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无法改变的
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以异于常人的方式对待孩子,根本原因是重要他人自身心理是不健康的。比较典型的是他们自身也罹患精神疾病,如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物质依赖等。即使他们没有被诊断为精神疾病,如果存在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问题,也能塑造孩子的人格障碍,比如对孩子控制过多,忽视孩子,溺爱孩子,教养孩子简单粗暴等都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格障碍患者。如果探究实施这样扭曲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他们自身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关于这部分原因分析在这里就不讨论了。总的来说,个体在与有心理问题的重要他人互动就无法形成健康的人格,重要他人存在心理问题是个体形成人格障碍的基础。 对于存在人格障碍的患者,我们如果希望其人格变得健康,就需要让患者重建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患者的重要他人是指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重要的人物,父母、老师、同学、同胞、同胞、长辈等。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我们帮助患者重新建构与这些人的关系显得没必要也不切实际。这是因为,患者已经长大成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些曾经对他/她是重要他人的那些人,对现在的他/她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即使患者可以重建与这些人的关系,对于人格障碍治疗来讲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此外,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到曾经的那些重要他人是有着心理问题的人,如果我们要让患者重建与存在心理问题患者的健康关系,这就从对一个人的咨询,就可能变成对一群人的咨询了,这就不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