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辈子只打了一场仗,还是败仗,为何却还能被授中将军衔?
在1955年接受授衔的将帅,几乎都是可以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场悍将。
但唯独有一位开国中将,不仅没有怎么上过战场,而且还把自己唯一一次上战场的机会打成了败仗。只因为这位开国中将最擅长的不是枪炮,而是自己手里的手术刀。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军医将军——贺诚。
贺诚,出生于四川射洪,祖上曾经是在四川声名赫赫的中医世家,只可惜传承断绝。贺诚的父亲对他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贺诚能够传承祖业。因此,哪怕是家庭条件贫困,贺诚的父亲也是不留余力的培养贺诚。

贺诚也不负所托,成功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但当时的医科大学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是照本宣科,甚至连课本都没有给学生们发放,学生只能依靠上课时所记录的笔记温习功课。
心中不满的贺诚联合了数名同窗,向学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当时北京医科大学的校长汤尔和是一位思想很是封建的人物。不仅没有认为贺诚等人提出的建议有利于学校发展,反而片面的认为贺诚等人的行为属于肆意顶撞师长,必须严惩。
在贺诚的带领下,北京医科大学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罢课行动,甚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活动。这也让贺诚在校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贺诚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校领导借口贺诚的学费没有缴齐,将其开除,这让贺诚在北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幸好贺诚在几年前便加入了中国gcd。在我党的介绍下,贺诚前往北伐军担任军医职务。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战争的频发和奔波,贺诚和组织之间失去了联系,只好跟随部队撤退到了广州地区。
1927年,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贺诚察觉到了重新回到我党的希望,便联系了一些和自己关系不错,仍然有着报国雄心的国民党军官,一起发动起义。
但在国民党部队的重兵围攻下,起义失败。贺诚无奈之下,便率领部分士兵抢夺了一批医药用品跟随主力撤退,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贺诚前往上海开设达生医院,作为党在上海的一家地下联络站。同时,也肩负着为一些需要到上海治病的党内人员打掩护的作用。在贺诚潜伏期间,多次为周和邓提供治疗,保证了我党高层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过好景不长,上海的白鑫不幸被捕,然后随之叛变,暴露了上海不少同志。我党决心要暗杀白鑫,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刚好白鑫因为身体原因在达生医院疗养,我党准备在医院趁机暗杀。可惜生性警惕的白鑫发现了问题,立刻出逃国外。暗杀计划不仅破产,达生医院也随之暴露。贺诚只好紧急撤离,离开上海撤往武汉,继续在武汉做潜伏人物,为我党的根据地提供了大量医疗用品,缓解了根据地的医疗用品短缺问题。
1931年,在此暴露身份的贺诚不再担任潜伏任务,回到了我军内部奉命组建我军的军医院。并且在此期间,贺诚取得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败仗。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贺诚正位为野战医院的建立忙的不可开交之时,一道军令却突然来到了他的面前,让他率领部队去攻打赖庄。贺诚连忙汇报情况,领导因为手下实在没有人往下部署,只好让贺诚遵从命令。
贺诚率领部队赶往赖庄,因为没有什么作战经验,部队惨败而回,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幸好毛认为责任不应该全部归于贺诚,才让贺诚免除了处分。
长征结束后,贺诚便一直待在延安地区,为我军的医疗事业奉献。毛觉得贺诚待在延安太过屈才,便安排贺诚前往苏联莫斯科接受系统的医疗培训,让贺诚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正式成为我军内部拥有顶尖医疗水平的医生。
1947年,刚刚回国不过两年的贺诚便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场挑战。当时的东北地区本就战事焦灼,敌我双方每天都有巨大的伤亡。但东北仍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隐患——鼠疫。
数百年前欧洲就曾经爆发过鼠疫,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贺诚自然不敢大意,迅速召开防疫工作。不仅在全军上下发动抗疫行动,还将东北民众纳入抗疫重点人群,从源头环境彻底根除了鼠疫存在的可能,保护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百万人民群众。
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贺诚作为我军唯一的一名医疗方面的高层领导,担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的职位。为我国建国初期医疗系统的建立和全国上下医疗体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因此,1958年的军衔补授仪式上,贺将军成为诸多开国将帅中为数不多的不擅长领兵作战的开国中将。但贺将军能够获得这个军衔,也完全是实至名归。
不过可惜的是,五年后的贺将军便因伤宣布正式退休,成为了一大损失。

但晚年的贺将军逐渐养好了身体伤病后,不服老的他向毛写信,申请能够重新恢复工作。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
在贺将军的一再坚持下,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担任后勤部副部长的职务。直到贺将军达到八十一岁高龄之后,才逐渐正式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
贺将军,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在社会动荡的时期,没有选择安居乐业,而是勇敢的投身于我军的医疗事业,数次将自身生死度之度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所热衷的视野。
自1927年,到达贺将军退休的1982年,贺将军先后为周、邓、陈、王等党内高层领导人员提供治疗,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