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绿了荒山富了农民
“光伏+农业”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种植农作物的技术。它可以结合太阳能和传统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提升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耐寒性,减少农作物对环境的影响。光伏使最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光伏+农业,一方面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之未来,另一方面代表着国计民生之根基。
从“光伏+农业”的全场景意义来说,广义理解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但狭义的解释只是“光伏种植业”。
光伏农业的理念正是为了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将农业经营设施(或单元)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合理嫁接光伏的经营模式,利用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将太阳能辐射分为植物需要的光能和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光能,既贡献大量的清洁能源,又助力农业高效产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勤赛村,和山光伏项目的16万余块蓝色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而这些电池板下,一片片绿色蔬菜长势喜人,当地村民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在大棚里栽种,有的进行浇灌,有的进行采摘……

和山光伏项目属于农光复合型项目,利用光伏阵列下方空地及间隔种植农作物,实现土地复合利用,按照“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的模式和理念设计,使得被荒废的土地又焕发了“生机”。

和山光伏项目坚持输送“绿电”与绿色蔬菜高效结合,除每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1.2亿度的电外,还投资近4200万元搭建农业大棚,各类蔬菜年亩产量可达一万斤,预计年收入近6千万元,助力海南蔬菜市场供应。
中小容量分布式光伏电站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Q/GDW1480-2015《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8kW~400kW可380V并网,超出400kW的光伏电 站视情况也可以釆用多点380V并网,以当地电力部门的审批意见为准。这类分布式光伏多为工商业企业屋顶光伏,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前,应明确计量点,计量点设置除应考虑产权分界点外,还应考虑分 布式电源出口与用户自用电线路处。每个计量点均应装设双向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符合DL/T 448 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规程要求。电能表采用智能电能表,技术性能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电能表的 相关标准。用于结算和考核的分布式电源计量装置,应安装釆集设备,接入用电信息釆集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远 程自动采集。

光伏阵列接入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或者通过汇流箱接入逆变器,然后接入企业380V电网,实现自发自用,余电 上网。在380V并网点前需要安装计量电表用于计量光伏发电量,同时在企业电网和公共电网连接处也需要安装双向 计量电表,用于计量企业上网电量,数据均应上传供电部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于光伏发电补贴和上网电量结 算。
部分光伏电站并网点需要监测并网点电能质量,包括电源频率、电源电压的大小、电压不平衡、电压骤升/骤降 /中断' 快速电压变化' 谐波/间谐波THD、闪变等,需要安装单独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部分光伏电站为自发自用, 余电不上网模式,这种类型的光伏电站需要安装防逆流保护装置,避免往电网输送电能,系统图如下。

这种并网模式单体光伏电站规模适中,可通过云平台釆用光伏发电数据和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安科瑞在这类光 伏电站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