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十六)
余记 三 绍兴府城中有座卧龙山,山后面有仓颉祠堂,祠堂所祭祀的主要的是仓颉;祠堂里面也安置了越中名士,比如贺知章、陆放翁等人的塑像,并与仓颉一起被乡人祭祀。祠堂的左边是一佛寺,环境颇为幽静。 有位姓唐的书生在这里办义学(指不收钱,教导付不起学费的人识字念书),跟随他学的学生不少,祠堂确实太小了,根本无法容下这么多学生,唐某于是向佛寺借了一间大屋教学授经。 唐某的学生每次老师出门,便会念佛寺僧人所念的《焰口经》仪轨开玩笑。某年的中元节,唐某出门拜访好友,学生又开始念《焰口经》仪轨,忽然有一股旋风刮来,人们听到后花园响起声音,好像有是什么东西从空中掉下。大家齐说“瓜棚有瓜掉下了,现在我们正饿着呢,走、走,去取来煮了。”这瓜是佛寺里僧人所种的,到这个时刚好是成熟的季节,所以学生们才这么以为。 他们开门到后花园,可是瓜棚里的瓜依然悬挂在棚架上,并无瓜坠地。学生不甘心,明明听到有瓜落地的声音,怎么会没有呢?于是四处寻找。有学生在花园北边看见一位高三尺、宽二尺多,深蓝色的脸,眼睛很长,长到耳朵边,口像簸箕的矮人。矮人长目盯着学生们,嘴里伸出红色的舌头,如火焰燃烧般,朝人作舔物状。 学生们吓得朝学堂奔跑,矮人紧随学生,学生跑入学堂房间,忙紧闭门窗,可是这矮人却顺着门缝潜入房里,学生实在很害怕,于是大喊“救命”,寺里的僧人听到学生喊声,急忙跑过来察看,矮人一见僧人,倏然不见踪影。僧人打开房门,见众学生们皆僵硬倒在地上,面无人色。之后,学生们慢慢返过神来,各自回家,死了几个。 从此以后,人们经常见到这个矮人,而且不止是他而已,它还带来不少同伴,这些与矮人一起来的东西,有的没头、有的没手、有的没头没手只有下半身、有的头披长发全身是血,各种不一样的鬼。 这些鬼在祠堂、佛寺捣乱数个月,当时南门大能寺是天台苍雪杲禅师驻锡,于是乡人请来禅师,禅师结坛演瑜伽法超度诸鬼,在场的乡人亲眼见十团如栲栳般的鬼火滚滚而去。然后祠堂、佛寺才得以宁静。 为何有这么多鬼呢?因为明朝末年发生战争,此地被杀死了无数人,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还是有不少厉鬼。 王先生讳裕瑞是明朝文成公八世孙,我老师沈益川夫子父亲的好友,他与唐某交往密切,十分了解这件事,我以前在绍兴经常找他聊天,闲聊中他和我说了这件事。 四 陆放翁的夫人名叫唐琬,夫人和陆放翁的母亲是姑姑和姪女关系,二人非常相爱,但陆母很不喜欢他们在一起,于是前往祭祀祈祷。 陆放翁见春天景色不错,出门游玩,二人在禹迹寺的沈氏园相遇;唐琬派遣婢女为放翁准备酒食,放翁怅然泪下,当场题了《钗头凤》词在墙壁上。 词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也和了词,后二人同行到寺前桥上而别,唐琬回去后心情抑郁而死。 之后,陆放翁再次经过沈园时,花园已经易主,他所作的词被镂刻在一石龛,并镶嵌在墙壁里。 放翁又赋一诗说“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柱香!” 而后,他再次经过沈园时,又题了绝句,说“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又“梦冷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弔遗踪一泫然。”这个故事可以读《剑南诗集》和《草堂诗余》。 我以前有段时间暂住在绍兴,和好友金大兄一起到禹迹寺探访,寺的位置距离东郭门半里左右,寺内供奉一尊仅一尺多点的大禹神像;寺的东边有座桥,当地人称它为“罗汉桥”,桥头的桥额横写“春波”二字。金大兄是本地人,我问他典故,金大兄说“以前有夫妇二人在此桥分别,后人取丈夫所吟的诗句,来命名此桥。”金大兄是个商人,脑袋只关心与买卖相关的事,他不可能去了解陆放翁的生平。 我在此处徘徊到黄昏,见到日落城头,风景宛然当时放翁所见,真是“惊鸿照影”,我可以肯定就是此处。放翁的事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现在沈园已经消失不可见,沧桑变幻,往迹销沈,令人浩叹,我怃然而返。 当时是乾隆乙酉二月,如今金大兄也已经离世,读着手中的《剑南诗集》,回忆以前的游历,恍惚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八年。朋侪晨星,感怆者弥日。 五 广西梧州北门外有水师营,水师营前住着一位叫王际余的男人,他长得极丑,以沿乡卖杂货为生;老婆刘氏却是个美人,而且力气大,乡人皆可惜这么个美女配了个丑男。刘氏心里也很怨恨不平,经常数日不理睬王际余。 际余和同乡丁云九交情不错,云九也是卖杂货的,二人经常结伴到各乡作买卖。乾隆某年的秋季,他们二人又相邀到别乡卖杂货。几天后,王际余自己回家,他对刘氏说“云九昨天前往别处卖杂货,我的已经卖光了,所以先回来,他托我四百文钱,让我交给他母亲,你把钱拿去给云九的母亲,顺带告诉老太太云九还要四、五天才能回家。”刘氏依际余的交待,把钱交给云九的母亲,并说“您儿子还要四、五天才能回家。” 第二天,际余有位好友某到家里邀请际余一起前往三界庙看戏,刘氏说“他一大清早就出门了,到各村索要欠款。”际余这次出门,好几天还未回家。当时云九也回来了,刘氏让云九去各村找找,看际余现在人在哪里?可是云九到各村找后,各村的乡人也不知道际余去了哪里?际余失踪了。那个时候,这区域出现多只老虎,际余经常到山村卖杂货,大家判断际余的失踪肯定是遇到老虎了。 际余和云九出门卖杂货时,刘氏向邻居借了个石磨磨麦子为食,到现在际余失踪了,也没见刘氏来还石磨,如今自家也要用,于是前去索要,但石磨不见了磨盘,刘氏自己也不知道磨盘丢哪里去了?于是拿一半自己所磨麦粉补偿邻居,自己留一半过活。 两个月后岁冬,梧城外五显码头的华光庙,正举办每年士、庶皆参加的奉神像,人们抬着神像巡游城之内外,以祛除来年的不详。神的武器是戟,所以当地人铸造了把杆粗一握,一丈多长的铁戟,铁戟上蟠一灵蛇,安放在神像旁边,铁戟重一百来斤。要是神像出巡,乡里会选那些有力气的后生轮流来扛铁戟,在神像旁边跟着。 十一月初,士、民奉神出巡,到场观看的群众如堵,巡到水师营前有两条道,一条是走入民居,一条是往下走到府江。忽然,人群中有一人跃出,将铁戟夺到手中,并舞了起来,铁戟在此人手中进退盘旋,百余斤的铁戟在他手中如耍木棒,像是经常练习此铁戟。人们一看,耍铁戟的人是丁云九,他舞着铁戟到江边,而后走入江中,站在深水处,手持铁戟往江中抄,看样子好像要从江底捞出什么来。云九持铁戟抄了许久,而后见他执铁戟倒行,手用力往后拽,就如捞到什么东西似的。随着云九的倒拽,铁戟将出水时,乡人见铁戟钩出一死尸,岸边看热闹的人齐声大哗,云九像是被吓到一般,抖身丢掉铁戟,随即仰面仆倒在地,口中吐出数寸高白沫。 有人赶紧去报官,官府派人前来验尸,尸体的面目还未改变,大家一看尸体是失踪多时的王际余。尸体的脖子缠着条麻绳,颈骨几乎快被拉断,有块用竹索贯眼的石磨盘绑在尸体腹部,压着尸体,铁戟正是因为钩到竹索,而将尸体拉上岸的,邻居一见说“这是刘氏借去的石磨,我去要的时候,她说不知丢哪里去了?”。 官府把刘氏当成第一嫌疑人,派衙役前往拘捕。起初刘氏还百般狡辩,官府加以严刑,才招供说:王际余在的时候,我已经和云九私通,可这样子偷偷摸摸不是长久之计,时间一长际余自然会发觉,我们遂生起杀死际余的念头来。云九找机会邀请际余出门作生意,要回来时,云九托说自己杂货还未卖完,要到别乡卖货。实际上他是暗中先到我家中,藏在床底下,际余回家时,我当晚用酒将际余灌醉,然后坐在际余背上,用绳索勒住他的脖子,没想到用力过猛,脖子几乎被勒断,解决掉际余时已是深夜。不远处的府江,刚好有一空舟泊在岸边,我负着尸体,云九拿着石磨,到江中将石头绑缚上石磨,丢入江里。然后,云九离开前往他乡,数日后再回。 实际上二人很久之前就开始布局了,以前刘氏经常假装和云九合不来,时不时指责他账目不清,说云九暗中算计丈夫,二人经常为此事生口角,互相咒骂。这次行凶是在深夜,二人下手不但快而且干练,所以无人知晓,而且全乡的人,怎么都不可能怀疑他们两个有奸情。原本二人计划好,再过几天迁居到离村远的别乡结成夫妇,没想到在这关键点事情败露。 官府取来邻居剩一半的石磨,与此磨盘一合,确实是一对的,云九和刘氏再不敢有任何辩解,官府依法律定罪,判处二人极刑。 通过这事梧州人皆觉华光神很灵验。为什么?因为按照云九和刘氏的供词,他们要将际余沉入江中前,曾开玩笑说“老兄,你想上来?除非天神把你提起来。”那天刚好事华光出巡到此,神便附上云九的身体,用铁戟钩出际余的尸体,际余的冤情才得以昭雪。梧州人更加尊敬华光,香火比以前更盛。 官府认为所谓的华光显圣太过荒诞,无法写入县志,于是托言有渔夫到江中捕鱼,下网后渔网网到尸体,由于太重渔夫无法拉起,于是潜入水中探看,才知道是网到尸体,忙前往报官,因而破案。 六 浙江有数不胜的石佛,按我的所见所闻,就有三处。 一处位于西湖的灵石山,石佛仅有头、耳朵与肩膀,此石佛高大约二丈,阔一丈三,四面涂抹黄金,二肩膀画五彩装饰,这尊石佛就是人们所传的秦始皇系船缆的石头。宋朝时候,有位叫思静的高僧,将这块石头镌刻为佛。我经常路过此处,也曾作了四绝句记录这件事。 一处位于绍兴的柯山,柯山的石佛也是只有头、肩膀、手,此石佛比西湖的石佛高大一倍,石佛两耳相通,可容人往来,指甲如小床大,大小若躺一人还绰绰有余;石佛顶上的华盖,殿土、平柱、礎阶级皆为一石所成。上有殿宇,殿前有块石头,高出殿簷四尺多。上有巨石,下是削壁,宛然如峰峦之状。最顶上还有个一整块石头凿成的香炉,有杂树在炉中生长。因为柯山的佛像、华盖、阶礎、香炉,皆是以前採石工匠就地镌刻,一气所成,不是那些搬石头到上面建造可比的。我在庚辰年秋天,路过一次。 一处在越的新昌山中,传是钱武肃王所造。有三尊坐佛,高五丈,莲台也是高五丈;两尊高十丈立佛;钱武肃王的孙子忠懿王又增加了二尊高七丈的菩萨于夹侍于佛像边侧,两尊菩萨也是莲台宝座皆具。之后,钱氏家族赐钱八千万贯,造阁覆盖住佛像,如今殿宇已经颓废,只能见到这几尊石人魏然坐在空山风露中。 这几尊石佛详细的记载可读朱竹垞所著的《曝书亭集》。 灵隐寺的飞来峰的诸佛、天王像,是元朝僧人杨琏真伽所造,当时只是在石壁上镌刻模型,不像灵石、柯山、新昌那样面目完整。一般将石镌刻为像的目的是希望历久不磨,不能如图塑、木刻、范金那样很快就销敞,可见造像的人的确用心诚恳,但儒教从不搞这些;我虽然不敢亵渎,不议论哪种方式更好,但的确可见缁流(僧徒的意思)之炽昌,超出儒家太多了。 七 平孔是邵武康西乡人,他有位要好的亲戚搬迁到孝丰某村。平孔经常到孝丰找亲戚,在那儿住上几天然后回家,二地相距一百多里,大概一天就能到家。 一般平孔先到一巨涧,渡筏将他渡到对边,这次由于平孔五更动身,到巨涧时天色尚暗,渡筏还未来。这巨涧其实水不太深,仅有一尺多,于是他脱下鞋子,自己涉水到对岸。 快到岸边时,鼻子闻到一股香气,香味酷烈异常,平孔赶紧低头俯视涧水,发现水一直冒泡,像是有东西在水底吹泡,泡沫旋转于涧水。平孔用双手挹水而嗅,感觉香味更浓,而且水很粘稠。平孔知道现在发生了一不平常的事,急忙脱下草帽取水,然后将草帽平放在所携带的竹筐中。 上岸后,见岸边沙上横卧一颗巨大的松树,他便坐在这颗松树上擦拭脚,感觉这颗松树很湿而且腻,像冰一样冻。擦拭干净脚,刚要穿鞋,忽风雨骤至,急跑往路旁渡土室避雨。不一会儿,天渐渐亮起来,平孔见自己刚才经过的巨涧此时洪流泛滥,水升得很快,快到大松树边时,天上响起一声霹雳,大松树竟然开始蠕动,伸出头部,露出爪子,奋身跃入洪流中,随流而去。 平孔此时才明白,刚才自己所坐松树其实是龙身。回家后,他将草帽里的东西晒干,获得一重达九两多的东西,有博识的人说“这是龙涎香”。大概的说法是:龙睡觉时会流涎,它呢一般在近水的地方睡觉,流出涎会在水中形成漩涡。 当场燃烧一小块,此物所烧出的烟香味不减涧中所闻,依然是那么酷烈;烟蜿蜒而上,如一条游龙在盘旋。平孔将龙涎香带到扬州售卖,卖出极高的价格,草帽因为盛过龙涎香而香味异常,也被人以百金的价格买走,平孔因此而富豪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