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如梦一般的人生
——《末代皇帝》观后感
故事的开头好像是在一个车站,战犯们如同乖顺的绵羊,在警卫的大声呵斥下局促地前进着,故事的主人翁溥仪和他的侍从们就在那看不见尽头的队伍中重逢了,在封建社会登记森严理论淫浸下,仆从们一看见旧时的皇上,便不由自主地想要行跪拜礼。虽然警卫们严厉地监视着这些内心早已腐烂的战犯,但我们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曾经的万民之皇——溥仪,还是趁着众人去打饭的间隙,溜进了边角的一个房间,他想要割腕自杀,想要终结自己这可悲的被操控的一生,但他最终没有勇气放弃生命,他终于被人民解放军解救出来。
战犯们被集中送到一个封闭式的监狱中进行改造,在那里,他们接受新中国思想的改造,交代自己过去的种种罪行,最终尽量的由里到外的,被改造为一个进步的,无害于社会,无害于人民的新公民。
故事就是借用着监狱的管理人员翻阅《紫禁城的黄昏》的故事和溥仪交代自己的犯罪史,来进行交叉推进剧情。溥仪在狱中重逢了自己的一母胞弟溥杰和之前服侍自己的太监。电影便回忆起当时光绪帝驾崩,三岁的溥杰在各大臣和慈禧的运作下,深夜就被从自己的生父生母家中被带去皇宫,导演还拍摄很多关于溥仪的乳母喂奶的镜头,整个画面非常的荒诞,溥仪第一次见到随着母亲同来看皇帝的溥杰,之后溥杰便陪伴溥仪一起读书,他们却又读的什么书,八九岁的年纪,继续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比照着《我的前半生》里的记录,出生于一九零六年的溥仪,这时身边围绕着的所谓老师庄士敦、胡熙媛都是些什么样的反动人物啊。
一九一一年,在武汉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可惜”革命果实被大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窃取”,但这里我略微解读下孙先生的心理活动:记得以前在情境中,有次正值春季期间,服务器里大家都非常的兴奋,因为要跨年了,很多人便提议去“屠城”来庆祝下,正好拿个成就。那时我非常年轻,就很热心的在世界频道和大家沟通如何组团,如何进攻,如何从灰谷坐船去达纳苏斯…这里稍微解释下为什么“屠城”需要做很多准备,因为敌对方的主城首领的攻击力和防御力都极高,不是三五个人就能单刷的角色,所以需要有懂战斗机制的指挥,组织有一定纪律的团队,在一定技巧下,去进行这项活动,毕竟在我们假设的进攻时间段,如果敌方回援玩家的人数过多,那么我们屠城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失败会极大的打击玩家(特别是我)的士气。世界频道里,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可能那时出于虚荣心,自己很享受分享这些攻略时被大家需要的感觉。
世界频道的玩家可能觉得我的言论很专业,便纷纷推选我当团长,那是因为我之前跟随着另外的一个亲友团参与过“屠城”的活动,对于基本的进攻路线和半夜才能去屠城的时间点,比较清楚;但是若要我去统筹全局,要我去规划路线和处理意外事件,恐怕力有未逮,自己对于首领的招数都不清楚,玩家的角色和技能也不清楚,也没有亲近的朋友和我一起商量,哪里敢担得起指挥的责任?所以我便沉默、直接下线,记不太清他们后来“屠城”是否成功,现如今便也未可知了。但当时真的很怕承担活动失败,会令大家失望的责任,不知孙先生当时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呢?
民国政府上台,可是以末代皇帝为核心的小朝廷却还是猥缩紫禁城的一隅,依旧过着糜费的生活,宣统在他的外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下,接触西方的娱乐文化,会唱英文歌,非常热爱打网球,甚至说出“一切西方的都是好的”,想想这话竟出自中国皇帝之口。
电影里,宣统是被解放军赶出了紫禁城——这里可以注意下,溥仪虽然醉心于西方的西装皮鞋,可他在被迫离开自己住了小二十年的紫禁城时,穿的还是传统的领褂瓜皮帽——书里我记得好像是被民国的军阀赶出去的。
后面的溥仪在身边忠心耿耿但思想落后的权臣鼓动下,甚至做出过在军阀张勋支持下,短暂的复辟清朝,又二次宣布退位的蠢事,在某帝国的极力引诱、示好、威胁下,“自愿”来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书里记录溥仪为了逃出去,躲在车底像只小青蛙般,后来跟着郑孝胥和某本军官,坐船偷渡去往他国。如果书里记录的确实是历史,那存活在这这弹丸之地上的人,确实有种异常的智慧,对生存的极度重视,所以他们愿意按耐多年的野心,伪装出一副外国友好人士、关心中国没落皇帝生存情况的面具,来哄骗缺乏智慧的宣统,并以这个噱头,达到名正言顺侵略中国东三省的“鸿图大计”,高度“华人治华”,用人性为绳索,以蝇头小利为诱饵,人数上不占优势的日本军,却能长久的霸占东三省的丰富地理资源,不能不“敬畏”他们对生存的重视心。虽然看书的时候会想,东三省的那些掌有实权的权贵,是如何一步一步拉下了自己的脸皮,为一时的富贵,宁愿寄生在他国势力之下,做一只卖国贼?新时代的我看着这些来自封建社会的权贵们,我想他们一定是有特别的能力,才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做到最强,可为什么却又甘愿成为卖国贼呢?
如果我处在宣统的位置,又能做些什么呢?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可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也会舍下脸皮,从自己的“家”里偷出一些祖宗留下的宝贝变卖,以维持生活吗?我也会异想天开的希冀着有国际友人不计回报的,助我复辟清朝吗?我也会痴心妄想于广招掮客,拉拢自己能拉拢的军阀,来为我所用吗?自己已经在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做到极致了,而历史并不会因为“我”的无知和愚蠢就隐去这一笔浓重的笔墨。
看到书里写到慈禧和光绪,自己对于人类的愚蠢和天真又多加了一分理解。封建社会里,为了所谓的等级,人们罔顾人伦,罔顾人性,从根子烂到了顶部,这样的社会如何改良,从何细处改良呢?增加的熵值,还能自发的减少吗?
电影还是值得一看,虽然听到英语台词常常有种出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