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记,第一篇
确实,有时父亲是极烦人的,刚刚又吵一架,然而不妨碍我怀念你,即使我在气头上,老爷子,如果你在天有灵,就让我早点开学,早点工作,摆脱这个老头子,摆脱这个家。我想这是我这个混蛋孙子现在最想与祖父说的话。
于我来说,家人的过去都是个迷,即使是与我最亲近的姐姐,起码她对她生命的前十八年我是不甚了解的。老爷子也是如此。
不过我倒是从家人那里听说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铁匠,初次听说时我年纪极小,于是又开始臆想让爷爷给自己打一把“神剑”。
爸妈大约是十四五岁订婚的,十八岁那年完婚,十九岁有了我姐。然而那时祖父母对爸妈并不好,至少对我妈不好,我妈就曾与我念叨“你爷你奶以前总打我………”我想这绝对是真的,因为我妈当他们面跟我说这些话时他们真的没话说,只是失神地念叨着别说了。
尽管祖父母曾对待儿媳极为苛刻,甚至是自己的孙辈也不如何疼爱,可是他们的子女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孝顺,在父亲这里,母亲伺候奶奶,哪怕是因为着急了而语气不好都是不可以的,爷爷去世时,他的子女哪怕再忙,哪怕再远,都飞奔回来,送他最后一程(他的混蛋孙子没有去,事实上老爷子的葬礼上孙辈都未出席)。
我至今都不理解,我看不到他们的过去,我只能自己迷茫的思索。
因为我觉得一个连自己孙辈都不疼爱的人,未必会疼爱自己的儿女。
然而我看不到他们的过去,我无法判断,只能无意义的去臆测。
还是说一些我明确知道的吧,姐姐告诉我(姐姐是我绝对信赖的人),父母总是因为爷爷奶奶吵架,而祖父母甚至会和父亲一起打母亲。
可是当母亲怀了我,爷爷奶奶和老爸对我妈的态度可以说是两级反转,从那时起,祖父母再也没有打过母亲。
也许是他们年纪大了,都看淡了,也许是因为父亲是他们身边唯一的孩子,不像对其他孙辈的冷淡,他们十分疼爱我。
我还记得爷爷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到离家二十多里的镇上卖鸡蛋,然后用他赚的不多的钱给他的孙子买他最想要的“奥特曼”,哪怕是剩的钱不够自己和老伴的口粮。那段时光实在难以忘怀,我仿佛眼前还看见那个刚放学的孩子期待着家里没有人,然后兴冲冲的跑到爷爷奶奶家,让他们泡方便面给他吃。
当我越来越大,去看望爷爷奶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从一天三趟到两趟,一趟,再到一个月三趟,两趟,一趟,再到好久才去一趟。
有一天他步履蹒跚的到儿子家去看他的孙子,他的混蛋孙子并没有和他说太多,只是沉溺那个破手机,浪费着时间和漂亮,他颤颤巍巍的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那应该是他攒了许久的“小龙拿着,去买点好吃的。”
他的混蛋孙子兴奋的接过钞票,二十元!他从未带过这么多钱,这恐怕够他一个月的零花钱了。
他的混蛋孙子开心的送他出了大门,然后盘算如何挥霍这笔巨款,又开始期待下一次爷爷的到来。
他的混蛋孙子再大点之后就好一些了,也或许是因为他生了病,他开始健忘,总是迷路,但他的混蛋孙子总是找到他,陪他回家,一步一步,告诉他慢点,再亲手扶住,重复不知道多少遍。后来他的记性在一直变差,甚至他的孙辈他只记得我这个他唯一疼爱的孙子了,但是他的身体却一直都是极硬朗的,他的傻孙子也就放心的离家学习,因为他始终都觉得老爷子肯定能轻松的活到他考完大学,搞不好能抱上重孙子。他放心的去了。
直到那天,母亲用十分惊讶又带有几分解脱的语气的语气传递他的死讯。我很想问母亲我能不能回去,可是时间的齿轮张开再咬合,我不情愿的走向学校,浑浑噩噩的完成一天的学业。
我躺在床上,我睡不着,月光很亮,枕边很湿。
那年冬天的寒假,他的孙子第一次去看望他,孤零零的土包盖着薄薄的雪,甚至没有一块墓碑!他就这么安静的躺在儿子耕种多年的土地里。父亲隆重的为他点燃黄纸,我隆重的为他磕了三个响头。回去的路上,红了眼睛又不想让父亲发现,狠命的揉擦眼睛好让泪水都粘在胳膊上,然后装出因为手机玩多了而眼睛难受的样子,只是声音有些哽咽,便更不敢发出声音。
前几天又去看望了爷爷,黄纸一点点的燃烧,看着那不急不躁的火焰,我有点恍惚,我一直都说我是不相信那些鬼神之事的,可我突然是那样希望它是真的。同去年一样,父亲隆重的为他点燃黄纸,而我隆重的为他磕了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