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苷偶联牛血清白蛋白,4种药物小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
关于大豆苷偶联牛血清白蛋白,4种药物小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
今天小编整理并分享关于大豆苷偶联牛血清白蛋白,4种药物小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
文献资料: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这四种药物在水溶液中与BSA的结合。
实验过程:
荧光光谱:用微量注射器将一定量的BSA溶液和药物溶液分别注入11只1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后在310.15K水浴中保温1小时。设置电压为430 V,激发和发射通带分别为3 nm和5 nm,激发波长为280 nm,大豆苷元在290~500 nm区间内进行荧光光谱扫描,大豆苷、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在290~500 nm区间内进行荧光光谱扫描,记录BSA最大发射波长处所对应的荧光强度。

当用280
nm光激发时,BSA在341 nm左右产生较强的荧光,而在同一激发波长下,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不产生荧光。图3-3显示了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后的BSA的荧光猝灭光谱。这四种药物均可以明显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均逐渐降低。其中,大豆苷元不但淬灭BSA341 nm处的荧光强度,而且在470 nm左右产生了新的发射峰,且新发射峰的强度随着大豆苷元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表明大豆苷元不但能够与BSA结合,而且能够改变BSA的结构,引发其新的荧光发射特征,而大豆苷就没有这一能力。
从图3-3中也可以看出染料木素除了猝灭BSA内源荧光的强度外,还引起BSA内源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微弱蓝移(1~2nm),说明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更能够接近BSA,使BSA的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强。
研究小分子物质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光谱技术主要有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FS)、圆二色性光谱(circular dichroism,CD)、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
牛血清白蛋白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仅用于科研,RL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