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十五分钟带你搞定小论文题,第一弹来袭!

喜报
恭喜我们的老淀粉“吧嗒鱼”被保研北大!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在不断努力下,各位淀粉都可以变得的很优秀,定哥也等着大家的喜报哦!


小论文的题不会写?创新性太强写不来?很多淀粉直呼现在高考历史大题太难了!是的,随着各地新高考改革逐渐落地,历史试题的灵活性、创新性都大幅增加,难度自然也水涨船高。小论文类型题通常分值占比大,且没有“胡编乱造”的可能,成为决定很多考生最终成绩的关键一环。小论文题真的没有模板和套路吗?
趁着国庆假期,系统性地来学习小论文题型吧!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四类题型的小论文解法,如果觉得有帮助快快转发收藏,提炼观点、观点评析、应用文(创新题)、时间尺度等题型的第二弹会更快到来啦~
一、阐释说明类
阐释说明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
【设问类型】谈谈你对……的理解/认识;对……进行历史解释
【答题方法】首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认识”,那就要概括人物观点,并阐述其观点。概括观点就是抓主干,阐述观点要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其次,进行史料论证。史料论证要注意从举措和影响(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进行阐述,注意使用历史性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
【答题模板】是什么(内容/特点)+为什么+影响/怎么做(怎么做一般较少,多考影响),此步骤缺一不可,必须写全。
二、联立信息类
要求考生梳立大历史观,发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并加以论述。
【设问类型】从……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确定论题,加以阐述。
【解题方法】(1)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即自拟论题;(2)然后,进行写阐释叙述,即论证说明;(3)最后,要求用史实论证,逻辑严密清晰,表述通顺。特别注意:题目是否要求列出信息?此项有分数!
【答题模板】信息罗列+是什么+为什么
三、自拟论题类(最常见)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己写出论题,进行论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通常存在最佳立意与否的问题。
【答题方法】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两遍,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泛读: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第二步,提炼自拟论题。观点要明确,最好是一句完整的话(注意表述不要繁琐,不可以是两句或以上的文字)。所谓观点明确,不同于观点正确,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使不正确,也能获得“观点”这一项分数。(阅卷一般论点满分是2-3分)
第三步,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史论结合说明。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
第四步,最后要有小结(结论)。回扣主题观点,并能将材料的认识升华到历史学科素养的理论高度。(阅卷一般分值是2分)
【高分锦囊】行文结构上按照论点、史实+论述、总结的步骤答题(答题模板),包括分阶段阐释,分层表述,注重结构完整性。具体论述过程要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一般建议写2个以上的史实,并且最好做到史论结合;所选取的史实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又能紧紧围绕材料;也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举例来印证论点,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辩证性,体现出历史价值取向;行文时,注意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与历史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果发现自己有绝妙的论题却想不出史实来支撑,快快翻开定哥的红宝书,里面有超多答题语言为你助力!

四、历史地图类
该题型一般以考核历史地图变化为问题切入点,围绕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的改变,行政区域划分战争形式的发展及进程,区域经济特征,文化交流路线,经贸路线等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提取信息类】分别提取图A、图B、图C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题方法一】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1)看地图时间。(2)看地图图例,注意地图中的关键词语。(3)分析图例的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判断,并指出结论得出的理由。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线索扩写类】以地图信息创设情境,以地理空间转移主题写历史短文。
【答题方法二】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1)据地图中重要地点联系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地理空间演变的特点提炼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3)联系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中地理空间转换的意义。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例题
下面是非常值得大家揣摩学习的经典例题。学了方法一定要运用起来,看看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篇幅有限,在此只推荐两道典例给大家。如果大家想要专门的小论文例题精讲,也请转发点赞,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关于小论文类型题还有什么疑惑,也欢迎私信、留言。定哥和编辑部一直都在为大家找寻最需要的内容~
典例1.(2021·河北)(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河北省部分文物单位分布示意图。

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从上图中任选一处文物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条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所选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分)
阐释: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中共中央由延安迁到了河北平山西柏坡。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一百多万军队,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制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毛泽东还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这次会议为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9分)
典例2(2020·山东)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


【答案】
图一: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一为东汉(永和五年)。
图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二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图三: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三为唐代(天宝元年)。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