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6.3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和党的群众路线 完
上述两个方法都贯串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毛泽东同志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掌握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都必须以这个根本方法为基础。例如,在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要从许多个别的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又拿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去付诸实践,从而检验和丰富一般意见,这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运用。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深刻地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它正确地处理了实践和认识、感性和理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它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实际工作和斗争的时候,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公式变成行动的指南;这些公式就是: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更深刻地抓住感性,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无限上升的过程。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党的具体工作方法熔为一体的杰出典范。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群众观点是统一的,是不容分割的。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单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而无正确的领导方法,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急性病;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慢性病。既要从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放手发动群众,积极领导群众前进,这是群众路线所要求的基本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必然要犯错误。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同无产阶级以及其他劳动群众的正确关系,体现了党以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对于群众的领导作用。党在贯彻群众路线的时候,对人民群众中的各个阶级和阶层经常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把群众中最革命最积极的阶级和阶层作为斗争的主要依靠,同时坚持团结中间的阶级和阶层,努力争取落后的阶级和阶层。党的群众路线也就是党的阶级路线。
在一切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一切事业中,一贯地坚持群众路线。党和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地体现了群众路线。每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动员、鼓舞了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它是正确的,因此它就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为自己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旦掌握了群众,就形成了巨大无比的变革世界的物质力量,就能把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引向胜利。
注:
[1]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901页。
[2]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7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