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骂“《哪吒》新国漫”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日本定档了!

这两年,国产动画圈确实火热起来了,大批大批的资金和人才涌入,也接连看到新番佳作乃至荧幕精品的产出。
当然,这些作品大多都带有一个底色:对中国民间传说的改编!
从《白蛇:缘起》《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等等均是对该理念的诠释,而它们也都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当然,与此同时也被披挂上了“审美疲劳”的恶名---

这会造成什么影响?最简单粗暴的结果是,很多新作在远未上映的时候就被网友喷炸了。
01.国内被群嘲,但人家已经杀入二次元发源地
我说的就是那部定档在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新神榜:哪吒重生》,本作衍生自封神故事,主角也聚焦在哪吒和敖丙身上,讲述了有关这两人横跨3000年的世仇恩怨---

值得注意,这部国漫的制作方是追光动画,也就是曾创作出《小门神》《白蛇:缘起》等口碑国漫的动画公司,而且依据宣传资料显示,《哪吒重生》沿用了《白蛇》原班团队的加持,以及更丰厚的资金注入。
单就历史成就和投入成本两维度来论,这部《哪吒》新作显然是值得期待的---

但令人意外的是,吐槽的基调却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而这个事情自1年多前《哪吒重生》发布宣传资料开始,就从未间断过---
“啥XX东西?”
“什么破玩意?”
“蹭热度的吧?”
“那么多神话,来来去去就是哪吒和悟空,看吐了”

“佐助鸣人?须佐能乎?”
“改编不是乱编”
“这跟哪吒有什么关系?看完预告片感觉烂片预定”


概括来说,网友的喷主要集中在“毫无创意”(特指只懂得改编神话)和“胡编乱造”(特指将经典神话放到近现代来阐述)这两大点上。
正如前文所说《哪吒》新作的时间线放到百年前的近现代,也就是那个满是工业革命初期产品的年代,点缀着霓虹灯和金属质感的摩托车,确实有浓烈的朋克味道(更准确说是蒸汽朋克)---



如此前卫的世界观可真能容纳下古代的神话人物吗?
当然,协调不协调目前还不可知,但透过《哪吒重生》的另一番“发行操作”,我似乎也品出如上世界观设定的目的所在了。
02.它为什么要几乎同步在日本上映?
就在最近,《哪吒重生》对外官宣了“定档日本”的消息,而上映时间居然和国内相差不到一个月,在2月26日就会挺进素有二次元发源地的圣域。
值得注意,如上安排绝非追光动画“一时兴起”,因为就在官宣定档的同一天,“日版配音PV”也被公之于众了---

目前我没有找到日本CV的具体名单,但单就这段1分半钟的日语配音来说,毫无违和感,取而代之的是观看日漫新番的熟悉和亲切。
行文至此,一个关键性问题来了:为啥《哪吒重生》能够几乎同步在日本上映?追光动画又为何如此着急给新作配上日语呢?(先加个日文字幕不可以吗?)
其实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在立案之初起,《哪吒重生》就被赋予了“全球化”的使命!

当然,要想理解上述道理,我们得将视野拓宽一丢丢,来看看国漫同行是怎样做的。
03.追光动画的“大局观”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等国漫确实支撑起了二次元在过去数年以来的口碑和票房,但这些佳作都无不面临着一个问题:似乎不太能够获得海外观众的喜欢!
《大圣归来》全球票房---


《哪吒》全球票房---


《白蛇》全球票房---


从上到下分别为《大圣》《哪吒》《白蛇》的全球数据,这几部国漫曾在多国上映,但累计票房却连国内的零头都及不上。
这是为什么?答案当然不在“制作品质”,能被披国漫之光的作品没有一部是不具备“媲美皮克斯和迪士尼”的赞誉的(单从品质来说),但很可惜它们都遭遇海外票房滑铁卢了。
这是为什么?其实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依旧不太感兴趣。
这是一个“文化输出”问题,也似乎成为了“神话改编国漫”在出海问题上的命运石之门,哪怕投入再大,只要题材是深嵌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就不可回避被外国观众无视的厄运?

那该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留给时间来解决,随着国家的崛起,中国文化也会像欧美文化那般席卷全世界,但问题是还要等待多久我们并不可知。
另一个方式就是,像追光动画那般,在创作的一开始就将舞台锚定在世界范围,拣选已经得到验证的元素注入其中。
纯粹的古代神话不行,那就融入一些就连好莱坞大片也不得不去蹭(或者说是刻板印象)的百年前的中国风貌吧,也好顺便去蹭蹭近年来火热非凡的“蒸汽朋克”的feel,再搭配上皮衣+机车的角色设定,这简直就是一股浓烈的欧美嬉皮士的味道好不好。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征服海外市场,追光动画想要成为第一个在海外发光发热的国产动画制造者呢---


当然,如上安排不是没有代价的。除了需要承受“前无古人的不确定性”之外,还得在前景不明确的时候支付大笔额外的制作和宣发费用。
但话说回来,人类历史上的那些创举不正是这份敢于直面不确定性的勇敢和自信所造就的呢?
再进一步说,对于你我这些自称是“动漫迷”的人来说,站在《哪吒重生》远未上映此刻就怒喷它的改编不知所谓,又是否有点儿夜郎自大呢?
是不是也和当年功能手机称霸的时候诺基亚嘲笑苹果IPHONE毫无用处的行为如出一辙呢?

对于某些新的尝试,我还是希望各位能够抱有宽容和乐观的态度。
毕竟承受失败代价的人是追光动画,而哪怕他们的尝试真失败了,那这几个亿的投入也能给后续国漫制作人一个大大的警醒:此路不通!

说白了,成为一个键盘侠是容易的,但冒险者却是值得致敬的,但愿追光动画能够打破横亘在国漫出海面前的命运石之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