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美学试卷整理4/7

2021-04-07 22:53 作者:BLEACH-极度分裂  | 我要投稿

单元综合测试一

一.单选题

1. 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的哲学家是(柏拉图)

2. 柏拉图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美的规律)。

3. 《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杜威)。

4. 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是(费希纳)。

5. 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美学新论》)。

6. 认为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的是(杜夫海纳).

7. 感性个体与人类总体交融、统一的实践,造成了人生世界的日新月异,这说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8.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中最根本的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

9. 认为人自由创造的冲动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的是(马斯洛)。

10. 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是(审美理想)。11. 关于审美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以抽象的普遍性消融具体的个别性)。

12. 马克思指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无论对作家或者其他人来说,作品根本不是手段,所以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自律性)。

13. 梵·高笔下的农鞋中装满了劳动者对大地丰收的深情渴望,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满脸的皱纹中敞开着父辈艰辛处世而又豪迈乐观的丰富世界,这说明(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4. “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这一论题的提出者是(席勒)。

15. “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格言如果对于科学家的太阳不适用的话,对于艺术家则是真的。”这句话出自(卡西尔)。

16.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我国的庄子称之为(坐忘)。

17. “状难写之景”与“含不尽之意”的诗比“意新语工”之诗要高,这是由于诗的(开放性)。

18. 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1750年)。

19.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美学家是(黑格尔)。

20.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指的是(科技美)。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标志包括:

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问世;

B.有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C.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D.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围

2.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的美学家有

A.托马斯·门罗;

B.维特根斯坦;

C.杜威;

D.李泽厚

3. 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有:

C. 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D. 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E. 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

4. 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

A. 民族性。

B. 时代性。

C. 阶级性。

5. 在审美活动中,生产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是:

A. 惊异

C. 体验

D. 澄明

1. 简述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学科。

(4)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主要观点:

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2)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3)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 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1)自由是从美学的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

(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3)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4. 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地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这种追求具体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5. 简述审美趣味的概念及特征:

(1)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2)能力和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3)审美趣味呈现明显个性差异,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是影响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

6.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境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它既是主体得以能动的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对象能如其所是的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2)所谓审美是一种最具本己性的活动,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审美是只属于人的活动,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美学试卷整理4/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