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ule the waves 2 海军模拟游戏战报——法国1900(5)山雨欲来

2022-03-17 00:30 作者:嗜墨歌者  | 我要投稿

造舰竞赛

        1905年2月,德科斯命令继续扩建船坞。尽管法国干船坞足以容纳“贝尔蒂埃”这样的主力舰,但该舰也远非完美。事实上,各国开工的第一艘“无畏舰”基本全部因为火力密度不足而饱受诟病,单侧三座主炮塔看上去的确没有两座主炮和三到四座副炮的组合有压制力。

        同时,尽管贝尔蒂埃级的出现很可能使老式战列舰全部过时(对于英国人的这一结论,此时的德科斯并不敢打包票),德科斯仍然认为有必要对其中较新的“三叉戟”级战列舰加以改建,克服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毕竟,1907年才能完工的新舰可能赶不上时局的变化。

        当月,设计团队迅速拿出了方案并投入应用。主要的改进点包括改良火控系统、取消可靠性差的双联副炮塔以及增设4英寸速射炮等。四艘“三叉戟”级仅仅花费了4个月就完成了改造。

        1905年3月,“贝尔蒂埃”级战列舰和“图尔维尔”级战列巡洋舰验证完成。“图尔维尔”级即刻开工1艘,但“贝尔蒂埃”的方案则进行了小幅度改动,将排水量增加至22,000吨,并加强防护和副炮火力。这一改动使得其开工时间推迟到了5月。由于预算充足,在开工一艘“贝尔蒂埃”级的同时,又追加建造了一艘“图尔维尔”级,命名为“里尔”。

        6月,由于议会在战争威胁下通过了额外的拨款提案,又有两艘“贝尔蒂埃”级战列舰开工。德科斯建议将这两艘战舰命名为“儒尔当”和“蒙塞”,理由非常简单,这两位都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功勋将领。迪布瓦对他的这一命名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反对。

        1905年10月,德科斯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稀客。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布律埃斯一直在布雷斯特潜艇基地办公,亲自指挥基地的扩建,并管理潜艇部队的人员训练和技术改进。如今他前来拜访德科斯,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布律埃斯提出,随着不断进行的实验和战斗训练,各国海军都逐渐意识到了潜艇的威力,开始发展潜艇技术。很明显,反潜也将成为海战的重要一环,希望德科斯考虑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德科斯表示会将这一工作提上日程。

        当然,德科斯不可能听不出布律埃斯的弦外之音。他同时又追加了5艘潜艇的建造计划。此后几年里,布律埃斯每次到访都会让潜艇工厂增加几份订单。这甚至传为了笑谈,以至于海军中流传出一条俚语:“布律埃斯的拜访”,大致可以翻译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德科斯考虑到此前建造的扫雷舰数量不足,命令设计一款900吨的小型扫雷舰。这一型军舰被命名为“温蒂尼”级。

        温蒂尼级扫雷舰(1906年入役)

        该舰只象征性地装备两座单装2英寸炮作为武器,但扫雷设备可一点不含糊。其优势在于工期只有12个月,便于快速量产。

        次月,“温蒂尼”级扫雷舰验证完成,德科斯当即命令开工6艘。

        1905年11月,惊喜从天而降。尽管社会上对于海军的高昂军费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但仍有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时期军备竞赛的重要性。这些社会人士集资捐款给海军部,这笔大额资金几乎足够建造一艘战列舰。

        某部明显添油加醋,充满臆测内容的传记小说这样描写此时的情景:“在几个月连续工作的压力以及对民众态度的忧虑下,德科斯将军双眼布满血丝……听到这个消息,他举起双手,仰天长啸,甚至还掉下了几滴眼泪,旁人从未见他如此失态……”

        后人一般认为,德科斯的真实表现并非如此。不过,由于萨瓦里对此并无记载,别人也无从考证德科斯当时的反应了。

        事实上,民众的请求是同时建造6艘主力舰。这一数字的来历不详,大概是根据其他各国公开的情报而确定的。建造主力舰的要求正符合德科斯的心意,他向萨瓦里抱怨道,海军部长对于时局的理解还不如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

        此时已有3艘贝尔蒂埃级战列舰和2艘图尔维尔级战列巡洋舰在建,只需要再建造1艘即可满足民众的要求。德科斯当即追加了一艘“图尔维尔”级战列巡洋舰,命名为“迪凯纳”号。很快他就因为忠实地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广受好评。

        1906年1月,700吨驱逐舰研制成功。德科斯第一时间赶到设计部门,与贝尔坦和其他工程师交流设计思路。经过探讨,设计部门拿出了一种较为平衡的方案,并命名为“宽刃刀”。

        宽刃刀级驱逐舰(1907年入役)

        该舰装备2座3寸主炮,2座2寸副炮和4座单装鱼雷管,在火力和鱼雷两方面都表现出色。由于吨位的大幅提升,按照各国的划分标准已经不再称为“鱼雷艇”,而应当叫做“鱼雷艇驱逐舰”,即简称为“驱逐舰”了。唯一问题在于,其航速相比前级并无进步,仍然只有28节,但已经是同时代驱逐舰中的最高水平了。这一威力十足而稍微欠缺灵活性的设计被命名为“宽刃刀”,倒是十分合适。

        次月,“宽刃刀”方案设计定型,海军部立刻订购6艘,此后又在战时追加了6艘。

交流与进步

        1905年,法国在科研领域突飞猛进。一方面,法国海军在炮塔设计、鱼雷陀螺仪、测距计算机、装甲质检、蒸汽涡轮机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纷纷收到了回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国向法国出售的大量技术。

        当然,有德科斯这位精明的管账人在,法国海军也不会稀里糊涂地照单全收。例如英国提出向法国售卖中等倍径7英寸主炮的专利,就被德科斯以暂时没有需求为由婉拒了。不过,被帽穿甲弹和改进的高爆炸药填料等技术,德科斯都是当即拍板同意购买,而带来的收益也是实打实的。

        1906年初,设计部门实现了在侧舷布置大口径主炮塔的技术,由于力学结构研究的进展,法国现有的任何口径火炮都可以安装在侧舷炮塔中,而不用担心船体断裂。德科斯闻言大喜过望。这是他几年前就提出的设计思路,在克莱贝尔级巡洋舰上已经付诸实践,如今终于得以在主力舰上应用了。

硝烟再起

        在无法具体划分敌友之前,法国政坛上下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得罪了好几个强国;但在与英国签订协约之后,政客们在赞美盟友的同时,也不再忌惮于在公开场合与其他国家唱反调。与法国一向关系很僵的意大利首先成了他们抨击的对象。在1905年初莫里斯·鲁维埃接替孔布出任总理之后,这一态度更为明显。

        1905年1月,法国谍报人员在意大利被捕,意大利借此向法国发难。德科斯则在外交场合宣称其为民族英雄,代表了法国的民族气节,并指责意大利非法扣押法国公民。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905年3月,英国“肯特”号装甲巡洋舰访问勒阿弗尔港,记者提问德科斯对此事的看法。德科斯对装备的先进性避而不谈,着重夸赞英国舰员的素质,并表示热烈欢迎。这一回答十分得体,双方的政府官员对此都很满意。

        8月,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爆发动乱,但法国政府认为出兵干涉会影响与盟友英国的关系,遂不予处置。

        1906年2月,鲁维埃总理在外交场合失言。德科斯被记者问及此事时,则强行转移话题,开始批判意大利军方的挑衅行为。意方某外交官闻言大怒,当即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唇相讥。

        虽然鲁维埃总理在过去一年中的施政举措无可指摘,但受到此前参政时遗留问题的影响,于1906年3月被迫下台。左翼激进党人萨利昂组成新内阁,而名单上的内政部长一栏正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克里蒙梭。

        无论如何,法国与意大利的关系迅速恶化,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迪布瓦参谋长表示,海军早已准备好这场战争了。法国海军的炮术和鱼雷战训练已经卓有成效,而主力舰也已在1905年底悉数动员,其中大部分都于1906年2月被调往地中海。

        法国政府授意情报部门继续制造事端。1906年4月初,又一名法国情报人员在意大利被捕,政府则利用官方媒体大力宣扬其事迹。意大利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

        以普遍情况而论,法国海军和平时期并不设司令一职,只设参谋部。战时,海军参谋长职能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海军司令,有时也直接改称为海军司令;而副参谋长负责统筹参谋部机关的全面工作,其职能相当于海军参谋长的代理人。

        德科斯初到任的这几年里,海军参谋部并没有副参谋长一职。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其他几位助理参谋长不是年事已高就是主动靠边站,他们接替这一职务的希望是渺茫的。迪布瓦对德科斯十分重视,似乎早已钦定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样说来,开战后德科斯很有可能被扶上这个位置,行使参谋长的职权。

        然而德科斯仿佛生来就要不走寻常路。开战前夕,法国海军宣布人事调动,德科斯被调离总部,返回土伦基地,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其余人事岗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一举措可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1906年4月初,早已摩拳擦掌的法意两国陆军在边境爆发大规模冲突,各有数人死伤。双方对此各执一词。4月9日,意大利正式向法国宣战。英国随即表明对盟友的支持,向意大利宣战。


Rule the waves 2 海军模拟游戏战报——法国1900(5)山雨欲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