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范文16
本期范文是扬州大学22年真题。以下是自己学生写的,这篇文章文本细读做的不错,找到了切入点,唯一有一点缺点就是如果小标题明确了二元对立的分类后,能说,人物二元对立、结构的二元对立、环境的二元对立分别指向了怎样的身份认同问题在小标题中体现就非常完美了。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的困境
——《东边骤雨西边晴》形式主义批评
小说《东边骤雨西边晴》主要写了以明仁为代表的城市中的“本地人”和以姓瞿的外卖小哥为代表的“外地人”之间的交往为主线,以新闻事件为辅线的一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互为照应,共同构架了小说内容,指向了城乡发展中导致的城乡人民二元对立带来的人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发生于20世纪的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为该小说的解读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 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
小说主要存在的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是以明仁为代表的本地人与外卖小哥为代表的外地人之间的对立。 本地人明仁对待本地出现的社会新闻,特别是有关暴力、凶杀的骇人事件展现出了严重的焦虑与恐慌,同时对受害者以及自身都产生了哀戚的情绪,而当制造这些骇人事件的人的身份是外地人时,则更会在本地人的圈子里成为着重强调的谈资,而明仁通过网络与信息形成了对外地人的歧视、不满,甚至是厌恶恐惧的心理,这就加剧了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对立。 当外卖小哥因为急着送餐而在小区门口撞上了明仁的车,明仁询问了外卖小哥的伤势和基本信息后两人各自离开,而上车后与司机的对话中又提到之前的一次意外,而那次虽然和这次不同,涉事主体的身份却和这次一样,都是与明仁这个“本地人”相对立的“外地人”。而通过明仁对二者的评价“这个姓瞿的小伙子一看就是实诚人”和“你没忘了上次那个小老头吗?”可以见得,明仁的潜意识中便存在着一种优越感,无论是出于有稳定正当工作的白领还是出于自己是此地生活多年的本地人,这样的优越感无疑是造成二者之间对立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身份上的对立会导致人与人相处之间的阶级感加重,一边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本地人,一边是养尊处优的当地人,相处时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尊重、关爱和体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这种身份的对立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体现了当下城市发展中,给城市移民人带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
二、 结构的二元对立
故事由以明仁为代表的城市中的“本地人”和以姓瞿的外卖小哥为代表的“外地人”的交往为主线,以新闻事件为辅线构成。 故事的主线:城市中的“本地人”在生活中与进入该城市的“外地人”之间产生的沟通与交流。故事的辅线:城市中发生的新闻事件为辅线和背景。 故事的内外两条线存在一个反差:在小说的开头提到明仁在工作休息中途看见外来人员砍杀学童的新闻;接着明仁回到家点了外卖后,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又看到了校门口砍人事件的新闻;而在小说的末尾,外卖小哥送餐上来,明仁又看见了一件外地情侣持刀杀人事件的新闻。小说描述明仁浏览新闻的事件时,重复强调“外地人”的身份特征。而明仁对此感到恐惧和焦虑,对外地人也产生了偏见甚至是厌恶。 而在明仁实际与外卖小哥这样的外地人的交往中,外地人外卖小哥被他撞倒,也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会“狮子大开口”的讹他一笔,而只是沉默的表示自己没事,就快速离开了。这样明仁在实际与外卖小哥的交往中意识到,外地人并不都是像新闻里那样的,大部分也都是为了生活而打拼的普通人。 明仁这样的认知转变就构成了故事结构的二元对立,引起了读者的思考,新闻事件中城市这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本地人对外地人的不理解,很多像明仁一样的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理解仅仅来自于新闻,而不是从本身出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固有偏见的产生没有办法客观的看待外地人,因此,这实际上就加剧了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对立,也体现了当下城市发展中,城市移民人的身份认同的困境。
三、 环境描写的对立
小说标题《东边骤雨西边晴》就体现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对立。在小说中明仁第一次碰见外卖小哥时,外卖小哥“身上尽是水,湿漉漉的”,明仁注意到是因为刚下了暴雨,一条街的东边有雨,而西边则是阳光灿烂的,这在S城的夏天并不鲜见。明仁不放心再去拦外小哥时,自己“衬衣袖口也蹭上了水”。这里的东边、雨、水,西边、阳光灿烂就形成了一种环境上的对立,外地人们都在东边的那条下雨的街上,辛苦的淋雨、打工、生活,暴雨几乎没有停歇,他们的艰难和辛苦在雨幕下很少被人关心;而本地人则是在西边的阳光灿烂的街上,他们像明仁一样有体面的工作,生活养尊处优,对待偶然出现的恶性事件就群情激愤,义愤填膺。 虽然小说没有明说,但读者可以想见,如果生活在东边的外卖小哥将被雨打湿了的外卖送到了生活在西边的明仁手中,得到的不是一句道谢,而是劈头盖脸的斥骂,那么或许第二天的新闻上,恶性事件还会继续发生。这样的环境描写的对立不仅进行了身份的象征,而且隐含了小说的主旨,引起读者对城镇发展过程中人口的流动给城镇之间的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的思考,展现出当下城镇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环境下人们的身份认同困境。 小说通过内外双线的叙事结构,形成结构上的对立;通过对以姓瞿的外卖小哥为代表的“外地人”和以明仁为代表的“本地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通过对一条街道的两边晴雨的环境描写,形成环境的对立,由此点出了当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对城市移民的不理解导致的城市移民的身份认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