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哥舒翰

2022-10-13 07:52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亲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县)使。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他的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但由于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客居三年,却为长安尉所轻视。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天宝元年(742年),唐军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王倕用的是哥舒翰的谋略,之后王倕把这里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慑。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对哥舒翰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哥舒翰自幼就通读《左氏春秋》、《汉书》,言行举止,处处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很对士兵们的胃口,他疏财重气,很得士兵们的欢迎。
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天宝年间与吐蕃战于苦拔海,屡破吐蕃,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王忠嗣为宰相李林甫所忌,故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玄宗以哥舒翰取代王忠嗣。朝廷对忠嗣严加审讯,打算处以极刑。哥舒翰闻知后,极言王忠嗣无罪,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不听,走入内宫,哥舒翰一路追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玄宗深受感动,遂贬忠嗣为汉阳(今湖北)太守。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向石堡城发起进攻。吐蕃凭险据守,唐军进攻多日,伤亡惨重。哥舒翰大怒,限三日内破城,否则斩杀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三日后,唐军占领石堡城。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
天宝十二年(753年)八月三十日,进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年(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宰相杨国忠厌恶安禄山,知其必反,联合哥舒翰牵制安禄山。天宝十四年(755年)哥舒翰因好酒色,患风疾,回到长安,病废于家。
安史之乱时,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受诬被杀,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关。哥舒翰到了潼关,风疾愈来愈严重,不复躬亲,政事悉委行军田丘良,阵中大将王思礼、李承光争权。哥舒翰知道敌锋正锐,应避之以待援军前来共御潼关。此一策略与封常清、高仙芝所部相同。经研拟后,哥舒翰在潼关的二十万大军即坚守不出,惟受宰相杨国忠猜忌,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哥舒翰被迫开关与崔乾佑一战。出征前,哥舒翰知此行必败,大哭。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为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伏兵南面山上,先遣不满四千羸弱散兵诱敌,或进或退。哥舒翰乘船在黄河上见崔乾佑兵少,命令大军冒进,于是唐军进入隘路。崔乾佑命人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通道,唐军被烟焰所呛,一路大溃。灵宝一战,全军覆没,哥舒翰带数百骑得以逃脱,至关西驿站,被属下火拔归仁等绑至洛邑。次日王思礼自潼关奔回,报明哥舒翰降贼,玄宗授思礼为陇右河西节度使。
安禄山与哥舒翰有旧怨,见俘虏哥舒翰后,得意洋洋,说道:“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哥舒翰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在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至德二载,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九月二十八日,唐军进攻长安,安庆绪屡败,十月十六日(757年12月1日)安庆绪逃往邺(今河南安阳),临行前,杀哥舒翰等三十余名俘虏。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






统帅 B
(哥舒翰仗节边陲,三军无不震慑。从王忠嗣讨吐蕃,无不摧靡,由是知名。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时西鄙有诗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后禄山乱常,翰废疾于家,起专兵柄,二十万众拒贼关门,军中之务不亲,委任又非其所。及遇羯贼,旋致败亡。呜呼,观杨国忠之奏事,又掣肘于军政者也,未可偏责三帅,不尤伊人。)
武力 A
(哥舒翰工于枪。初,吐蕃盗边,与翰遇苦拔海。吐蕃枝其军为三行,从山差池下,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名盖军中。翰尝逐虏,马惊,陷于河,吐蕃三将欲刺翰,翰大呼,皆拥矛不敢动,救兵至,追杀之。翰有奴曰左车,年十六,以膂力闻。追及贼,拟枪于肩,叱之,贼反顾,翰刺其喉,剔而腾之,高五尺许,乃堕,左车即下马斩其首,以为常。)
军谋 B-
(哥舒翰善经略。先是,吐蕃候积石军麦熟,岁来取,莫能禁。翰乃使王难得、杨景晖设伏东南谷。吐蕃以五千骑至,翰于城中率骁勇驰击,杀之略尽,馀或挺走,伏兵邀击,匹马不还。逾年,翰相其川原宜畜牧,谪罪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后攻破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收黄河九曲,筑神策、宛秀二军。十四载,禄山反,诏翰守潼关。翰素有风疾,至是颇甚,军中之务,不复躬亲。故军中教令不一,人无斗志。上命悉众速讨之,翰报曰:“禄山习用兵,今始为逆,不能无备,是阴计诱我。且贼兵远来,利在速战。今王师自战其地,利在坚守,不利轻出;若轻出关,是入其算。乞更观事势。”上不听,使使者趣战。翰窘不知所出,恸哭出关。崔乾佑以数千人据险要,翰谓乾佑兵少,轻之,遂促将士令进,争路拥塞,无复队伍。乾佑以草车数十乘纵火焚之,烟焰亘天。将士掩面,开目不得,自相排挤,坠于河。其后者见前军陷败,悉溃,填委于河,死者数万人,号叫之声振天地,缚器械,以枪为楫,投北岸,十不存一二。)
智略 C
(哥舒翰好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通大义。时王忠嗣被罪,帝召翰入朝,部将请赍金帛以救忠嗣,翰但赍朴装,曰:“使吾计从,奚取于是?不行,用此足矣。”后忠嗣果不及诛。翰好饮酒,颇恣声色。因风痹,体不仁。及守潼关,主天下兵权,肆志报怨。又与杨国忠不协,虑为所图,斩杜乾运,并其军。国忠恐其谋己,屡奏使出兵。帝为国忠眩惑,中使相继督责。翰不得已,引师出关,大败。)
内政 D
(非其所长。)
魅力 B
(哥舒翰家富于财,倜傥任侠,好然诺,纵蒲酒。年四十,为长安尉不礼,慨然发愤,事节度使王倕,稍知名。又疏财,多施予,故士归心。及王忠嗣被罪,翰极言忠嗣之枉,言词慷慨,声泪俱下。帝感而宽之,朝廷称其义。然翰为人严,少恩。军行未尝恤士饥寒,有啖民椹者,痛笞辱之。会潼关之败也,翰受署贼庭,苟延视息,天下皆让翰不死节。后朝廷念其功,赠太尉,谥曰武愍。)


全史人物评鉴-哥舒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