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它汉隶碑刻,临写《张迁碑》有哪些不同之处∣戎鸿绪牧


一、戎

“戎”字的结构并不复杂,但这个字临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哪里呢?我们来对比一下下面这个“戎”字:

像上面这个字的结体——使主笔尽量舒展伸长,而把其余的笔画压紧在一块儿——其实在汉碑中是更为常见的。
这种结体方式有两个好处。
一则突出了主要笔画和次要笔画的对比效果,使得整个字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二则,在整个字结构简单、笔画不多的情况下,拉近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起彼此的联系,避免字形的松散。
《张迁碑》的结字,总体来说,跟上述思路是相反的。字形从中宫向外撑得很开,主次笔画的对比也相对地遭到削弱,结构更趋于宽博。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笔画之间的间距被拉得更开了,如果不注意它们在笔势上的遥相呼应,这个“戎”字很可能会写散架。

二、鸿

“鸿”字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越是像这样复杂的字形,越是要提纲挈领地把握字形的大势。
就这个“鸿”字来说,它的大势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字的声符即“江”写得比较紧密,尤其是“氵”的三点间距,布置得很近。而相对的,义符“鸟”就显得更加舒展,由此形成这个字从左向右逐渐“放射”的格局:

因此,临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笔先写“氵”,不可将三点间距写得太宽,否则后续的结构将难以安排,原作的特点也无法凸显出来。

三、绪

四、牧

在诸多汉隶碑刻当中,要说哪一块儿碑刻的书写风格相对不那么统一,我想《张迁碑》怕是要列入候选的。
像我们这一课临写的四个字当中,“鸿”和“绪”两个字风格就更板重一些,而“戎”和“牧”则显得比较轻细灵活。
这种特点给我们的临帖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不得不认真思考:怎样在保持整体书写风格统一的前提下,适度地体现出字形与字形之间的差异和变化来。
当然,最终采取的手段,容或有不同的选择吧。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