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歷史的三個層次】(一)「過去發生的事」

2023-08-03 13:53 作者:muffinman211  | 我要投稿

(歷史無所不包)(歷史是周全的知識寶庫)

(出於王世宗教授《真理論述——文明歷史的哲學啟示》一書,第十二章〈歷史的天道啟示〉第一節〈歷史的意義〉。)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如此,歷史幾乎是無所不包;尤其因為未來之事與過去之事在型態上或許不同,但在性質上並無重大差異(此由歷史的探討可知),故更可見歷史所涵蓋者之廣泛,這也就是說歷史是一個周全的知識寶庫或完善的求知工具。雖然人所關心的事多為與人有關的事,因而歷史事實上常限於「人事」——於是歷史可說是人所特有或專有(故歷史可被定義為「人的故事」,而歷史哲學之正式出現則是在啟蒙運動將人視為哲學思想的中心之後)——而非指一切過去發生之事,但人既是萬物之靈,物質世界乃為「人世」,因此歷史所包含者儘管不是所有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而與人關係不深的事或次要之事——如叢林中的餓虎撲羊——今人也大多可知,而不消透過歷史學習得知,故實際上吾人可說歷史包括了「所有人應該知道的事」。更進一步言,歷史通常不討論自然事物或物理現象,確切地說歷史不處理未顯示意志自由作用的事件——所謂「歷史必然性」(historical necessity)乃意味意志之受限而非意志之不存——這表示史學欲「究天人之際」(如討論「英雄造時勢或時勢造英雄」的人力效用) ,其所重是「人所應當做的事」,故它富有精神意涵;史學評論常充滿道德批判,這一方面顯示歷史研究對象主要是含有自由意志的人事,另一方面則表示史學探討至少達到「善」的層次,而其目的是從論善以求真,或說其職責是以真理評斷善惡,因人間最可反映真理的事務即是道德問題,故具有濃厚道德意識的史學無事不論乃理所當然。傳統史學是以政治為主題,歷史研究對象的普及乃是歷史演進的結果——啟蒙運動以來興起的「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研究即強調史學應擴及政治以外一切事務之探討 ——這表示人類歷史有促使人類自省的作用,而萬事萬物有其通義故應同觀(雖非等量齊觀)的道理,是史學所獨具且得來不易的高深見識。總之,歷史包含一切過去之事,此非理想而是本質,歷史研究雖不能臻於囊括一切往事的理想,並無害於其知識的有效性,因為通貫性是質而非量的問題,而「包含一切過去之事」是歷史知識的本質而非其內容。


【歷史的三個層次】(一)「過去發生的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