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腐乳
8月末,工作忙碌并且有一些不得志,日子过的昏昏沉沉的,总感觉有一点不得劲。突然想吃家里的那种“红灰煤儿”,被外地人叫“臭豆腐”,也就是当地家家户户会做的辣腐乳。 宜宾话豆腐叫“灰煤儿”,制作中裹了一层辣椒和各种香料的发酵腐乳,在印象中,咸咸的带着辣味和麻味,还有大豆蛋白质发酵后的独特鲜香,是下稀饭的绝配。
想到了这里,我就想立马能尝到它。一下班,我立马去附近最大的超市找它,超市里没有我家里的那种麻辣的,干的腐乳,最接近的就是老干妈的,看上去也很有食欲。顺便带上了半只卤鸭,然后不辞辛劳地回去煮稀饭配它。
终于煮好了稀饭,白米稀饭的香味和清甜,配上辣而咸鲜的“红灰煤儿”,满足得嘞。 其实家离现在工作的地方才几百公里,也不算在外地,但在记忆里的有一些美味总是会时不时牵肠挂肚。
臭豆腐确实是臭的,要做也很简单:首先在冬季,女主人们先把今年刚收的黄豆给磨了,煮压成水分很少的卤水豆腐。我小时候总觉得有磨子和卤水的老婆婆非常神秘。 其次是发酵——在一个簸簸里(像一个竹编的托盘)铺上新的干稻草。把豆腐有间距地摆在上面,盖上静静等待白霉菌的魔法。
等十天左右,打开有明显而熟悉的臭味,豆腐在白霉的覆盖下看不清了。白霉生长异常旺盛,像棉花糖一样毛茸茸地特别可爱,我都不忍心动它,一动就不完美了。但要用很多盐腌制。这一步据说盐加的越多,腐乳就越紧实,不知道这种说法可不可靠。 过了几天,到了最后一步加香料就可以吃啦!香料是花椒,十三香,八角,辣椒等舂成粉混合。四四方方的腌豆腐,在里面滚一圈,灰灰黄黄臭臭的臭豆腐立马变得又红又香,花椒和辣椒加上腐乳的鲜味,想到就忍不住流口水。
妈妈在过年时总会做上一坛腐乳,在春节作开胃小菜,在农忙的二月,是没时间做饭的农村人下饭的好搭档。 但是现在也做得少了,一方面,有冰箱和超市,春天不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大家都出去打工了,农忙也不一定在家,能吃的机会就变少了。生活总是在变化的,无论怎样希望是越来越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