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线生辉织绮韵 金针绽彩化秋红 ——薛晓娟手工编织艺术展侧记
锦线生辉织绮韵 金针绽彩化秋红
——薛晓娟手工编织艺术展侧记
本报讯(通讯员王雪岩)10月8日,由四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四平市博物馆承办、壹晟雅歌文化产业园协办的“薛晓娟手工编织艺术展”在四平市博物馆开幕。展出的作品分为九大系列:蝴蝶兰、农家院、海洋世界、沙漠绿洲、七彩葫芦娃、万紫千红、昭君出塞、卡通玩偶、葵花向阳。展出的300余件作品都是艺术家薛晓娟贪黑起早一针一线用心编织出来的。

编织源于生活
薛晓娟是四平人,打小就喜欢编织,棒针和钩针在她手里游刃自如,从记事起,她的小毛衣、小毛裤、手套、围脖、帽子清一色自己织,从来没花钱买过现成的,那时候她就有思想,把思想织进图案,是她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份作业伴着她成长,一直到今天。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薛晓娟15年的珍藏,10多年创作成果的展示。她在成千上万件作品中左挑右选,精心布局,才有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展览。
薛晓娟细心观察生活,所见所感都化作手中的针法,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呈现。小时候去舅舅家,看到公鸡母鸡小鸡崽,即将破壳的蛋,都成了她的创作源泉,母鸡孵蛋,雄鸡昂首,鸡爸鸡妈鸡娃,和谐之家等等,都一一再现。舅舅家的农家院里有蔬菜和水果,那些菜花、甘蓝、倭瓜、辣椒、白菜、茄子、萝卜、胡萝卜、苞米和西瓜、菠萝、草莓、火龙果,都化作展柜里的展品,让人体会到浓郁的丰收景象,接地气的乡土风情。
薛晓娟潜心研究编织技艺,继承传统编织手法,也在不断创新。面对流行元素日益渐多的今天,她织流行毛衣、披肩,继而尝试编织装饰品,看到什么编什么,想到什么织什么。家里的花篮鲜花枯萎了,薛晓娟就编织“一捧鲜花”来替代,太阳花、玫瑰花、月季花、球花,万紫千红。百合的花叶、花苞、花朵、花蕊,不是实物,胜似实物。在抖音上看到好看的小鸟图片,她穿针引线织两只,放到花间,浑然融入。老公家族诞生宝宝,她给钩双“耐克鞋”,织个“冰墩墩”,专属礼物,羡煞旁人。她对生活充满好奇,外面下雪了,她会拿尺子去量深度,认真观察生活编织生活,成了薛晓娟的好习惯。
现在,薛晓娟达到眼见即能“下料”的程度,“下料”最关键,设计什么造型,用什么材质的线,哪里收紧,哪里放松,哪里加针,哪里并针,哪里反针等,都得了然于心。
编织艺术融合了棒针编织与钩针编织,棒针有竹制的、不锈钢的、铝合金的、碳素的,又分长针、中长针、短针、环形针;钩针有多种尺寸与规格,针法多样,平常我们钩东西从右往左钩,倒钩针是从左往右钩,钩边檐必须采用倒钩针。常见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编织物的种类和材料是编织的基础,这些基础需要不断练习,轮番尝试。棒针织物致密厚实,钩针织物相对稀松。原材料有毛线,各种羊绒线、兔毛线、棉线、麻线、丝线等,线体的粗细、软硬、外观等各不相同,织出的作品风格也会不同……说起编织来,薛晓娟如数家珍。

编织源于发现
偌大的展厅,每件作品,都有特点,超级治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薛晓娟编不到。“万物皆可编,心灵手巧娟”,不知谁说的一句,成了看展的广告语,好多人都在说。人们拍照、录视频,妥妥的欣赏美追踪美的盛会。71岁的朱阿姨梳短发,穿着红风衣,非要见作者,说是买玩偶,还说能创作出这么美的作品的人,一定是外表和心灵都美丽的人。朱阿姨一边录视频一边配解说词,然后发朋友圈,发各个群,发抖音,发微博,这个恣意畅游在编织艺术世界里的老太太。
众多作品中,薛晓娟最钟爱《昭君出塞》,这源于她爱唱黄梅戏,在四平市“九月鲜花”文艺展演周的演出中,薛晓娟倾情演绎黄梅戏《昭君出塞》,几近痴迷,下雪天也穿上戏服在庭院中练唱,这份执着让她灵感爆棚,一幅《昭君出塞》图应戏而生:昭君怀抱琵琶,里衣浅粉,中衣深粉,外衣翠绿,身披毛边红斗篷,梳发型,戴发饰,身边的小白马,白鬃白毛黑蹄子,马腿的造型从大腿、小腿到“脚后跟”,处处逼真,颇见功力。一静一动,编织之道,薛晓娟有空就编织,累了就唱戏,生活丰富多彩,作品层出不穷。薛晓娟的阐释让我悉心佩服,艺术工作者的领悟力和感知力上去了,作品才会有突破。
编织一上手就放不下,手感非常重要,灵感要靠手感来完成。薛晓娟编织多年,一坐就是半天,怕身体吃不消,10几岁就开始习武,尤其擅长梅花螳螂拳。来观展的吉林省武协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栾玉香,对薛晓娟的编织艺术展大加赞赏,说薛晓娟聪明好学,练啥像啥,打拳紧凑,一气呵成,形如梅花绽放,还把功法里的单练、对练和套路里的蹦扑、扑蝉、偷桃等用在了编织上,作品惟妙惟肖,各具情态,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创意。可见,艺术到了一定境界是互通的。
“蝴蝶兰”系列里小花、曼氏、斑点、滇西、红心等,开得像蝴蝶一样美丽,有一盆小花,在这些花中突出重围,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盆几乎“蒙蔽”了我双眼的吊兰,吊在展柜的右上角,细细的,弱弱的,和那些热闹的花比起来,它简直就是陪衬,我甚至觉得,是作者的疏忽,它才得以挂到展柜里。它只有两种颜色,白和绿,就这两种颜色,使它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虽在角落,直抵我心,我想我和它是有缘的,因为观展的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想有所发现,如同视编织如生命的薛晓娟,总在不经意间发现着色彩之美。薛晓娟太会用色了,每一朵花,每一种动物,每一个小饰物,不管独立还是搭在一起,都是那么和谐。在色彩的处理上,薛晓娟比一般人要敏感,鲜艳又和谐,对比强烈还不冲突,真是天才的不二人选。

编织源于对生活不尽的爱
淘气的小猴子,房顶的小鸟,鲜艳的花朵,飞翔的小蜜蜂,一拽一拽的小鸭子,憨态可掬的小猪……想做编织人,先当钢筋工,形似的基础是骨架,作品的骨架是铁丝,有一副好骨架,才能长出一副好身材,骨架的大小、宽窄和牢固程度决定着作品是否成功,薛晓娟练就了一手掰铁丝的造型功夫,展出的作品中,只有一件作品的骨架是树枝,长时间下来,薛小娟也担心树枝破损,因为太喜欢,还是选它了,大自然的东西太唯美,非人工能及,薛晓娟感慨地说。
薛晓娟的一双巧手会变戏法,毛绒玩具、卡通玩偶动不动就出现,小猪、小羊、小老虎、小兔子随处可见,12属相的小动物都被她做全了。目之所及,皆可编织,藤藤蔓蔓的“牵牛花”,顺着竿子爬,花瓣里长着五星的图案;“七彩葫芦娃”的创作灵感来自动画片《葫芦兄弟》,架上结着七个色彩不同的小葫芦,和架下的七个宝贝一一对应;“沙漠绿洲”以多肉为主,造型夸张奇特,有沙漠,有骆驼,特大号的盆里都是多肉,橘子挂枝头,到处是仙人球,仙人掌还顶个鹅黄的小球球,状如小窝瓜,特别喜庆。
四平美术界元老邓文欣老师携夫人前来助展,他在展厅中认认真真地看了每一件作品,感慨地说,薛小娟填补了四平美术界“软雕塑”的一个空白,每件作品都活灵活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也为四平百姓带来美美的艺术享受,希望薛小娟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早日成为美术大师级的人物。
市博物馆馆长李桂萍表示,让博物馆惠及群众,强化公共文化的服务功能,我们非常愿意举办这样的展览,展品就在身边,离你那么近,不仅是看展,更是在分享生活的美好,建议学校的美术教师、手工教师、劳动教师以及热爱编织艺术乐于欣赏美的有识之士都来体验一下。
二实验的一名小学生也来看展,学校换塑胶操场,没完工,暂时不上学,所以有时间来。在“海洋世界”展柜前,我提示她,你都看到了什么,给我讲讲。她说,背景是条带穗的挂毯,在挂毯上织出燕鱼、海星、乌贼、小鱼、珊瑚、贝壳、水藻,这是一个多彩的海洋世界。你也身在其中吗,我问。她找呀找,发现一只小美人鱼,开心极了,说那就是我,躺在海石上,吹着海风,享受着海洋的恩赐。对呀,我说,作品是海洋主题,编织的是海洋生物,倡导人们热爱海洋,和大海和谐相处。她嗯嗯地点着头,下次手工课,我有思路了!她欢快地冲我说着,我被她的欢快感染着,她的妈妈一直在笑,教育在体验中自然发生。
四平市政协副主席赵青山看展后写了感记:“巧艺当非一日功,匠心历雨亦经风。传芳怎惧春寒苦,求索频看冰雪融。锦线生辉织绮韵,金针绽彩化秋红。人生向往庄康梦,凝入眸前美卷中”。这是对薛晓娟手工编织艺术展的最美诠释,我爱不释手,“偷来”两句当题目。
我在想,爱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不是对编织艺术如此的热爱,谁肯下这么大功夫呢,薛晓娟好看的手上有了茧子。编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手工织物的柔软、自然、独特,永远不可替代,那里蕴含着丰富的个性设计和暖人的温馨情趣,是母亲对女儿的爱,如同那个摘蟠桃的小猴子,是薛晓娟给女儿织的;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结婚纪念日,薛晓娟编了一对中式新人,在鲜花的簇拥下举行婚礼;是对生活的爱,她把众多作品回馈给生活;是对艺术的爱,每一件作品里都寄托着薛晓娟的深情厚谊,以及一颗女人睿智的心。
薛晓娟在编织的路上踏实地走着,愿薛晓娟的编制艺术不断创新,一针针继续编织她精彩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