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科院教授公益科普讲座开讲啦!
双减之后,素质类教育的需求之窗开启,科创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教育圈的大热词。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出:
“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科创能力成了重要的教育目标,更有不少家长已经悄悄打响“科创素养”比拼战!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提升科学素质和科创能力,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和斯坦星球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渝生教授,进行公益科普讲座。
你知道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吗?
如何保护孩子的科学家潜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让他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锁定4月27日(本周四)19:00
斯坦星球专场直播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本次讲座由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主办,斯坦星球承办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我们天生拥有参透宇宙奥秘和揭开心灵密码的能力,以及为之探索和实验的动力,解不开这些谜题就不会停歇。科学并非仅仅是某个曲高和寡的精英团体的专属领地,科学所做之事与我们每个人幼年时的学习成长如出一辙。”
——《孩子如何学习》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当孩子2、3岁时就会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好不容易解答完一个问题,又会冷不丁地被引申出更多的为什么。
王渝生教授说,自己小时候在嘉陵江玩耍就对自然万物有很多疑问:
天怎么这么大?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海陆是怎么形成的?
河沙这么细有没有构造?
为什么孩子生下来,不是像爸爸就像妈妈?
后来他才知道,这四个疑问,正好对应了20世纪四大科学发现:宇宙大爆炸、板块构造、夸克和DNA双螺旋结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科学家同样需要具备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着一种惊奇的态度。

王教授认为,虽然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但还不是真正的科学家。
“真正的科学家有他们的游戏规则,要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然后得到确定的结论,而如今的儿童、青少年往往都是学习前人的知识。”
从孩童的好奇心,到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中间的道路还很漫长,非常需要家长的保护与引导,这也正是广大科普工作者需要着力的重点。
银发知播——王渝生教授
本次讲座特邀王渝生教授,和大家聊聊如何让孩子们从“天生的科学家”,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

主讲人
王渝生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技馆馆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起草组组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总体战略研究组专家。
王渝生教授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曾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他说:“科普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大学问。要把它当做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大学问来研究。”
王教授还曾开设科普账号,在科普视频里与他的“小朋友们”,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也聊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网友们评价王渝生教授既是满腹才华的“老夫子”,又是亲切可爱的“老顽童”。

因为在互联网教育科普方面的贡献,由王渝生教授等13位院士、教师组成的特殊团体“银发知播”,获得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对他们来说,高龄不是阻碍,初心始终未曾遗忘,“银发知播”值得尊敬与掌声。
有人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这个世界最有热情的人。
这份热情来源于我们对知识的探索,对身份的责任、对理想的敬畏,以及想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的心。
本次讲座,王教授将继续进行科普教育,与家长分享如何帮助孩子们从“天生的科学家”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
机会难得,感兴趣的家长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