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

2023-04-10 10:42 作者:易公教育小张老师  |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二、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六、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文章来源:易公教育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