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感/河童忌】论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2021年河童忌

2021-07-24 06:17 作者:读书八卦吃零食  | 我要投稿

总体感受

广泛论证,旁征博引,客观,也具有真挚的情感。


1.时间线


1 引论

2—8 前中期

9 过渡

10—14 后期


不过后期的篇幅比较长。就我自己的感觉:

1引论高度概括

2和3芥川的家庭环境、早年生活、看过的书。基本参照芥川的自述。如果考察一下当时的社会整体风貌、文坛潮流,应该也很有意思。

4基本选编自芥川的文章,介绍当时文坛气象。

5关于处女作《鼻子》,前期代表作《芋粥》。论芥川取材于古典的艺术特色。(当时他可能想不到后来《罗生门》比较有名)

6概论芥川的历史小说

7前期芥川的其他作品,他的技巧、他的厌世主义。驳论正宗白鸟。

8芥川对私小说的看法


9芥川的文艺评论前后期的区别,心路历程。

10芥川文学的黯淡,死亡的预兆。

11《玄鹤山房》及其写实手法,典型人物塑造。

12《河童》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分析其讽刺、现实性、诗的感受及其中的自我厌恶。

13《齿轮》的战栗、宿命、芥川的宗教观

14《西方之人》对耶稣形象的解读和走向终焉的芥川。


线索主要是探讨芥川文学观念的演变、个人走向失衡,在后期,重点介绍了芥川的宗教观。


2.选材

作者自身偏爱法国文学,在文章中,就对此论述偏多。而对于对芥川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提的非常少。(会有这段吐槽也是我这个中国人的兴趣使然)同样,也对芥川的俳句及俳句评论提的不多。

读了梅里美,也重读了波德莱尔。英译的Inferno 很长,英译的Honey Bee 很轻快。特地躺在床上读完了《暗夜行路》,还没有怎么读菊池宽的历史小说。日语学的半半拉拉也开始被撩到想学法语。

搜资料好难。


3.宿命

堀辰雄在文中说过,他觉得在芥川的文章里没有人类的宿命。

他喜欢《齿轮》,在那里看到了人类的宿命。他自己的《起风了》也是很好的“人类的宿命”的例子。不知为何,读《起风了》,感觉主人公在生存、挣扎,迎接命运,却又没有向命运低头。

两篇都有自己的经历,都有极度细腻的描写,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肺结核那种病,在当时得了就是绝症,还是无差别攻击。现在,肺结核也不是绝症了,但《起风了》带来的,仍是那份感动。可能还有,《起风了》里面,主人公的爱情,让他们更有人的感觉。事实上,本篇也取材于作者自身和他的未婚妻,两人都是肺结核患者。


4.驳论

好惨一正宗白鸟。


——《地狱变》是明治以来的文学杰作。

——我不同意。


——《蜘蛛丝》《杜子春》《阿吟》能体现作者的人生观。

——你用的论据不太行。


我自己是很爱看热闹的。我只管译出来,带各位一起看热闹。不过,我站正宗白鸟。


前面觉得白鸟对《往生绘卷》的解析有问题。在他眼中,那篇文章的主角是和《地狱变》的良秀一样,执着追求艺术的人。芥川给白鸟写信感谢,称之为继受到夏目先生夸奖后最喜悦之事。

我自己是觉得怪怪的。觉得芥川笔下的那个主角憨憨的,路人的反映、主角自身的叙述,只感觉在一层层叠加荒诞。相比之下,《今昔物语》原典的主角简直是顿悟立地成佛。

作者自己的回应是:“……我想,我若是个歇斯底里尼姑什么的,归根结底就不会有那个雄壮的五品僧人向现世之身拜佛。(我认为,只要不患歇斯底里症,谁都会在见到佛之前就在枯树梢上进入佛的世界。)这一段我略去了。不过口中开出白莲花,即使在当今,后世之人也不可能看见的。”(1925.2.12致正宗白鸟)


5.为什么作者喜欢后期的芥川文学呢?


这绝对不是别人随便问一句,自己稍微想了想就随便答一句。他用了三万多字去说明芥川一步步走向结局,和他的结局。文字兼具理性和感性。我认为,这样的论文可能是在需要理性时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性的产物。越到后面越明显。

1923年,经诗人室生犀星介绍,堀辰雄认识了芥川。后来,堀辰雄将自己的两篇诗作交给芥川,芥川回信:“……我认为,您的诗,尤其是《街头》,似乎显示出您所捕捉到的某种精确的感觉。因此我觉得可以放心地与您谈论艺术方面的事。也就是说,赠我诗篇一事,对彼此都非常适合有益。说实话,除您之外,还有一位来过室生君家的人日前访问了我,然而,我发现,我却未能给他做任何事。将您与他区别对待,对我是件快事,如果对您也是快事,我认为那就更好了。……其他事也不必客气。同时也不可要求我客气,又及。”(1923.10.18)

堀辰雄最熟悉的,是1923年以后作为艺术家的芥川、作为人的芥川。他从与芥川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芥川作为艺术家的雕琢功夫和作为人的体贴。从芥川写给他的信中可见一斑。

打字打到“作为”的时候,自动跳出来了“家长”。芥川这个老师真的尽心,像家长一样。他在写给别人的信里称呼堀辰雄为“堀家阿辰”。相当亲昵了。还有,他会大晚上突然想起来,就给堀辰雄写信,说明写写生文是有必要的。

所以如前所言,堀辰雄受到芥川的耳濡目染。那可以说是后期的芥川龙之介。感觉芥川是前期后期差异很大的作家。在他眼中的前期芥川,应该和我们后世读者眼中的相似。这么说是因为,他在论述中,前期论述比较少,后期篇幅长。前期侧重于介绍,后期侧重于心理分析。越到后面,语言抒情性更为明显。

后期的芥川,是走向自己人生完成态的芥川龙之介。是让他感受到宿命的芥川。


6.感谢(以下敬语省略,排序无先后)


首先感谢本篇作者堀辰雄和本文中心芥川龙之介。

感谢在本文出镜(?)的正宗白鸟、志贺直哉、谷崎润一郎、夏目漱石、森鸥外、菊池宽、波德莱尔、爱伦·坡、梅里美、法朗士、斯特林堡、斯威夫特……(大概没有漏的吧)

感谢参考书和资料来源网站《今昔物语》《芥川龙之介全集》《梅里美小说选》《暗夜行路》

《谷崎润一郎情书集》

原文来源青空文库——https://www.aozora.gr.jp/

资料来源国立国会图书馆——https://dl.ndl.go.jp/

资料来源古登堡计划——https://www.gutenberg.org/

以及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必应。

(本质网站安利)

感谢所有我引用的译本的译者!


(为什么我写下这一段的时候格外尴尬)


感谢TV感谢所有TV。


感谢读者





以下内容:中二病的胡言乱语

确定要往下看吗?要骂我也轻一点。最好一笑了之。

自己的感想



要是我慢慢写,我可能也可以写出一篇三万多字的文章。但是也实在没有时间。

喜欢《罗生门》的黑,喜欢《橘子》的亮。喜欢《葱》的小小埋怨,喜欢《齿轮》孤注一掷的挣扎。

喜欢各种各样的他。

最喜欢的作品是《舞会》,让我最敬佩他的作品是《桃太郎》。

《舞会》总体是开化物,明治维新时期,少女明子和法国军官在鹿鸣馆起舞。他们携手,看着转瞬即逝的烟花,他说,我们的人生,也好像烟花。若干年后,明子成了老妇人,得知军官竟是有名的作家,讶然地一再喃喃说道:“不,他不叫洛蒂,叫于连·维奥。”

喜欢烟花的那一段。烟花开放前的默契,孩子气的问答。对回忆的叙述在烟花之后戛然而止。小说的结尾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讶然”表示明子确实不知道于连就是洛蒂。但她一再强调,他不是的。那是于连还是洛蒂,有什么关系呢。也许她从未关心。对于明子来说,那人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那个和自己跳舞的人。他有再大的成就,都与她无关。这是她珍爱的回忆,少女时的回忆。

文中大量细节如重重叠叠的菊花,展现了日本盲目学习西方,丢失了珍贵的清寂传统,在时代的狂飙中,改变了,迷失了。学习外国知识的明子不知道华托,学习虽已开始,却未深入。

有一个小细节。虽然主角“明子”念做akiko,却总让人想到“明治”。那么,不妨把这个看做芥川的小机灵。明子年轻的时候,有对外国的憧憬,有愉快的回忆,老了以后,到了大正时代,有对从前的珍惜。明子,就是明治时代的小小缩影。


《桃太郎》一文,可能是受到章太炎“所有日本人中,我最讨厌桃太郎”的启发。桃太郎原本的故事家喻户晓。只是桃太郎去讨伐恶鬼胜利。然而芥川将善恶翻转。代一个1894—1895,再代一个1931—1945。大晚上哭到睡不着。

故事的最后留了一个亮色的结尾。鬼青年们积极抵抗桃太郎。我想,这是芥川的期许吧。可他毕竟还是伤感的,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桃太郎。看完这篇,我对他的好感度直接拉满。

原文的倾向非常清楚。该怎么代,芥川也有细节提示。去读一下吧。


到这里,就想到菊池宽。芥川和菊池同为第三、四次新思潮同人,被称为“新思潮派”,整体特点是理智。在大正的小阳春踏入昭和时,两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抛弃了时代,一个被时代裹挟着,最终被时代抛弃。在其中也有菊池个人的问题。如果把两人相提并论,总会先看到两人的不同之处。一个文本细,一个文笔粗;一个倾向美,一个推崇善;一个选择逃避,一个仍旧遵循其“勇敢的生活方式”。

大正文学的代表,一定是他们两个人。如果把历史比做一本书,每个青史留名的人是其中一面,他们的名字,是在彼此的反面,还是当书合起来后重合?

菊池宽有代表作戏剧作品《父归》、短篇历史小说《恩仇的彼方》/《不计恩仇》和《无名作家的日记》、长篇大众小说《珍珠夫人》。是作家也是实业家,创建了文艺春秋社。个人魅力奇高。之前在《无名作家的日记》感想那里有稍微做过评价,现在想想可能不是很确切。那篇文章,真的觉得新思潮就是这样就不对了。如果一篇单纯的抒发嫉妒的文章可以成为名作,那名作也太容易了。芥川读到这一篇还没和菊池绝交,相反,还是挚友。可见本文完全不是冲着新思潮去的。他只是想写那时的新人作家。为了发掘无名作家们,他致力于培养年轻作家,比如说有“文学之神”之称的横光利一和后来的诺奖得主川端康成。我自己在努力摆脱芥川眼中的菊池宽,试着发现一个没有滤镜的他。

↓截图,用搜题软件搜索如下字眼有惊喜(小猿搜题亲测有效)

父归

菊池宽


说起阅读题,有没有幸免于川端康成的《秋雨》的同学?我还做过小川未明的《野蔷薇》。


很久之前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网抑云都把我吓到了。被误认为是这句话的原创作者的太宰治被推上极为尴尬的境地。我也很同情太宰治,又一边庆幸,被拿去玩梗的句子不是“人生比地狱还要地狱”真是太好了。


曾经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直到两个同学跟我说“这是不是芥川龙之介的句子”我才一惊。当年读书太少。这个句子出自他的《文艺的,过于文艺的》。

这个句子感觉很中二。

后来那篇作文,我写了看烟花的经历。把老师看得愣愣的,最后我拿到了一个我大概再也不会拿到的高分。

那位老师很了不起。我后来问她,我爸妈害怕我看日本文学把自己整抑郁了怎么办?她说,只有你可以在其中接受到正向的东西,你就可以去看。家长不同意,就带他们一起看。


我一度觉得他有点中二,但几乎所有读者在他的文章中只会感觉到成熟,无奈。但我觉得,他至少有一段时间,揭露人间恶的时候是带着一点点自得的。因为根据我自己写小说骂人的经历,特别爽。而且,他的创作技巧运用方面也可说前期花里胡哨(?),效果简直爽。这也是我喜欢新思潮的原因:少年感。

成熟和中二的界限,到底在哪?或许,这两者只是一线之隔。但联系他的结局,还用似乎略带贬义的“中二”来形容他,过于残忍。我不喜欢他这样的结局。但如果这是他真心期望的,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已经不会说了。


他到此一游,已经是整整一百年前的事了。1927年之后的事情,他可能都不知道了。于是我翻阅历史,看着他来过的我的城市,我的祖国。我看到他预料中的战争,看到他所期待的复兴,也看到他直觉成真:房价涨得飞快。

本想用我少得可怜的暑假去上海。但因为各种原因肯定去不成了。现在是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暂且在高二再赖几天,名正言顺地中二一把,说一句我害怕到了以后没有时间喜欢他,在我心里翻起千层浪又抚平水面的他,投射了我的感觉的那个他。想永远喜欢他。

最后,放一波中二行为。


眷恋着深夜。

仰头,

又提笔写下

海与月光

风与群星。


“无所欲、无所求、无所牵挂?”

“‘喜欢’可否说是永远?”

反问。


汽笛与书页

丢失了的铜质书签。


“直到群星焚于夜空。”

“那是永远吗?”

再次反问。


天好像要亮了

是否回到深夜?

 

说人话,我觉得他像是夜晚,让我愿意沉溺于此。但我特别害怕我不能保持热爱。特别是学业逐渐紧张。让我再皮一个暑假,之后就要闭关了。不会再上B站,所以投稿都是定时提交的,评论区不会及时看了。如果2022年高考之后,我回来了,就是我没有退坑。


我还是热爱这里。


【杂感/河童忌】论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2021年河童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