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常识午餐】



1. (单选)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B.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若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C.大型游乐设施属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记录其日常使用情况
D.电梯应当至少每30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D项“每30日”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A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B项:《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2条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B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C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第2.7.3款试运行安全检查规定,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开展设备运营前的试运行检查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并且作出记录。C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2. (单选)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
②社会治理过程的民主化
③社会治理方式的科学化
④社会治理目标的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不包括“社会治理目标的多样化”。故①②③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3. (单选)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善于引用经典名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时引用的经典名句是:
A.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C项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意思是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都有引用这句话,表达了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出自《论语》,意思是为政者,应该是端正的。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多次引用,强调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体现了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与题干无关。A项错误。
B项: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贾谊传》,意思是政令执行如同身体驱使手臂,手臂驱使手指,指挥自如,没有困阻,这样一来全国上下便步调一致、行动统一。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这句话,强调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
D项: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引用这句话,强调治理天下,脚踏实地,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4. (单选)在谈及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问题
④绿水青山中蕴含着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目标之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①项正确。
②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项正确。
③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气候变化问题”表述错误。③项错误。
④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④项正确。
故①②④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5. (单选)辛弃疾所作《生查子·独游雨岩》写道:“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下列诗句中与此情景体现的物理原理一致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C.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D.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
第二步,“溪边照影行”的意思是人在溪边行走时,在水中的“倒影”也在行走,这个“倒影”是平面像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天在清溪底”指“天空”通过水面发生光的反射,成的虚像好像在水底一样,这句诗体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出自唐代贾岛的《送吴可上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独行潭底影”潭中的身影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虚像,体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与题干诗句体现的物理原理一致。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此句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邀明月,一起饮酒,明月、我和影子成了三个人。“对影成三人”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该句体现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与题干诗句体现的物理原理不一致。A项错误。
B项:“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潭清疑水浅”的意思是说从平静清澈的水面向下看到的潭底比实际深度要浅些,体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与题干诗句体现的物理原理不一致。B项错误。
D项:“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这句诗揭示了“虹”的产生条件:光和小水珠。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体现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与题干诗句体现的物理原理不一致。D项错误。
6. (单选)下列教学行为与体现的教学原则对应不正确的是:
A.陈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会给学生布置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性原则
B.王老师在上新课时讲到“镭”这一元素,向同学们介绍了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同学们深受教育——启发性原则
C.刘老师对马虎的学生,注意抓他们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反应不积极的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因材施教原则
D.李老师在讲《黄河大合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黄河大合唱》的气势,播放了对应歌曲——直观性原则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管理公文-管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王老师在讲新知识时介绍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深受教育属于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包括补充有教育价值的材料、事例、录像。B项对应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达到熟练程度,需要时能及时、准确地再现。是顺利接受新知识,积累所学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的必要条件。既反映学生学习内容、方式等特点,又体现科学知识系统性的要求。A项陈老师在讲完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属于巩固性原则。A项对应正确,不当选。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C项刘老师对马虎的学生抓学习习惯,对课堂反应不积极的学生激励主动回答问题属于因材施教原则。C项对应正确,不当选。
D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反映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D项李老师在讲《黄河大合唱》课文时,播放对应的歌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气势属于直观性原则。D项对应正确,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