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拉康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论述1

一、一个翻译引发的讨论
出处:
拉康选集 弗洛伊德事物或在精神分析中回归弗洛伊德的意义,无意识中文字的动因或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理性,主体的倾覆或在弗洛伊德无意识中的欲望辩证法;
Wo Es war , soll Ich werden .
where the id was , there the ego shall be .
拉康认为上述德译英为错误;
拉康解读:
德语中Wo相当于对固定地点提问where
若有去哪里的意思则需要使用wohim
若有从何处来的意思 则需要woher
则wo表达在这
Es 即 it 不定代词 指代弗洛伊德的本我
没有使用定冠词der das die
war 即 sein 即 dasein 即英语 be动词 was 过去曾经在war这里
soll 即 sollen 即 should 应该 宣布一种责任 道德上的责任,应该在此
werden 即 将来要变为... 并非到达之意 是凭空的涌现
拉康认为该翻译为:
在它所在的地方,在它绝对所在的地方,我出现于那里,此乃我的责任;
二、拉康解读分析
在它所在的地方,在它绝对所在的地方,我出现于那里,此乃我的责任;
这里“它”,就是无意识的自我,“我”就是被阉割的“我” 即S'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要控制本我;但是,拉康则认为无意识是个空位,是曾经在,如今不在,但应该在,主体是一种各类偶然不可能性缝合成为可能,世间杂多对主体的感受的激励需要主体进行缝合才能成为概念,能指链断裂支持即是伪主体;
无意识曾经留下的空位,需要主体必须进入整个断裂,填补空缺的主体是伪主体,正因为不知道空位原本主人已不在,因此主体能够进入该空缺;“我”作为主体是以不在表达自己存在的伪我;
一个真正的存在会因为自知而死
一个话语却是由死来维持
拉康认为无意识的本我经历了两次死亡:
1 在镜像阶段 想象域 的误认时
2 进入语言符号系统 象征域 后
无意识的本我的死亡 ( 无意识本我的涌现路径的消解),但个人无法意识到发生了如此的变革,那么在这种对“无意识本我”消解了的不知觉导致了个人在世间继续留存生活存在(无意识本我是你个人的内在,其消解当然可以理解为你的死亡!),但我说的言语却是符号系统的对本体的塑造和灌入,仿佛大他者透过你在讲话一般,将世界的不可能性都缝合,这种缝合就是人的生存的意义,维持整个世界的符号,但若人知觉到本我的死亡,那么基本就是疯了,拉康说:人是死掉的存在;
拉康通过能指结构挖空了弗洛伊德的人类发展理论宝库,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人是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