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1.16.5】Java版实用粒子教程(五)

第五节 五芒星的绘制及法阵图案的绘制思路
接下来是五芒星的绘制案例:

准备:
一个命名为"1"的盔甲架作为圆心。

一个命名为3的盔甲架作为圆周

只需要四条指令。
1. execute as @e[name=1] at @s run tp @s ~ ~ ~ ~4 ~
给圆心盔甲架设定一个转速,转速为4
2. execute as @e[name=1] at @s run tp @e[name=3] ^ ^ ^6
拖拽旁边的盔甲架,拖拽半径为6
3. execute as @e[name=3] at @s run tp @s ~ ~ ~ ~-6 ~
给旁边的盔甲架设一个自转速度,转速为6
注意,中心盔甲架和旁边盔甲架的旋转速度倍率必须为2:-3
4.execute as @e[name=3] at @s run particle end_rod ^ ^1 ^3
给旁边的盔甲架挂一个粒子,粒子半径为3
注意这个半径也很重要,关系到五角星的尖。
头图效果是在五芒星的基础上加了两个圆。
通过调整参数能绘制不同的星,可以说,这是一个万物的雏形。
接下来是绘制思路讲解
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六芒星和五芒星的指令参数上发生了两处变化:
1.中心盔甲架的转速发生了变化。此处外部盔甲架的自转速度没变,仍然是-6,中心盔甲架和外部盔甲架的自转速度比值从1:-2变成了2:-3。
2.粒子半径也发生了变化,从2变成了3。这个值决定了星形的尖的锐度。
但是在图形根本形状上产生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心盔甲架和外部盔甲架自转速度的比值。
在外部盔甲架自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中心盔甲架自转速度从3变成了4。就这一个变化,导致画出来的几何形状从三角形变成了五芒星。但这个时候是一个圆角五芒星。于是我们调整外部盔甲架携带的粒子半径,调大了1点,它就变成了标准的五芒星。
注意,外部盔甲架携带的粒子的半径和外部盔甲架公转半径的比值也很重要。五芒星的话,外部盔甲架的粒子半径和外部盔甲架的公转半径的比值是1:2,而三角形是1:3。
这种方式的绘制就是摆线法。
其实我这个三角形的外部盔甲架的粒子半径可以更大一点,但是过大的话会导致角上的粒子形状反向扭曲,变成一个"8"字。

引用的链接:http://b23.tv/A3M2Lc2
【附】存档及命令文档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R9LE5PsaNZ9AWIscUogTQ?pwd=g9cb
提取码:g9cb
【附】法阵花边的绘制。
其实我还测试了给法阵加花边的效果,但是那个指令画出来的图案太短了,需要分很多段绘制,或者说直接用计分板+连锁命令方块的自闭链加速盔甲架的动画?
在第四节绘制的法阵的基础上:
1. 再来个盔甲架,命名为2,作为花边绘制者。

2. execute as @e[name=2] at @s run particle end_rod ^0.5 ^ ^
花边夹在两个外圆的中间,所以给这个盔甲架周围画一个半径为0.5的圆
3. execute as @e[name=2] at @s run tp @s ~ ~ ~ ~15 ~
然后让给盔甲架很大的自转速度,产生更大的旋转逆差。
4. execute as @e[name=1] at @s run tp @e[name=2] ^ ^ ^8.5
然后把它拖拽到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即 (8+9)/2=8.5
可以看到有图案雏形了,但是单次绘制的边太短了:

好吧。在罗列了很多个后,可以看到法阵有花边了,但是不如法阵中间的六芒星那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