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類-節肢動物 營養學
節肢動物維持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必須從外界採食攝入多種營養物質。 節肢動物從詞料中攝人的主要營養物質為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節肢動物的營養需要是指節肢動物在不同生產、生理狀態下,各種營養物質的數量要求,它是合理配合飼料的依據,也是確保節肢動物能正常生長和繁殖的基礎,了解節肢動物的營養需要是養好 節肢動物的重要環節。 因此,這裡主要介紹節肢動物詞料中的營養物質對節肢動物的作用。 (一)蛋白質蛋白質 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在節肢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進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節肢動物的許多重要組織,如肌肉、內臟器官、神經、血液和毒液等都是以蛋白質為原料構成的。 節肢動物組織(除外骨骼)乾物質一半以上是蛋白質。 在節肢動物的代謝過程中,蛋白質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為氨基酸,節肢動物食入飼料蛋白質,在體內將其消化、分解成游離氨基酸,再根據自身需要,將各種氨基酸按特定的比例合成體蛋白。 當飼料中提供的各種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比例恰恰符合需要時,這便是理想的氨基酸平衡。 氨 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有20多種。 必需氨基酸 是指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必須由 詞料提供的氨基酸;反之,則為非必需氨基酸。 節肢動物對蛋白質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由蛋白質的品質來決定。 蛋白質中氨基酸越完全,比例越恰當,蜈蚣對它的利用率就越高。在生產實踐中,為提高詞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常採用多種詞料配合,使各種必需氨基酸互相補充。 若節肢動物單餵黃粉蟲、地鱉蟲或蚯蚓,這樣獲得的氨基酸數量可能不足,氨基酸不很平衡,因而蛋白質的利用率就不高,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蛋白質缺乏症,影響節肢動物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因此餵以節肢動物的蛋白質飼料不可單一,應多個品種交替或是混合詞餵。 (二)脂肪酸主要供給節肢動物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還參與形成細胞膜的結構,同時與節肢動物的冬眠有重要關係。 脂肪是節肢動物體內的主要儲備能源,廣泛分佈於機體組織中。 脂肪所含的能量為同一重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25倍。 脂肪還可保護內臟,減少機械衝撞、擠壓損傷,同時還可以防止體內熱量的散發等。 脂肪也是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溶劑,並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但是飼料中脂肪的含量不宜太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下降。 節肢動物只要捕食各種伺料性動物,就能夠滿足其對脂肪的需要,所以不需要另外進行脂肪的補給。 (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為節肢動物機體提供能量,同時參與細胞的各種代謝活動,如參與氨基酸、脂肪的合成。 利用碳水化合物供給能量,可以節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的消耗。 碳水化合物包括兩大類:一類為無氮浸出物,包括澱粉和糖;另一類為粗纖 維。 在植物性詞料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和纖維素。 在節肢動物的體內, 因無分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不能被分解利用。 節肢動物對纖維素無特別的需求,一般要求纖維素的量盡可能低些,澱粉的量也不宜過高,過高影響蜈蚣食慾,引起腸道不適,影響生長發育。 (四)礦物質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在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生物體內的礦物質有幾十種,根據它在體內含量的多少稱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如 鈣、磷、鈉、鉀等節肢動物體內含量較多稱之為常量元素而鐵、銅、鋅、錳、碘等在節肢動物體含量較少稱之為微量元素。 ①鈣與磷鈣與磷是組成外骨骼的重要成分,外骨骼中所 含的鈣佔全身鈣量的90%以上,所含的磷量佔全身總磷量的 75%。 詞料中鈣、磷不足時,外骨骼生長緩慢,蛻皮困難。 黃粉蟲、蚯蚓中所含鈣和磷的量不能滿足節肢動物體的需要,野生節肢動物可以從土壤中的多種動物中獲得足夠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②鈉和氯化鈉主要分佈在體液和軟組織中,它能促進消化酶的活動,有利於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同時還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人工養殖條件下,要不定期的對節肢動物補充鈣、磷,同時在餌料動物的飼料中要添加點骨粉,增加鈣、磷含量,間接地為節肢動物補給鈣、磷,並在飲水中不定期加入百分比0.5-0.6%食鹽水對節肢動物的生長繁殖很有作用,表現為蛻皮加快,產卵也快。 但是食鹽水的濃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引起食鹽中毒。 其他元素主要有調節滲透壓、保持酸鹼平衡和激活酶系統等作用,是蜈蚣生長繁殖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可加人液體食物或水中讓節肢動物自由吸取。 (五)維生素是節肢動物生長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需求量雖然極微 小,不構成節肢動物體組織物質,也不是供給能量物質,但參與節肢動物體內的主要物質代謝,是代謝過程的激活劑。維生素的種類有20多種,主要常規有 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H、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5、維生素B6、維生素B12 、維生素C 、生物素、葉酸、肌醇、 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等。 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屬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則屬於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的生理功能很多,詞料中無論缺乏或過多哪一種維生素都會造成新陳代謝紊亂,生長發育停滯,不蛻皮,同時抗病力下降易患病。 ①維生素A可促進蜈蚣生長在繁殖期、幼節肢動物生長期特別重要。 若缺乏維生素A節肢動物會出現生長緩慢,抗病力下 降,疾病增加,生長繁殖停止。 節肢動物懷卵數量減少,節肢動物精子數量減少。 各種青綠飼料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在節肢動物體內能轉變成維生素A,是蜈蚣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所以在飼料或飲水中適量地添加複合維生素,對維護蜈蚣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②維生素D主要調節 節肢動物機體血鈣的濃度,促進腸道對 鈣、磷的吸收,維持節肢動物體液中鈣、磷的平衡,從而促進節肢動物的正常發育。 若缺乏維生素D則會影響生長,造成蛻皮困難等。 ③維生素K又稱為止血粉,主要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酶 原,並促進血漿凝血因子在肝內合成,保證血液正常凝固。 若節肢動物缺乏維生素K則會引起胃腸道出血,外傷出血不止,節肢動物產卵時出血不止等症。 各種青詞料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即使是餵給節肢動物肉料時也要配以青詞料或是直接加人飲水中餵之。 ④維生素E又叫生育酚,與節肢動物繁殖機能有關。 其作用 是增進節肢動物的生殖機能,提高節肢動物的懷孕率,也能改善雄性節肢動物的體質。 若節肢動物缺乏維生素E,則易引起肌肉營養性障礙, 生殖障礙,繁殖能力下降。 節肢動物受孕率低不孕產無精卵,節肢動物精液質量下降。 在穀物類子實及青綠詞料、發芽的種子裡,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因此在餵以肉類等精料的同時適量添加複合維生素餵之,對維護節肢動物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⑤維生素C又稱為抗壞血酸,參與節肢動物體內氧化還原反 應,促進細胞間質的生成,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並具有解毒、消炎抗過敏作用,能起到保護酶系統巰基酶免遭破壞,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若節肢動物缺乏維生素C,易引起敗血症,導致肢足麻痺、行動困難、體質衰弱、生殖機能降低、發育不良、 抗病力低,甚至引起死亡夏季酷熱時給節肢動物補充些維生素 C,還可減少節肢動物的熱應激。 ⑥B族維生素與節肢動物的生長關係也較密切,其功能是促 進生長發育,加速新陳代謝,增強食慾,健全神經系統。 若蜈蚣 缺乏B族維生素會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在詞料或飲水中適量的添加維生素,對維護節肢動物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六)水是一切動物生長和生存必需的物質,是生存的重要因素。 水在動物體內起著調節、平衡體溫,增強新陳代謝,排泄代謝產物,溶解體內物質和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等作用。 節肢動物所需的水分,主要來源於青綠詞料及肉類詞料。 一般情況下,投餵的肉類食物及青綠飼料中均含有一定的水分,但肉類中的水分不是很多,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遠不能滿足節肢動物機體對水分的需要,因此,應直接 供給清潔衛生的飲用水,最好是涼開水。 節肢動物在自然界中多以獵物及清泉露珠作為飲水,這些飲水較為潔 淨。 在人工詞養中除保證充分的飲水外,水質潔淨十分重要。 如夏季節肢動物不耐渴每天需飲水。 因此詞養場內必須放置盛水器皿,盛入的水不可過深,以1厘米深為宜,淺淺一層即可, 並要定時換水,以保持飲水的新鮮、清潔。 最好的餵水方法是盤中放一塊經消毒的海綿,並使海綿含有足夠的清水讓節肢動物自由吮吸,避免了節肢動物被水淹的可能。 水質一定要潔淨,以免引發疾病在氣溫高時,要供應充足的潔淨水,若是隔日或是斷水2日以上,會導致節肢動物暴飲而造成死亡,節肢動物也會因脫水肢體乾枯而死。 ⋯⋯⋯⋯⋯⋯⋯⋯⋯⋯⋯⋯⋯⋯⋯⋯⋯⋯⋯⋯⋯⋯⋯ 節肢動物顯色條件 牠們活著的時候蝦紅素可以和其他很多種類的蛋白質相互結合 蝦紅素本身的顏色就不會被體現出來 而是 體現出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後的 藍色-紫色 等其他顏色⋯ 結合的 甲殼藍蛋白-蝦紅素複合體 可以顯現出 青-藍-綠 等多種顏色 給予節肢動物自身合成蝦青素前驅物 葉黃素 玉米黃質 多種蛋白質(食物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