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苹果汗颜——超迷你的紫米33W氮化镓充电器
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各大手机厂商包括第三方都推出了不少支持超级快充的充电器。这些充电器大多走两个不同的路线。一个是尽可能的提高充电功率,将充电时间压缩到极致,比如米ov的120+W快充;另一条路线则是在保证兼容性和充电速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将充电器做小,提高便携性,这其中,30W左右的迷你快充尤为普遍。
这两年兴起的氮化镓技术,更是将便携性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紫米最新推出的33W氮化镓充电器迷你版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我入手这款充电器已经半个月时间了,经过这半个月时间的体验,我的结论就两个字——真香。
首先充电速度上超出预期,甚至比目前我使用的Redmi K40 Pro的原装充电器还要再快一些。
便携性更是不用说,基本就是个苹果经典5V1A头的大小。
先简单地说下外观和包装,包装一改小米系实物渲染图所见即所得的风格,深灰色的包装多了几分科技的冷峻感。而且塑料的包装,在耐磨耐摔上都远胜普通的纸盒包装。

中间部分通过透明的塑料一览无余,“所见即所得”换了一种形式加以展现。

拿在手中的大小,感受一下,真的很轻巧。

同样是33W,和Redmi自带的手机充电器做一个对比,甚至有不是一个时代产品的错觉。
和iPad Air 10W充电器的对比,一样显得很小巧。

对比一下重量,依旧非常悬殊,紫米33W迷你充电头重量仅有49g,iPad Air 10W原装充电头重量为66g,而Redmi 的原装充电头重量更是达到了84g。

这样小巧便携的体积,当然是得益于氮化镓的黑科技。简单来说,氮化镓就是目前研制微电子元器件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耐高温、耐酸碱、高强度高硬度的特性。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低损耗和高开关频率。一方面,低损耗的优点可以降低充电器发热,另一方面,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少变压器和电容体积。这两个优势都有助于降低充电器的体积和重量,可以说是目前充电器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方向。

造型上,采用的依旧是迷你型充电器常见的不可折叠式插头,这大概率是内部元器件堆叠的原因,不过,依旧不影响其便携的特性。

C口位于顶部靠上的位置。

外壳工艺上,继续沿用了紫米近年来常见的亮面+磨砂拼接工艺。上半部分是钢琴烤漆式的亮面设计,光可鉴人;下半部分则是颗粒感极强的磨砂工艺。有着强烈的视觉对撞效果。
不过有一说一,视觉效果虽然好看,但亮面的部分确实更容易沾染指纹,同时也比较容易出现划痕,在实用性上来说,还是磨砂设计更胜一筹。
在插头面标注了充电器的具体参数,支持5V3A、9V3A、11V3A、12V2.5A,最高33W的输出功率。

很良心地附赠了一根1.5米长的CtoC充电线,支持最大3A的电流。
实测
说完便携性,充电头最终还是要看充电效率。接下来就用我手头的设备实测一下这款紫米33W氮化镓充电器的充电表现。
Redmi K40 Pro,实测54分钟即可从1%充到100%,功率峰值可以达到28W以上。作为对比,官方原装充电器从1%充满则需要56分钟,紫米33W氮化镓充电器以微弱优势胜出。但要知道,它的体积比起原装的小巧了可不止一点。

iPad Air,官方原装充电器充满耗时要4个小时以上,用紫米33W充电器,输出功率为25W左右,耗费的时间缩减至2小时,效率提升一倍还多。

给紫米200W移动电源充电,功率达到28W上下。

同时,紫米33W氮化镓充电器可以智能输出电流,全面兼容市面上的多种智能设备,支持PD、QC、FCP等多种快充协议,安卓、苹果全都能快充。另外,无线耳机,手环类的小微电子设备,一样能安全充电。
这也是得益于紫米的芯片解决方案,可以根据接入设备智能匹配,支持过压保护、输入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等等,安全性大可放心。
如此小巧的体积,在多设备需要充电时,可以尽可能的少占用插孔,将插孔的作用最大化。

出差途中,轻巧的体积,同样不过多地占用背包空间,便于携带。

七十来块的价格,一个极其便携的充电器,一根1.5m长的数据线,同时还有着不俗的充电速率。紫米33W氮化镓充电器表现确实亮眼。
虽然亮面部分比较容易沾染指纹,没有折叠插头,但瑕不掩瑜。注重性价比和充电效率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