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全国初雪地图出炉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22日),我国迎来小雪节气。“虹藏不见,闭塞成冬。”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愈发寒冷、降雪日渐展开。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小雪期间初雪地图,看哪里将迎冬天第一场雪。
【全国初雪地图】华北黄淮将迎冬天第一场雪
小雪节气寒冬已至,又到了一年一度期待初雪降临的时节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水形式将由雨转为雪,但雪量还不够大,因此称小雪。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小雪节气期间全国初雪地图可以看出,常年华北、黄淮一带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大城市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西安等地多在这一时节飘落冬天的第一场雪。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常年小雪节气期间气温还不够低,所以降水相态还是以降雨为主,一般到大雪节气才会迎来初雪。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初雪时间差别很大,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通常在小雪节气之前就已经率先飘雪。像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等地,到小雪节气时已经进入降雪的盛期,需要警惕强风雪可能带来的灾害。南方大部,往往12月中旬之后方才见雪,而到了华南地区,一年中能不能见到雪就要看运气了。
【小雪天气】气寒将雪 万物收敛
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此时寒潮和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寒意渐浓,降雪渐增。“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而“小雪”则形象地表现了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的天气特征。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水形式将由雨转为雪。常年,华北、黄淮一带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在小雪节气之前就已经大雪纷飞。

雪花飘落,万物收敛,此时,四季的更迭也来到了最后一站。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冬季版图从黄淮一带向南继续扩张,江南一带开启入冬进程。到小雪节气结束时,冬季前沿通常会跨过长江,抵达南岭附近。

小雪时节,常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中国天气网统计常年(1991至2020年)秋冬各节气期间全国平均气温显示,小雪节气,全国平均气温在下半年首次跌破冰点,从立冬的3.4℃直接降到-0.1℃,寒意渐深。

【小雪物候】小雪封地 闭塞成冬
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此时,彩虹不再出现,空中阳气上升,地面阴气下降,天地闭塞,进入寒冬。

北方此时已是“小雪地封严”,需要做好牲畜御寒、大棚管护等。而南方地里依然忙碌,江南一带要加强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华南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小雪习俗】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为了抵御寒冷的冬天,一进入小雪节气,全国各地就开始储备过冬的食材,冬储大幕开启。对于北方来说,大白菜、萝卜、大葱是冬储菜必不可少的三件套,在以前食材匮乏的年代,这三样简单的蔬菜承载了许多北方人一冬的饭菜香。
而在南方,小雪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愈发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家家户户开始动手灌香肠、晒腊肉、熏火腿等,到了春节前后,刚好是一餐美味上桌。

小雪节气前后,夜晚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
饮食方面,小雪节气天气寒冷,可以多吃一些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制品、鱼类,温补以御寒。

“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又到一年小雪时,在寒冷的天气里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把酒夜话,用温暖的情谊抵御慢慢寒冬,一起等待雪花的飘落。(策划/冯玮 数据支持/张娟 设计/罗嘉雪 陈玉洁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11月22日),我国各地进入小雪节气,这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雪日渐展开。通常此时,冬季版图从黄淮一带向南继续扩张,全国平均气温也将跌破冰点,北方多地陆续迎来初雪。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小雪期间初雪地图和大城市“遇雪”概率排行榜,看看哪些城市“冬意”最浓。
常年小雪期间天气渐寒
全国平均气温跌破冰点
小雪分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个时节,天气转冷,降水由雨转为雪,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转入严冬。
从我国常年秋冬季各节气平均气温演变图上可以看到,小雪节气,全国平均气温在下半年首次跌破冰点,从立冬的3.4℃直接降到-0.1℃,之后便是日渐寒冷,各地也将陆续进入真正寒冷的冬天。

小雪节气全国初雪地图出炉
华北黄淮或迎冬季第一场雪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节气期间,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足,故称小雪。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常年,华北、黄淮一带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大城市中,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西安等地多在这一时节出现冬天的第一场雪。

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初雪时间差别很大,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在小雪节气之前就已经迎来了初雪,一些地方甚至10月中下旬就开始下雪,而南方大部往往12月中旬之后方才见雪。
小雪节气“遇雪”概率排行榜
北方城市组团上榜乌鲁木齐夺冠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省会级城市的降雪数据,小雪节气期间,乌鲁木齐平均降雪日数能达到6.8天,“遇雪”概率超过四成,哈尔滨和长春“遇雪”概率分别为29.8%和23.6%。此外,沈阳、呼和浩特、西宁、兰州这个节气的降雪概率也有一二成。

小雪至冬伊始
冬腊风腌正当时
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十分适合腌制和冬储食物,故在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我国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一直都有腌制腊肠的习俗,人们会在小雪节气杀猪宰羊,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进行腌制、风干,制成腊味年货来享用。
北方一些地区习惯在小雪节气制作酸菜、腌制咸菜。古时候,人们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食用,便将各类蔬菜(白菜、萝卜等)腌制,尽可能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虽然如今冬季蔬菜保鲜已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习俗依然保存下来了,酸菜、咸菜还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中国天气网提醒您,腊味、咸菜含盐量高,大家赏味时注意适量,最好搭配富含维C的蔬菜一起食用。另外,小雪节气后,天气渐寒,小伙伴们要准备好围巾、手套等御寒装备,及时添衣,预防感冒。
小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又到了每年期待初雪降临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月中,雨在寒冷的气候下凝结成雪。由于雪量不大,因此称为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水形式将逐渐由雨转变为雪,但此时雪量还不够大。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全国各地的天气愈发寒冷,初雪也即将降临。中国天气网近日推出了小雪节气期间的全国初雪地图,预测了哪些地区将迎来冬天的第一场雪。
根据地图,常年华北、黄淮一带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这些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 http://b2b.shop.wlchinajn.com/mobile/news/ 西、河南、山东等地。此外,东北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江汉、江南西北部、华南北部等地也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

小雪节气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气候变化。第一阶段是彩虹消失不见,意味着雨雪天气即将到来;第二阶段是天气逐渐变冷,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间的气息变得闭塞;第三阶段是进入寒冬季节,地面封冻,气温骤降。
在北方地区,此时已经是“小雪地封严”,人们需要做好牲畜御寒、大棚管护等工作,以应对严寒的冬季。而在南 http://cn.wlchinahf.com/mobile/news/ 方地区,农事活动依然繁忙。江南一带需要加强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促进作物的生长。华南地区则开始收获晚稻,同时播种小麦,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总之,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正式来临,人们需要关注气象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和农业生产工作。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相对较少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不过,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等地也有可能在此时迎来冬天的第一场雪。
小雪节气是冬 http://mip.wlchinahf.com/21-0-0-1.html 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愈发寒冷,初雪也即将到来。在北方,初雪通常比深秋时节的降雪更为活跃,而南方则相对较少出现。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各地也将陆续迎来冬天的第一场雪。

需要注意的是,初雪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一定非常寒冷。在气象学上,初雪通常是指入冬后的第一场降雪,并不一定代表气温达到冰点以下。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初雪的时间和降雪量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小雪节气期间,北方地区通常会迎来初雪,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初雪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开始,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防寒措施,同时也要关注天气变化和出行安全。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311/34477.html
http://bm.wlchinahc.com/news/wfmy877257.html
http://56news.ffsy56.com/news/wl122190.html
http://hot1.ffsy56.com/sitemaps.php
http://mip.wlchinahf.com/21-0-1456157-1.html
http://zj.tianlu58.com/news/tlzj258563.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bm.gzbj58.com/article/99434.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f1069667.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bm.gzbj58.com/mobile/article/99434.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f1456157.html
http://quote.tianlu58.com/sitemaps.php
http://56news.ffsy56.com/mobile/news/wl122190.html
http://www.wyjyhs.com/sitemaps/
http://bm.wlchinahc.com/mobile/news/wfmy877257.html
http://china.wlchinahc.com/mobile/news/68794.html
http://b2b.shop.wlchinajn.com/sitemaps/
http://cn.gzbj58.com/news/103720.html
http://bm.wlchinahc.com/news/sitemaps.php
http://cn.wlchinahf.com/mobile/news/sf1069667.html
http://zj.tianlu58.com/mobile/news/tlzj258563.html
http://56news.ffsy56.com/news/sitemaps.php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787719.html
http://cn.gzbj58.com/mobile/news/103720.html
http://news.tianlu58.com/285106.html
http://zj.tianlu58.com/news/sitemaps.php
http://www.wyjyhs.com/quote/show/2620/
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1596183.html
http://cn.gzbj58.com/news/sitemaps.php
http://hot1.ffsy56.com/1786988.html
http://b2b.shop.wlchinajn.com/news/slh1664574.html
http://www.wlchinajn.com/sitemaps/
http://china.wlchinahc.com/news/68794.html
http://8g.ffsy56.com/21-0-1786988-1.html
http://www.wlchinajn.com/mobile/news/slh1596183.html
http://news.gzbj58.com/sitemaps.php
http://4g.wlchinahnzz.com/21-0-1787719-1.html
http://m.lvda56.com/news/285106.html
http://news.gzbj58.com/185002.html
http://m.wyjyhs.com/news/185002.html
http://b2b.shop.wlchinajn.com/mobile/news/slh166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