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

2023-06-12 10:06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1621年的旱灾,使得辽东半岛,陕西,甘肃等地的大部分区域粮食减产严重,社会动荡。

天启辛酉(元年),延安、庆阳、平凉旱岁大饥。东事孔棘,有司惟顾军兴,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獾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惧捕诛,始聚为“盗”。“盗”起,饥益甚,连年赤地,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怀陵流寇始终录》

(熹宗天启二年)五月,滑南大风拔木,冰雹伤禾……(四年)八月,陕西地震六年,富平旱,饥,延长大水。——《陕西通志》

天启年间(1621年- 1627年),“陕西北境,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并最终导致了闯王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第一任闯王姓高)

在辽西走廊,孙承宗实行了此地人民免税和组织屯田的政策,军费由其他省份负担,所以辽西走廊人民民心向着大明,多次击败后金军队。

而后金方面此时为了应对旱灾,实施了针对汉人的屠杀政策,激起了汉人的反抗,许多汉人逃入毛文龙的东江镇。

毛文龙开镇东江,粮饷主要有三个来源:朝廷拨给、朝鲜供应,海商贸易。在天启六年冬,朝鲜国就一次性拿出4万石军粮支援东江镇。


如图所示,是东江镇控制区。

1626年九月,皇太极继位,面对后金这个烂摊子。1627年,皇太极放弃了努尔哈赤的政策,停止对汉人的屠杀,给予大量汉族奴隶“民户”的地位,善待逃人、放宽惩治,并鼓励汉人从事农耕,一切都以保障生产为出发点。短短两个月,辽东的形势就有了明显好转,逃亡、起义锐减,针对后金女真人的暗杀、投毒也少了很多。

旱情是缓解了,但是因此造成的损伤却没多少恢复,主要是努尔哈赤杀汉人杀得太多。

从战略上看,皇太极的西面有袁崇焕,东面有朝鲜和东江镇。眼下,抢夺物资和劳动力是关键,皇太极决定先东征,打垮毛文龙,抢劫朝鲜。

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皇太极完成了目标,毛文龙的东江军退缩到皮岛,朝鲜的东江控制区铁山,宣州等地被后金洗劫,皇太极一路高歌凯进,攻克朝鲜重镇安州,平壤,威胁朝鲜国都。

最终,朝鲜国王被迫签订《江都之约》,每年都要向皇太极交纳一定的岁币,也就是物资。同时,朝鲜答应从此以后不再提供物资给东江镇,不许明军进入朝鲜半岛驻屯。

这一下,毛文龙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后,皇太极掉头向西,尝试攻打锦州,但是失败了,于是向南,占领了东江镇的北汛口,南汛口等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皇太极政权终于安稳了。

这一年,天启死去,崇祯帝继位。1628年就是崇祯元年,崇祯帝让毛文龙转移到金州屯田,解决东江军的生计问题。(金州就是今天的大连)

毛文龙在天启年间的《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中写道:“看得金州地方广阔,田土肥饶,城高且坚,又临海畔,洵恢复四卫之首地……”

但是我不清楚什么原因,毛文龙没有听从崇祯帝的这个意见。

此时毛文龙还有两个经济来源,那就是朝廷拨给、海商贸易。崇祯帝继位后,对东江军进行核查,发现毛文龙多报了东江军的数量,明明不到三万,他却报了十万,于是将东江饷由100万两裁成24万两。毛文龙从崇祯帝上位后就连续上疏向崇祯讨饷。崇祯二年,袁崇焕奏请登莱禁海。毛文龙提兵到山东登莱,恶意讨要军饷,崇祯帝一气之下,暂停军饷发放。

其实东江镇方面不仅要养两万八千兵,还要养十万民。

毛文龙对朝廷移镇金州,自行屯田的命令始终没有执行。

崇祯二年闰四月,袁崇焕发十船津粮接济东江,让毛文龙来宁远商谈,意图让对方听从命令。两人商谈失败。六月,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东江辖区,将其斩杀。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