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项羽有江东子弟,刘邦有丰沛功臣,陈胜起家的九百戍卒来自哪里?

2020-03-12 20:27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本期话题

秦末逐鹿中原的群雄,最终崛起为王侯者多数都有固定的乡土势力作为倚靠,项梁、项羽久客吴中,便部勒江东子弟以为最初的反秦骨干;沛公刘邦崛起淮泗,丰沛功臣集团自始至终被他倚为股肱。

那个最早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他的900戍卒又是来自哪里呢?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在泗州蕲县的草泽中迸出的那一丝火星,短短数月间便延烧成遍地狼烟。蜂拥而起的义军一面像泥石流那样裹挟平民,反秦抗暴;一面也在摧城陷池的扩张中相互绞杀,相互吞噬。

而最终能够从逐鹿群雄中脱颖而出者,往往是那些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政治军事集团:项梁、项羽久客吴中,便部勒江东子弟以为最初的反秦骨干;沛公刘邦崛起淮泗,丰沛功臣集团自始至终被他倚为股肱;至于田儋,他号令三齐、逐鹿中原的资本几乎都来自田齐故地。项羽王楚,刘邦王蜀,田儋王齐,都有各自倚重的乡土势力。

那最早在陈县建号称王的那个陈胜呢?何方人物又会是他举义的中坚?一说到这个问题,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最初与陈胜在大泽乡起事的900戍卒。这900人来自哪里呢?

以马道魁先生为首的部分研究者相信这900人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地处安徽淮北的泗水郡:

从陈胜起义军队的骨干成员的籍贯来看,义军初起时的许多骨干都是安徽淮北地区的人,如符离(今安徽省宿县符离镇)葛婴、朱鸡石,铚(今安徽潍溪县临涣集)人伍徐、宋留、董绁等。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九百戍卒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泗水郡一带征发的。(中略)从九百戍卒征发的范围来看,不可能是由数郡征发集中,而是来自泗水郡南部地区。——《陈胜里籍与“张楚”国号辨正》

900戍卒尽出泗水——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这段记载: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史记·陈涉世家》






可仔细推敲这段记载我们就会发现,司马迁提到的秦嘉等人其实并非陈胜的部属,更谈不上是大泽乡起义的元老。因为司马迁说这些泗水英雄举兵反秦都是“特起”。

什么是“特起”?这个词可能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新起。《史记·项羽本纪》: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苍头军特起。——《史记·项羽本纪》

此处的“特起”,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如淳的注释说:“特起犹言新起也。”那秦嘉等人“新起”反秦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呢?

司马迁说是“陈王初立”之时。如果这个“初立”指的是陈胜大泽乡起义自立为将军的时候,那此时秦嘉等人根本就不在大泽乡。大泽乡乃在秦朝的泗水郡,秦嘉等人却在与泗水为邻的东海郡围攻郯城。如果说这个“初立”是指陈胜攻克陈县、初立为王的时候,那这时才“新起”的秦嘉等人参加革命的时间可就要晚于陈胜了。

无论以上述哪个时间来理解,秦嘉等泗水英雄都不具备参加大泽乡起义的可能性




“特”除了解释为“新”之外,在古文中也可以训释为“单独”。所谓“特起”,它的另一层意思可能是指秦嘉等人举兵攻郯是独立于陈胜起义之外的军事行动,双方原没有上下级的统属关系。

陈胜听说秦嘉攻郯的消息后,曾向郯城派遣一位监军,试图将攻郯义军编入自己麾下。可秦嘉拒绝接受监军的节制,还把他给杀了。这更证明了陈胜原本就不是秦嘉的上司。



陈胜企图遥控郯下义军,可那些义军将领却不买他的账。这表明陈胜在泗水郡并无人望。对这一点,陈胜自己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第一时间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北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攻克大泽乡乃至蕲县之后,陈胜随即命令义军兵分两路。一路向东略地,最终抵达了位于九江郡的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指挥官是泗水郡符离县人葛婴;另一路则在陈胜的亲自率领下向西攻击。西征军连克铚、酇、苦、柘、谯等县城后,最终进入陈县,并在此建号“张楚”,陈胜称王。有意思的是,这时东征的葛婴也扶立了一位楚王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史记·陈涉世家》

葛婴立襄强为楚王,等于公开和陈胜打对台,争夺反秦起义的主导权。虽然他后来失败被杀,但秦嘉为首的郯下义军还继续与陈胜为难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起义的次年(公元前208年),秦军在少府章邯的率领下东出函谷、所向披靡,陈胜被迫撤出了建号称帝的大本营陈县。他刚一败退,那个曾经在郯下反对陈胜监军的秦嘉就拥立景驹为新楚王,接过葛婴的遗志继续跟陈胜打对台。

两番拥立楚王事件背后都有泗水将领的支持,恐怕不能简单地视为巧合,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泗水籍将领就不愿意服从陈胜的领导,总盘算着要另起炉灶。

所以陈胜在起义刚有眉目的时候就跟葛婴分道扬镳、各奔西东了。葛婴东去,而追随陈胜西征的那支义军,在攻克陈县、建号称王之后也没有涌现出哪怕一位泗水籍的高级将领来。凡为陈胜所重用者,无一例外全部出身陈郡






称王之后,陈胜兵分三路:一路由吴广率领,向西北攻击荥阳;一路以武臣为将,向东北略取赵地;又一路在邓宗的率领下南取九江。

三路大军先后开拔,陈胜又因陈郡豪杰的建议,命蔡赐为上柱国,行宰相之权;继而再接受了周文的毛遂自荐,赐他将军印绶,西征关中。

这五位文武重臣的里籍排并在一起,是这样的:

吴广:陈郡阳夏人;

武臣:陈郡陈县人;

邓宗:陈郡汝阴人;

蔡赐:陈郡上蔡人;

周文:陈郡陈县人;

五位陈郡重臣之中,武臣与陈胜的关系值得我们特别留意。因为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是这样介绍武臣与陈胜的交谊的:

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陈人武臣乃是陈胜的故交,我们似乎可以因此推断陈胜被谪戍前曾经长期生活在陈郡。他不但与武臣相善,同时还熟悉张耳、陈余两位陈郡名士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中略)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大梁人张耳、陈余都是秦朝政府重金悬购的魏国名士。为了躲避暴秦的迫害隐姓埋名,蛰伏于陈郡。而司马迁说陈胜称王之前早与二人神交已久,这也足以证明陈胜先前定是陈人,因此熟悉陈郡的人物掌故。

另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泗水将领普遍对陈胜怀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胜在陈郡称王却受到了陈郡三老豪杰的热烈拥戴

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陈郡豪杰不但甘心拥立陈胜为王,甚至还向他推荐蔡赐以为辅佐

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史记·陈涉世家》




以上种种现象都显示陈胜从前在陈郡拥有深厚的人脉基础、复杂的社交网络。这已经不能简单地以陈胜出身陈郡来作解释了,更让人对司马迁所描述的陈胜的身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原来真的就是一个“为人佣耕”的普通雇农吗


参考文献: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马道魁《陈胜里籍与“张楚”国号辨正》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项羽有江东子弟,刘邦有丰沛功臣,陈胜起家的九百戍卒来自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