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伦理行动主义(1-3-4-1):乡村教师的“真善美”“耕耘内在...

2023-02-25 10:46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1-3-4-1 伦理行动主义 乡村教师的“真善美”“耕耘内在心灵”的哲学,冲泡无数语文作文的浓汤宝,倭铿《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无意义和无价值

倭铿Rudolf Eucken《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批判城市,却又追求整体物质利益,宗教概念的自然主义,自然VS理智,个人VS人类,最肤浅、惨白无力的

追求学问,艺术,满足内心的陶醉,人文主义关怀、落到实处的操作方法

婴儿的呓语

被出版商当宝搞

“真善美”“浇灌内在心灵的理想园地”

天真蠢萌的高中生作文

1908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那种废物也能看懂的作文”——刘司墨

伦理性的行动主义 Ethical Activism

乡村教师自我安慰、标榜、固步自封的必备迷药\n流落贫穷地区的小知识分子

场域论 1

世界,书里叫“存有”

本体论 3

体验“Inner life”(内在生活)调和 普遍的“存有”(广大超越的Being) VS 小的、狭隘的、沉沦的beings

认识论 4

折衷主义、调和主义,没有立场

什么都有对的,认为讨论问题讨论不出结果,因为他不信任知性、理智、感性、认识论维度

自然、启蒙、宗教时代,人的生活哪里好,哪里不好,批一批,夸一夸

和稀泥

结论:人类只能过一种理想主义——内在理想生活(万物交汇于心)

无意识的内在世界,内在语言学世界,无论如何是肤浅、虚伪的,以为它在内在呈现为线性的时间流,符号学结构(超时间的)在其中起主导性作用

其实是内在“表演”,对主体性的欺骗

目的论 1

内在理想“Inner idea”“真善美”沁人心脾的感动

搞学问→学生好心灵

刻奇

搞艺术→好作品

刻奇

例子:老文青(教育界、文化界)的“真”是一种前现代幻想,面对现代冲突统称为二元对立(左右、群体个人、科学艺术、内在外在......)

当做政治正确,掌握了90年代高考评价标准“诗意地栖居在树上”

田园风光,农产品,农业手段,俚俗的生活智慧

“善”无机会作恶

崇拜XX“家”(哲学(史)家、文学家),哄抬小偶像、榜样(完美地服从“真善美”秩序)

自然主义美学,盲目、匮乏,认识论“4”的空虚、爱欲经济学(力比多)就会全部投射到审美上,追求一种秩序、和谐、稳定、温和的美(为了不刺痛主体性,不激起反思)

伦理行动主义:水好漂亮啊!真正的村里人:哦,去年淹死俩小孩

在活前现代生活环境、脱离了具体生存挑战,把田园风光审美化,使他忘记符号体系、意识形态话语里没有地位

﹌﹌﹌﹌﹌﹌﹌﹌﹌﹌﹌﹌﹌﹌﹌﹌﹌﹌﹌﹌﹌﹌﹌﹌﹌﹌﹌﹌﹌﹌﹌﹌﹌﹌﹌

1-3-4-1伦理行动主义,乡村教师“真善美”

场域论1=世界(world)

本体论3=普遍的、大的、超高的存有(Being)v.s狭隘的、小的、低俗的存有(beings)被体验/内在生命(inner life)调和。Life这种中心化的概念里面什么都可以装,所以很蛇。

认识论4=折衷主义。认为什么都有道理,实际上没有立场。讨论宗教时代、启蒙时代、自然等等,先夸一夸再批一批,写烂书的套路。最后引出了一个“个人和人类”的维度,引出“内在生活”,讲了很多范式都没法调和,(因为他写的都是有对有错没有立场)得到“人只能过一种内在的理想生活”,“我的内在世界就是万物交汇处”。这种意识形态让小知识分子很受用,不再自卑,一切东西都在我的内心发生各种矛盾、符号学的冲突。

事实上,这句话可以是对的,但是要说明的是,万物交汇之处的内在世界是无意识的,不是可以直接把握的。内在符号化的语言学世界(当然无意识也是符号化的且更严重)被语言结构出来的可以言说的、内听觉可以自己察觉的世界是肤浅的,因为它要呈现为线性时间流,所以它一定是肤浅的,它的纵深一定是回溯性建构的。因此,无意识当中的符号学结构才是其决定性作用的。在《何为无意识》那一期中,讲解了为什么肤浅的“万物交汇于我“”,这种策略必须失败,做圣人或者行动的唯心主义都不行,把心里面涌现出来的第一人称内在语言学体验、感知情感这些看成很深圣的维度是不行的。他们忽视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论差异。内在活生生的体验恰恰不是活生生的,所有人的内在生活在很强的维度上,都是一种内在表演,是一种不严肃的嘲弄,不是本真的,本真的姿态是破坏性的,用力打破那种,而这种“无条件免费涌出来的鲜活的内在心灵世界“,没有创伤,没有爱欲经济学维度支付成本的话,一定是肤浅的,是被结构好的。eg:带个丝巾去野外看山花烂漫,感叹好美,或者穿着很英勇从降落伞落下来感慨山川河流鸟儿飞过,些东西都是小资产阶级自恋,无论是穷只能去野外,还是有钱到去阿尔卑斯欣赏湖泊,统统都是自我感动,是肤浅的,免费无条件的。

目的论1=内在理想主义inner ideal,真善美。伦理行动主义认为心灵可以处在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真善美可以达到统一。他们认为人的心灵作为各种Being和beings拉锯拔河的场域,可以真实地体现Being和beings的关系,并且心灵的理想状态将Being和beings原本冲突的关系调和成“真善美”,在这种状态下,心灵进行的任何操作都是美好的操作,比如教书育人教育出好的心灵,写的诗歌都是好作品。以上都是自恋式的刻奇。

35岁以上的老文青对这套东西感同身受。真善美能统一到一起的原因在于,真善美都是前现代幻想。真来自于幻想性,老的文青把现代性的对立理解成各种二元对立,认为这些二元对立是本体论层面的,而没有看到认识论的维度,他们认为这是难解的局,于是退回到前现代,退回到田园风光、农产品、礼俗的生活智慧,老农的生活智慧。善是因为他们无机会作恶,现代社会的城市动员机器对他们起不到征召作用。他们还会崇拜xx家,会有内部群体哄抬小偶像那种情况,达成1341心灵理想状态更深刻的人。在我国的文化教育界不少。68-85年生人,这群人没见过更创伤性的东西,他们还会把这个当做政治正确,他们还掌握了90-15年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假大空。美在于田园风光这个维度。1341可能爱上1314,爱情很可能发生在前两位一样,后两位交错的情况下。乡村教师、语文教师会爱上苏轼那种唯梦论者。


47:43

认识论上的欠缺表明这些人没什么美学结构,欣赏一些自然主义美学、山川河流瀑布这些,挺盲目的一种美。

1-3-4核心的症结在于认识论维度是空的,因此很容易被某种审美要素抓住,因为认识论本身是一种理智化的,有种防御力,当认识论不反思时,审美维度的符号学机制会非常容易用一些幻象化的机制攫取134的力比多,使之全部投入审美的范围。所以1341是一种审美阶段,真善美三元组最重要的是美,秩序之美、稳定、和谐、温和,为的是不刺痛主体性维度,不刺痛就不需要反思。比如看到险峰会刺激他们,让他们用语言去抵御,主体性就出来了。所以这些人不会是直接生活在乡村的,因为乡村的人知道温和的表现背后是有恐怖的,比如1341赞赏美丽的小河,但是乡村的人知道河里淹死过小孩。只有在一种前现代环境中成长,却又脱离了具体的生存挑战这些人,才会把田园风光当做是美好的图画,因为这些东西会让他遗忘掉他在大学话语里面没有地位,在意识形态征召的体系里面没有地位和权力的现实——说不出理论,只会教书。以上并非针对教师群体,只是教师群体举例子比较有代表性。

所有的环节都被拆解完了,如何走出来?需要自己去思考。

【主义主义】伦理行动主义(1-3-4-1):乡村教师的“真善美”“耕耘内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