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正在颠覆西方百年来引领的世界
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仅仅是我们有更多国产品牌,我们可以感到骄傲。这么简单吗?不,它是一件完全有可能颠覆近百年来西方始终引领世界经济格局的大事。
我们从为什么丰田汽车市值只有微软的10%,却能被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本给你说清这件事的逻辑,系好安全带发车了。你有没有想过,汽车已经发明了250年,为什么一直到今天仍是人类规模最大的经济产业?原因很简单,它带动的产业太多了。向上,汽车成千上万的零件个个都需要人生产,拉动钢铁、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向下,汽车不是生产出来就结束了,于是又带动了零售、运输、金融、租赁、维修等等,这就决定了一个成功的汽车公司能够养活无数个企业。
举个例子,丰田在营收和员工数上差不多只是华为的两三倍。供应商的数量上,丰田有接近4万家,是华为的20倍,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日企。也就是说,只要你买一辆丰田车,这4万供应商不说全吃上肉,但绝对都有一口汤。你再看德国,他们不光有巨头大众B等整车制造商,还有博士、采舍勒等原件供应商。你可以不买德国的汽车,但是很难不买博士的刹车
本特勒的底盘、
舍夫勒的零件,
那结果就是你越努力生产国产汽车,反而德国赚的越多。因此,像日本和德国这样造车业发达的国家,那就直接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了一大半啊。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汽车产业产值占日本制造业总产值的17%,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六百万制造业岗位中,单是直接从事汽车制造的就有100万个,而且还是平均年薪超过34万人民币的高薪岗位,如果再加上关联产业,那么整个日本有接近1/10的劳动人口靠汽车吃饭,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日本如何老龄化,如何债墙高筑。金融危机,也不管德国如何资源匮乏,缺戏缺电,他们的发达国家地位都是风雨不动而如山的。
我们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又能如何改变这件事,又是不是真的能取而代之呢?中国人应用技术在市场规模都走到全球的最前面,甚至还会抢美国人的市场,抢外国人的市场,我们还是有一些人在说,我们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长脑子,在过去几年里,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了爆发期,不光是比亚迪,什么奇瑞、五菱、艾瑞泽、哪吒领跑,魏小李都实现了销量的爆发,日系车和德系车销量却分别下降了13%和19%。而本来汽车工业就相对落后的法国和意大利,今年4月汽车销量更是创造了暴跌89%和98%的记录,虽然有疫情因素,但是一刀斩到脚后跟。不好,全怪老天让你无处容身。说个数据,原因就很清晰了,15年的时候,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只有日本的1/6,可到去年七月份,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了。更重要的是,国产新能源在抢占汽油车市场的同时,还顺便革了传统汽车零件商的命,传统汽车的三大件中,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汽油发动机和变速箱了,底盘也大幅度革新,同时作为新能源核心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也早就被我们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拿捏了。
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由1.3万辆增长到了352.1万辆,短短十年增长了近270倍,它意味着宁德时代的电池、顺宇的镜头、海康欧菲光的模组、华为速腾的激光雷达、红软、商汤的视觉AI算法都开始扛起了国产大旗,珠三角、长三角也开始成为了全球汽车零件的高地。
它还意味着当过去大半年,其他公司都在裁员时,比亚迪这样的国产汽车公司员工数,能从20多万扩招到50万,未来单是它一家就有可能创造超百万就业,它不光意味着国产好起来了,更意味着整个国好起来了。
而在此掌比销之下,日本和欧洲的汽车产业甚至国家经济开始了衰退。比如日本汽车销量连续14个月减少,同时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和本币贬值。
德国同样汽车销量下滑,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表示,德国陷入衰退不可避免,日德都如此,你说英法裔又能好到哪里去?这场百年难遇的一兴一衰,除了让我们感到兴奋外,其实也给足了我们启示啊,我们之星是我国90年代就有了重点发展新能源的初步,01年就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07年就开始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并且在之后的15年里,我们一直及时调整技术线,补贴企业发展。而他们之衰,是讽刺地败给了自己。日本贪心不足,想要靠氢能源汽车把整个市场一网打尽,结果遭到了几乎所有造车国家的联合绞杀。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传统汽车势力太庞大,新能源造车迟迟无法推广,因为不敢打碎家里的坛坛罐罐,最后连家都被拆了。这发展真是一件逆水行舟的事,没有国家能永远吃老本。日本如此,欧洲如此,我们也该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