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95年。青岛啤酒厂收购了西安的汉斯啤酒厂。 1995年,是汉斯啤酒厂成立的第9个年头

2021-03-22 00:49 作者:狙击主力训练营  | 我要投稿

 1995年。青岛啤酒厂收购了西安的汉斯啤酒厂。

1995年,是汉斯啤酒厂成立的第9个年头。也是汉斯啤酒厂亏损的第9个年头。


是的,你没看错。


汉斯啤酒厂从成立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


当时,青岛啤酒母公司正在遭遇发展瓶颈。为了扩大规模,到处收购啤酒厂。西安汉斯啤酒厂,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青岛啤酒这艘母舰自己已经在下沉了,现在又挂上了一个下沉更快的子舰。


当务之急,就是要拯救西安汉斯啤酒厂,让它转亏为盈。


否则,终会把青啤这艘母舰拖垮。


可是,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盈利过、连亏9年的啤酒厂,该如何拯救?


这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啊!让谁接谁都不愿意。


想救活它,恐怕需要一个在世华佗。




1996年,40岁的金志国还在青岛啤酒厂做厂长助理。


突然有一天,组织上找他谈话,让他去接手西安汉斯啤酒厂,做总经理。


临危受命。


他去了以后才知道,到10月底,汉斯啤酒厂当年已经亏损了3800万。


38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怎么办?


当时西安的啤酒市场,宝鸡啤酒排名第一,占70%的市场份额;黄河啤酒排名第二,占20%的市场份额;而汉斯啤酒呢?占3-5%的市场份额。


市场不好,问题一定出在工厂。产品不对路,营销不到位。


于是,金志国上任后,每天白天去各部门了解情况。到了晚上,就到夜市上调查市场。


怎么调查?


成为消费者,去了解消费者的喜好。


他每晚都去烧烤摊,吃烧烤喝啤酒,和烧烤摊老板聊天,和消费者一起喝酒。


他发现,大部分人喝的都是宝鸡啤酒,也有人喝黄河啤酒,但是很少有人喝汉斯啤酒。


他就问别人,你为什么不喝汉斯?


对方说,因为汉斯有沉淀,而且味道太苦。


有沉淀,说明发酵工艺上有问题。


味道太苦,说明酒花含量太高。


好,记下来。


他又问喝黄河啤酒的人,你为什么不喝宝鸡?


对方说,宝鸡味道太淡。


味道太淡,说明宝鸡走的是清爽路线,麦芽浓度比较低,酒花添加量比较少,但是年轻人比较喜欢。


好,也记下来。


然后,他又问喝宝鸡啤酒的人,你为什么不喝黄河?


对方说,黄河有点酸。


味道发酸,说明工艺卫生有问题,管道中有杂质,味道才会发酸。


好,也记下来。


经过很多天的市场调查,金志国发现:汉斯苦,宝鸡淡,黄河酸。


那我做一款不苦、不淡、不酸,且没有沉淀的啤酒,不就可以了吗?


于是他马上回厂,召集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开会。


他要求做一款不苦、不淡、不酸的啤酒,让技术部门拿出解决方案。


减少酒花含量,可以做到不苦。


增大麦芽浓度,可以做到不淡。


做好工艺卫生,可以做到不酸。


管好发酵工艺,可以做到没有沉淀。


产品定好了,还要提高周转率。


重新去找菌种繁殖力强、迭代速度快、且不容易衰败的菌种。


有的菌种需要21天才能发酵成熟,而有的菌种只需要14天。


这个周期越短越好。越短周转率就越快,成本就越低。


产品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营销问题了。


一开始,没有经销商愿意进汉斯啤酒厂的新款啤酒。


开经销商大会,到处招揽经销商,最终,只来了10个人。


而好不容易来了的这10个人,也没有一点信心。


于是,金志国拍着胸脯跟这些经销商承诺:


不管这款啤酒最后卖得如何,我保证,绝不让你们亏钱。


赚了钱,算你们的,亏了钱,算我的!


有了保底,经销商们这才放了心。


后来,随着新啤酒的销量越来越好,经销商才稍微多了一点。


而这些经销商,很多都是骑三轮车来拉货的。


偶尔来个开小货车的,都算是大户。


所以,光靠这么点经销商也不行啊。


工厂亏着3800万,也没有什么广告费,怎么办?


金志国找到了华商报的老板:老张。


那时候华商报刚刚起步,也很艰难。


两个落难兄弟坐在一起,聊着聊着,突然灵光一闪:不如我们合作吧,联合营销。


你要卖报纸,就顺便帮我卖啤酒吧。我要卖啤酒,也顺便帮你卖报纸。我们两个产品一起推销。


于是,他们买了1000辆三轮车,招聘了几百个业务员。


业务员穿着统一的小马甲,胸前印着华商报,背后印着汉斯啤酒,他们骑着三轮车,开始走街串巷地推销。


可是,骑着三轮车卖啤酒,还有一个问题。


人们都喜欢喝冰啤酒。而冰镇啤酒这一步是由谁来完成的呢?


由零售商。也就是烧烤摊,小商店,他们有自己的冰箱。


那给每个三轮车都配一个冰箱吗?


这不现实。


那怎么办?


金志国发现,我们的工厂本来就有冷库呀,冷库是用来放酒花的,我们把冷库腾出来,很容易改造成冷链。


这样就可以做到,啤酒从出厂就是冰镇好的。


而宝鸡啤酒、黄河啤酒都在外地,他们就不可能做到,因为冷链运输成本太高。


出厂就冰好,这成为了汉斯啤酒的一个优势。


业务员拉满一三轮车的啤酒,只需要用棉被把啤酒一包,就可以保证送到消费者手上的啤酒是冰的。


同时,华商报还用整个版面,帮助汉斯啤酒做广告。


就这样,一款不苦不淡不酸的冰镇啤酒,被骑着三轮车的业务员们,直接送到了大街小巷。


一个月后,汉斯啤酒就夺回了50%的市场份额。


金志国1996年10月底上任西安汉斯啤酒厂总经理。到1997年年底,从未盈利过的汉斯啤酒厂,就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不但填平了3800万的亏损,还多赚了1200多万的利润。


诞生11年的汉斯啤酒厂,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滋味。




盈利之后,金志国召开经销商大会。


有1/3的经销商赚了钱,有1/3的经销商不亏不赚,有1/3的经销商亏了钱。


亏钱的,大部分是一开始的那10个经销商。


金志国对他们承诺过,绝不让他们亏钱。所以,把他们亏的钱都补上了。


而后面的加盟商,只要亏钱的,也都给补上。


不仅如此,还分给他们微薄的利润,让他们能赚到一点钱。


对于那些不亏不赚的经销商,也分给他们一些利润。


而那些赚钱的经销商呢?


重赏。


赚得越多,就赏得越多。


1200多万的利润,金志国把零头留下,作为企业利润。


零头有多少?


214万零6千。


而剩下的1000万,全部分给经销商。


其中,900万现金,直接发掉。


余下的100万,买拉货的小面包车,几十辆,全部送给经销商。


以后,他们就再也不用骑三轮车来拉货了。


金志国此举,震惊全场。


天呐,从来没见过哪个厂家,愿意把大部分利润拿出来分给经销商的!


经销商们又惊又喜,高兴极了。


本来,能赚到钱,他们已经感到满意。


现在,额外给他们更多钱,甚至远超他们自己所赚到的钱,他们感到惊喜。


同时,还送他们车,他们倍受感动。


从满意,到惊喜,到感动。


汉斯啤酒厂的品牌,深深刻入经销商的心中。


金志国说:


以前我们从来没尝到过赚钱的滋味,现在尝到了,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钱是谁帮助我们赚的?谁能持续帮助我们赚钱?还有多少人要来帮助我们赚钱?


我们要把钱都分给他们。


到了1999年,汉斯啤酒厂的利润突破5000万。


等到金志国调离时,汉斯啤酒厂的利润已经突破1个亿,成为青岛啤酒的重要利润来源


1995年。青岛啤酒厂收购了西安的汉斯啤酒厂。 1995年,是汉斯啤酒厂成立的第9个年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