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三篇 这个遗址出土文物四万件,还有不少国宝重器

2022-12-03 19:42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三篇 。



在洛河伊河交汇处西不远的地方有三个村庄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1959年夏,圪垱头来了一批考古调查的人员,当时的那个时期需村里管饭以及其他费用,加重了村里的负担,老百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想尽了各种办法让考古调查人员离开。没有多久,圪垱头村的老百姓终于如愿以偿了,考古调查的人员全部搬到了二里头村,不久,考古有了震惊全世界的发现,于是,就以当时考古调查人员驻地的名字命名——二里头遗址。后来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在,圪垱头村的老百姓还对这个名字耿耿于怀那。2019年,一个总投资6.3亿元,占地208亩,面积3.1万平方米的夏都遗址博物馆建在这里。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范围为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这里有城市主干道网、这里有双轮车辙痕、这里有最早“紫禁城”、这里有中轴线布局宫室建筑群,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这里有最早的四合院。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证明了二里头是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自夏代第三个王太康开始建设,至夏代最后一个王夏桀,一直以此为王都。

 

2002年春天,一座贵族墓葬被发掘出来,一长溜绿松石片绵延了大概70公分的范围,底托已经腐烂,一片片剥离会损坏文物,当技术人员把这些绿松石片清理出来并还原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居然是一条龙,精美绝伦得不像话。论工艺、大小,在中国早期出土的龙形文物中都是罕见的。它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正统来源,是真正的“中国龙”。绿松石镶铜兽面纹牌饰,二里头发现3件,呈上宽下窄,圆面束腰,弧面,整体呈盾牌状,两侧有圆鼻各二,表面用许多形状大小不同的绿松石片镶钳成,兽面纹,选料及制作很精。

 

“华夏第一爵”是夏代铜爵中的出类拔萃者,堪称国之瑰宝,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这件乳钉纹铜爵形体古拙,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早最简单的纹饰。爵是贵族举行宴饮时的酒具,前有“流”,后有“尾”,流口上有一对伞形短柱,束腰平底,下有三足,一侧有称为鋬的把手。铜爵整体造型舒展空灵,简练朴素。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夏代乳钉纹铜爵高22.5厘米,流、尾长31.3厘米,壁厚0.1厘米,窄 长流、尖长尾,针状双柱矮小,细腰、瘦腹,扁带状扳,三棱锥状足。腰腹正面装饰一排乳钉,共5颗,夹在两道凸弦纹之间。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这件乳钉纹铜爵,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这个摘录于洛阳博物馆)

 

 


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三篇 这个遗址出土文物四万件,还有不少国宝重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