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村戏骨:献给乡村文化传承者们

2020-05-01 15:02 作者:泛象空间  | 我要投稿


谨以此组摄影作品

敬献给耕耘在乡村一线的文化传承者们

他们以文化传承为己任

用文化滋养一方乡民


劳动创造了无限美好的场景,上帝看见了,不断地指引我们按下快门。—— 李  泛


正月的社火社戏和迎神送神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乡土背景,在丰富当地人们文娱生活的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如正月的迎神送神,就是人们神灵观念的写照。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化蝶变,在传承中融进了时代新元素,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与社会文明的外化表现、乡土印记。



本组作品拍摄于甘肃冯沟,当地的正月社火迎神活动,十分热闹火爆,除了全村人的参与,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热情的参与其中。李泛的《乡村戏骨》不同于一般人对于活动现场的记录和社火表演的拍摄,作者更关注社火迎神参与主角们背后的故事,作者将表演活动放回到生活中,将视线对准人,拍摄去表演化,发现人物的生活场景与故事。既有热情参与,又有冷眼旁观,戏里戏外,呈现贴近生活和情感的中国乡土文化记忆。



让乡愁记得住,留得住,回得去,这是人类的情愫与心理共识,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这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母题。艺术家们从自我内心的乡愁出发,关注、探寻这份文明印记,以他们的情怀和责任意识,透过作品将人心中那柔软的呼愁唤醒,并且留得住让,后来人看得见且值得看,不负时代。


以丝路影像为创作母题的艺术家李泛,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矫捷的行动力,用影像勾勒时代的肌理,透过他的影像,不仅唤起了对逝去的乡土中国乡愁,并且让这份乡愁看得见留得住——艺术是传播人类文化积淀的最好媒介。



余光中先生说,“伟大的作品在空间上都具有民族性, 在时间上都具有时代性。”作品,一旦没有了这两点,也就失去了存在并成为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仅仅剩下自娱自乐了。摄影尤甚,在器材咔嚓咔嚓快门躁动下,除了内容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摄影师境界、视阈、站位决定了其作品走向及能走多远。李泛说过,判断决定价值、站位决定成败、瞬间决定永恒。



艺术家李泛,以他的行动交出了他的情怀:秉持摄影的技术功能,成为国家文化纪录者,为社会文明进程留存档案,充实人类影像大数据库;发挥艺术作为摄影无国界的语言交流特性,成为人类地域文明传播者,升级摄影档位,丰盈人类的文化艺术博物馆。


时代影像,时代表情,“影像当随时代,镜头书写历史,为丝路备存影文。”李泛如是说。他用脚步丈量时代春潮,用镜头表现人类情怀,用思考深化摄影创作丝路泛心,从影四十余年的李泛,行走古丝绸之路带,长期关注丝路文化,秉持“时代符号、人类情感”,以摄影为笔,致力于丝路影像工程深描——用影像贯通古丝绸之路,撰写丝路文明,勾勒出一条具有属己美学特质的影像丝绸之路,至今已出版『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恒古苍穹》《苍衫彝鹰》《穆花苍烟》。


摄影 | 李 泛

供稿 | 丝路影像工程中心

部分文字选自《苍衫彝鹰》序言

文字综合 | FANSEE


— 延伸阅读 —

秦      相:李泛丝路影像选

生缘命相:《恒古苍穹》选

彝衫素歌:《苍衫彝鹰》选

雾锁彝山:《苍衫彝鹰》选

雪域素心:李泛丝路影像选

藏地素颜:李泛丝路影像选


— 悦读经典 —


乡村戏骨:献给乡村文化传承者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