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全!聂佳判断方法精讲!看了准没错

判断推理四大题型:
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
第一章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的命题形式


图形推理学习的重点:
一、图形推理的考点:
- 位置规律
- 样式规律
- 属性规律
- 数量规律
- 空间规律
二、如何快速定位到某一图形的考点
图形特征
位置规律:
特征:元素组成相同

考点:
- 平移
- 旋转、翻转
考点一:平移
1)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逆时针)

2)步数:恒定、递增(等差)
平移技巧拓展:两个一样图形(黑块、白点)在最外圈绕着走-------数图形间的白块个数

总结:
-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
- 位置规律:就近走
考点二:旋转、翻转
1)旋转

- 方向:顺、逆时针
- 常见角度:45°、90°、180°
技巧:结合选项做判断
2)翻转

旋转180与上下翻转的区别方法

总结:

样式规律
特征: 元素组成相似

考点:
- 遍历
- 加减同异
- 黑白运算
考点一:遍历------缺啥补啥
遍历图形特征:相同元素重复出现(九宫格和两组图中居多)
遍历常见考法:
- 外框的遍历
- 内部图案的遍历
考点二:加减同异
加减同异图形特征:相同线条重复出现

考点三:“黑白”运算
- 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不同区域“黑白”颜色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
- 方法:相同位置运算

注意区分
- 黑块数量相同,优先位置平移
- 黑块数量不同,优先黑白运算
总结:

属性规律:
属性类图形特征:
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属性

考点:
- 对称性 ※
- 曲直性
- 开闭性
考点一:对称性

一个图形只要存在一对垂直的对称轴那就是,那既满足轴对称又满足中心对称
考点:

对称总结:

考点二:曲直性

曲一般体现在 圆、弧
注意:分组分类优先考虑两组都有各自共同的规律,不优先考虑一组有规律一组没有
考点三:开闭性(考的少)
特征:完整的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

总结:

数量规律:
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数量规律明显
考点:点、线、角、面、素
考点一:点数量(线与线的交点)
数点图形特征:
(1)线条交叉明显(大树杈)

(2)乱糟糟一团线交叉

(3)相切较多

(4)多边形中加线条
点的细化考法:曲直交点、内部交点(少)
出现数点特征图,但是整体数点没有规律,且存在曲直相交,考虑点的细化,数曲直交点。
考点二:线数量(线条数)
直线数特征图:多边形、单一直线

曲线数特征图:曲线图形(全曲线图、圆、弧,单一的曲线)

数直线:不拐弯就算一条
※:线的特殊考点:笔画问题
- 一笔画 :图形由一笔画成,线条不能重复来回画
可以一笔画同时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线条之间连通,奇点数=0或2(奇点:发射出奇数条线的点)
注意:数奇点的时候不要忘记数上端点!所有端点都是奇点!!
- 多笔画问题:笔画数=奇点数/2(奇点数一定是偶数个)
笔画数常见特征图(五角星;“日”;“田”及其变形;圆相切/相交)
线数量总结:

考点三:角数量
- 什么是角
- 直线与直线交的才叫角
- 小于180°的角
- 角不重复数
- 数角特征图:
- 扇形
- 折线较多
- 改造图:构图不完整,留下小缺口
- 直角特别多
注:角是数量类中考的最少的考点,一般拿到一道题不优先想角
角考点细化:锐角、直角、钝角
考点四:面数量
- 什么是面? 封闭空间(面是白的,不是黑的)
- 什么时候数?
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

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白区域

面数量的细化考法:形状
1)每个面的形状
都是3个面,但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四边形

2)最大(或最小)面的形状

考点五:素数量
特征:出现多个独立小图形

- 元素种类
- 元素个数
- 部分数(线条与线条连在一起叫做一部分)(数黑的)
特征:生活化图形、黑色粗线条图形(江苏会考图形的实际意义、其他不用考虑)
生活化、粗线条图形常见考法:
(1)部份数

(2)面(黑线条内部留白较多)

(3)属性(对称、曲直、开闭)

数量规律总结:


空间重构
多数省份通用的六面体折纸盒
江苏会考四面体或八面体(再次点名!)
(1)折叠方向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2)所有的方法都是排除错误选项的
考点一:相对面
应用:一组相对面同时出现的选项-------排除
如何判断相对面:
- 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面
- Z字形两端(紧邻Z字中线的面)
考点二:相邻面
注:构成直角的两个边是同一条边

相邻面方法1-----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
注: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保持不变
相邻面方法2-----画边法
- 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
- 顺/逆时针方向描边标号(描同一个面)
- 题干与选项对应面不一致----排除
空间重构总结:


※:图形总结
元素组成相同------位置(平移、旋转、翻转)
元素组成相似------样式(遍历、加减同异、黑白运算)
元素组成不同-------先属性(对称、曲直、开闭)
-------后数量(点、线、角、面、素)
空间类--------相对面、相邻面(相对位置、画边法)
第二章 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见题型:
- 两词型 -----A:B
- 三词型 -----A:B:C
- 填空题 -----A对于()相当于()对于B

类比推理:语义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
tips:用到的常识比较多
语义关系
考点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近义关系 开心:高兴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反义关系 勤奋:懒惰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 如果一级关系(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进行二级辨析
常见的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 两词无必然联系可以拆开看
考点二:比喻义、象征义
比喻义、象征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的事物,或者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

常识积累:




总结:

逻辑关系
- 全同关系
- 并列关系
- 包容关系
- 交叉关系
- 对应关系
考点一:全同关系

考点二:并列关系

考点三:包容关系

考点四:交叉关系

tips:容易忽略,会和并列、包容分不清

考点五:对应关系





动作的先后顺序



互文:

总结

语法关系


总结

第三章: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解题思维:
- 看提问:“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定义等
- 看题干: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关键句
- 看选项:当纠结时采用对比的思维进行排除,最终选择更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学会接受不完美!!
不在一个选项上纠结,要在两个选项上择优
考点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 主客体不符合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
- 不是每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

居委会/村委会:不属于行政机关,属于自治组织

关键词该如何更准的识别有效性?
越细越小越明确的范围
少读:优先看到概念所在的那句话
注意阅读补充说明----即,也就是说
原理效应类-----常见典型句式:条件/方式+结果
故事不优先读
多定义:
- 问啥看啥:看清题干问的是哪个定义,重点看目标定义
- 比较定义:纠结两个选项时,再与其他定义比较
考点二:小技巧---同构选项排除法
同构选项----结构相似,选项设置方式相似
解题思维:同构选项如果出现,直接排除
何时用?
- 问不属于(更多)
- 题干读不懂
总结:

第四章: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组合排列
日常结论
逻辑论证
第一节:翻译推理
题型特征:
- 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 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解题思维:
- 先翻译(逻辑关联词,翻译成①---->②的形式)
- 再推理(根据逻辑公式进行推导)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二、翻译规则之“逆否等价”

三、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口诀:假前关基必不可少(假钱关机必不可少)



四、“且”和“或”




五、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

总结:

六、推理方式

第二节:组合排列
特征:
- 题干给出两组及两组以上对象
- 给出几组对象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排除法、代入法
一、排除法
- 何使用:题干条件为真,选项信息充分
- 如何用:读一句,排一句
二、代入法
- 何使用:题干条件有真有假(大部分后半句对,前半句错)
- 如何用:把选项代入题干去验证
惊人的结论:(后半句对,前半句错),震惊到我了!!
考点二:辅助技巧
1、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最多的词),以此作为推理点
2、符号:“>”、“=”、“<”,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3、列表格:多个对象及信息匹配(往往3个以上)
注意:列表后优先填入确定信息
总结:组合排列思维导图

第三节:日常结论
- 题目特征:
- 题干:言语类、无逻辑关联词
- 提问:由此可以推出/不能退出?
- 解题思路:
- 不选:
- 逻辑错误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
- 慎选:
- 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
- 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 程度:最 / 极大 / 很......
- 范围的扩大
- 优选:可能性的词汇:可能、有的、有些......
警惕“五大坑王”:更!最!越!首!极!
总结:

第四节:逻辑论证
- 消弱题型:反对
- 加强题型:赞同

什么是论证:
论证:也称观点、结论、论题、论断等。论点必然存在
论据:支持论点成立的例子、条件、原因等。可以无论据
论证: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联系

如何快速定位论点和论据





解释 > 举例



这个例题要关注一下:
总结:


回顾:



削弱题型的提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