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朝1860s~1890s的武装力量增长衰亡

2021-12-31 13:33 作者:事业的芬芳  | 我要投稿

清朝由于需要对内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云南割据叛乱、陕甘叛乱,对外应付西方列强和它们所扶持军事力量的侵略,在1860s~1890s进行了一系列增强自身国防军事力量的尝试,且颇具成效。很多人就要问了,晚清那么弱,几乎一路被吊打,怎么还颇具成效。

这需要两点来澄清,第一,仔细阅读清军作战记录和详细情况的人会发现,清军的装备水平始终高于亚洲的大部分地区,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甚至是中南美洲,即使在没有洋务运动前,清军的装备一直在缓慢的更新,且有许多可以大幅度改进的地方,且增加这些改进并不困难,非武器专家的军官在参与大量实战后都对原有的土火器进行了改装。清军的团练水平、地方武装、少数朝廷精锐也颇有战斗力,作战勇敢,当然基本都比较贪财,没什么高尚的信仰和信念。例如,太平军能击败洋枪队,清军能打败太平军,清军能剿灭捻军、马化龙、马文禄等,收复新疆等,都说明清军的精锐有很强的战斗力和耐力,否则不可能这么艰苦的战争能吃得消,对比美墨战争中拉跨的墨西哥军队,清军要出色的多。

早期的清军明显不擅长野战,莫说战术水平和武器装备水平明显优良的英法殖民地军队,就是连太平军,捻军也常常吃瘪,这主要一个是训练水平不够,仗打得不够多,经验不足,兵员素质差。二来是武器装备不行,早期的劈山炮和抬枪在堑壕里严防死守还可勉强支持,但在平原上一遇战斗力强的太平军便一触即溃。但后期,清军通过痛定思痛,明显吃了不少经验,战斗力也在增强。

清军并不是完全无战胜英法联军的可能性,阿富汗的落后武装都能击退英军。输赢并非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先进性。清军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战术和战略上的,战术上清军毫无意外炮台是无法防守拥有重炮的英法舰队,但陆地作战,只要熬得住,节级撤退的阵地打防御战,多挖战壕,把对付太平军的精神用在英法联军身上,拥有燧发枪的英法殖民地军队并非完全不可战胜。清朝在对外战争中明显感觉到缺乏耐心,蒙古马队在八里桥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仔细的侦查地形,使得骑兵施展不开,缺乏能守的步兵。如果将官指挥得当,虽然无法歼灭英法联军,也可以挫败英法军队。清军战略上的失败在于一个是为了消灭“心腹之患”的太平军,而放任肘腋之患的英法等国,怕太平军与英法联合,所以丢车保帅,不肯用尽全力对付西方侵略。其次在于军事力量北弱南强,能战将官军士都在南方全力镇压太平军。但清军在经历一系列的战斗后,的确缩短了与西方军队战斗力的差距,提高自身水平。换句话说,这样的部队如果放在古代也是“虎狼之师”了,可惜没有如果。在日新月异的20世纪,稍有不慎,就会被甩在身后,甲午战争的失败,就是典型,清军没有在收复新疆后,趁热打铁,反而沾沾自喜,进步逐渐缓慢。这其实在中法战争中就显露出来,远在边境的军队,战斗力明显很差,如果不是有足够强的战斗力,法军很有可能侵入中国腹地。淮军中有才能的刘铭传,湘军中的刘锦棠相继衰老死去,剩下的军官大部分是当初就是为了混饭吃,当官的中级材料军官,而且也衰老和肥胖,既不能像年轻时当个中级武官那样勇敢冲杀,更没有谋略指挥千军万马,积极防守。这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气氛就如一潭死水,还有封建制度的淮军不能新陈代谢,后继无人。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曾经很有战斗力,否则中国早就成了地大物博的人口稠密的印度了。不得不说,任何一个在殖民时代中没有被殖民的国家,都不是来自于殖民者的无心和怜悯,更不是所谓帝国主义内部斗争为主要原因的结果,八国联军和柏林会议-非洲划分殖民地便是最好的范例,欧洲人至少在梅特涅时期就善于各取所需,波兰不就是被几个强权划分了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第二个要看对象,进行改革的政权是一个落寞的封建王朝晚期,许多国家诸如土耳其进行了一百年的改革都被禁卫军干扰了,最后还是在大炮的物理感化下,禁卫军才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朝虽然顽固,愚蠢,但并没有笨到用刀插自己心脏。不得不说,清朝最后的五十年完成了许多国家花了两百年才完成的事。当然这不是清朝封建势力的功劳,他们最擅长的是嘴硬,这是无数试图拯救中国的仁人志士的功劳。有的时候,我们国人往往缺乏自信,由于对外战争失败,便有人要完全废除中学,便惊呼中国英雄只有汉之霍去病,刘宋寄奴,其余便整个被野蛮人打,中国人太文弱了,似乎不动脑子的鲁莽便是值得羡慕的文明和强健的体魄。怀疑整个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否值得自豪和坚持,怀疑大秦军队一定会被罗马帝国打得大败。中国的文明没有规范和数学,精确的定义,太在乎意境和山水了。中国的文明没有西方理性和规整,他们似乎不知道西方人的放血疗法,和满是大粪的街道。仿佛兮,中国一夜之间成了佛学和道学圣地,那里的人都体态轻盈,闲云野鹤,生下来便全是弱小麻木孱弱,永远不得改变的木头工具人。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是五十年一百年的,是石器时代与现代文明的差距。不过中国的软骨头确实多,而且数她们喊投降喊得最凶。其实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比西方人和其他国家反抗的还要激烈,只是他们嘴笨不会说,不会宣传,不会带动大家,更没有人运用当时流行的民族主义和民主概念等工具。其实中国的英雄人民,有的厚积薄发,有的一出身便大放异彩,更有的默默无闻未能拜将封侯,有的如宋朝,晋朝的勇敢士兵和刘琨,祖狄,虽然顽强勇敢使劲全力却也难扶大厦之将倾,不是所有英雄都有资格能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能像韦皋那样,打退外敌入侵,便可彪炳史册了。是他们武德不充沛吗?更多的人很有可能就如同,鸦片战争中普通士兵,生前屁都不是,忍气吞声,最后未能建立任何功名,甚至仗都打输了,名也没了,连名字都未曾留下,不甘心而又无奈的壮烈牺牲。如果浮游一般,绚丽只在最后一刻,他们脑子里甚至没有什么高尚的理想。国家为难之时,有人敢于任事,这个国家便还有救,如果都鸡贼一般,精于算计,则会如南美诸国一般忍气吞声很长一段时间,仰人鼻息。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兴盛不衰,也不能长期没落,这样的国家才是最真实的国家。强如大唐,也不免衰落如此。观看五代史,其实发现军队战斗力并不弱,甚至很强,国家力量强弱关键在于国家能否整合力量,勠力同心。战争也并非如砍瓜切菜一般,用什么意想不到的计谋,更多是硬实力的对抗,五代军队能立得住阵脚,便有希望。我希望我们国家的许多人也能在面对对抗时能立得住阵脚,不要一触即溃,丧失信念。

清朝1860s~1890s的武装力量增长衰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