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500多位老人一起生活5年,是怎样一种感受?(医养篇)
—
聊起中国式养老,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无非是两种解决方式:把保姆或者护工请到家里,或者把长辈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
事实是,无论选择以上哪种养老方式,长辈、子女都有无法被满足的痛点。长辈需要专业的服务与照护,但只有在自己家里,才会觉得有归属感。
2017年,北京率先推出的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新模式——恭和家园正式投入运营。在这种模式里,长辈既是业主,也是服务对象;住在这里,既有在家的自在舒适,也有专业级养老服务傍身。
现在,已经有近500位长辈生活在此,开始他们不那么寻常的晚年生活。从台前到幕后,撑起这500位长辈生活的,是上百名年轻的养老人。如今,恭和家园运营已5年,这些陪伴长辈生活的年轻人都实实在在变成了有故事的人……
01 / LIVE OUT YOUR BEAUTIFUL STYLE
原来是坐着等病人上门
现在是追着找老人看病
- 北京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访谈录
卢 硕
恭和家园医疗卫生站 站长
“我是2018年3月份入职的,原来是神经内科医生,主要专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现在是双桥恭和家园医疗卫生站的站长,也是家园的全科医生。”
对于家园的运营团队来说,采访是一件额外的事情,在他们按小时安排的日程里,需要硬挤进去。
卢硕,四十出头,双桥恭和家园卫生服务站站长,大家都习惯叫他:卢站。
采访卢站那天,他很忙,有时候说到一半就要接个电话。
从医十几年,从三甲医院到养老社区,对他来说,更明显的改变是医生的行为方式:原来在医院,医生是“坐着等病人上门”;现在在养老社区,医生是“追着找老人看病”。
一个社区500多人,怎么追?追的过来吗?原来,卢站和他的团队有自己的方法——
第一,每位长辈入住家园的时候,都会按自理能力分类,活力长辈,介护、半介护长辈,失能长辈和失智长辈。每一类长辈的问题不同,团队给到的医疗服务也因需而异。
第二,每位长辈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记录着之前的病情、病程,以及当时的治疗方案。医生会以此为依据,给到大家相对应的医疗支持。
比如,对于活力长辈,尽可能的联合社工部门、G.O团队,做一些【玩中养,养中玩】的活动,比如:太极拳、快乐舞步、健步走、唱歌、书法、绘画等。
而除了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活力长辈而言,并发症的预防、一些危险因素的排除,以及常见的疼痛治疗也都在医护团队每日的工作范围里。
除此之外,即便是活力长辈,也可能出现一些临时症状,比如血脂高、嘌呤高,医生会进一步分析这种情况是跟饮食有关?运动有关?还是跟营养相关?然后在这个判断基础之上,及时做一个干预。
还有的活力长辈在一些特殊场景也会出现危险“症状”,比如:洗澡的时候容易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头晕,甚至摔倒。这个时候,医生也会推荐一个养护,覆盖这些可能的风险。
再有一些活力长辈,虽然他们生活可以自理,却长期遭受一些“慢病”的困扰,比如说颈肩腰腿痛。医生就会及时的介入康复治疗与中医治疗,最大限度保持长辈自立支援的能力。
听着卢站娓娓道来,不禁感慨:似乎,在他的脑子里,有一个硕大的存储空间,能够为家园长辈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指标监测、上门巡诊、药物调整、紧急救治,术后康复,生活方式干预等服务……
每一类长辈最核心、最常见的问题,以及最优的治疗方式,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等等,都被他分门别类的存储在不同的大脑空间。
当然,活力长辈是大部分,对于卧床长辈、失能失智长辈,卢站和社区医生都有一套医护备忘录:
//
- 医疗小总结
不同老人的医护重点
1. 对于活力长辈
通过太极拳、快乐舞步、健步走等活动帮助长者减少肌肉损失。同时辅助健康讲座等形式,提升长辈的健康管理意识,最终通过合理膳食、运动最大限度地确保长辈的活力健康。
2. 对于卧床长辈
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同时为照料者赋能。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照护,避免长辈产生压疮、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炎等等常见的卧床问题。
3. 对于失能失智长辈
最大限度的把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延续长辈现有的生活能力,延缓衰老,帮助老人实现自立支援,提高长辈的生活质量,减少照护者负担。
这样有针对性的医养结合体系,效果怎样呢?
答案是:他不仅医了长辈身体上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医了大家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恐慌。
在家园,就有这样一位叔叔,八十岁开外,一次不小心摔倒造成骨折,但无论儿子怎么苦口婆心,老人家都拒绝手术。
其实,叔叔是一个非常能忍,也非常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为了减少大便和卧床的不适感,他宁可不吃饭,少吃饭。而在他内心,始终有一层怕,怕手术失败、怕遭罪、怕再麻烦别人。
了解到这个情况,护理团队没有采取“强攻”的方式,而是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加大上门喂饭、帮助长辈解手的频率,三天下来,跑了将近十几趟,即便是夜间也不落下。另一方面,小伙伴们每一次上门护理的间隙,都不忘给他做思想工作:
“ 叔叔,伤筋动骨一百天,您最少要卧床两三个月,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而且卧床期间还不能随便翻身。你随便一翻身,就可能会造成骨折部分的错位。
这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卧床有很多潜在威胁,比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可控性真的是太差了。而且,大小便都在床上的话,您愿意吗?
现在,咱们国家的医疗这么发达,手术成功的概率很大。我们之前有几个九十岁的长辈都在做完这个手术以后,通过正规的训练都康复了。”还把康复长辈的照片拿给叔叔看,增强他的信心。
后来,事实证明:医护团队没有吹牛,手术后,叔叔在家园的卫生站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康复,就可以推着轮椅行走,两三个月以后,就完全恢复到一个基本生活自理的状态。
叔叔只是一个例子,在家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其实,比起疾病本身,绊倒很多人的也是那份恐惧。毕竟,在医疗资源珍贵的环境下,大部分长辈仍处在“日常医疗盲区”。而恭和家园最难得的,就是把原来紧缺的医疗资源变成了这里寻常人家的标配。
讲述的时候,卢站很平静,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日常的一部分。但对于聆听者来说,却很是感慨。未来,希望更多长辈能有恭和家园这样“被医生追着看病”的待遇。
—
在恭和家园,医养结合已经成为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核心,不仅是长辈的医疗保障,甚至统领指导着社工、管家、餐饮、G.O各个服务角色的工作,提供一个专业系统的康养社区服务环境,说他们是家园的“定海神针”,也并不为过。也正是因为有了专业医护团队的存在,他们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工作,让长辈的日常有了依靠与保障,有了不一样的晚年生活,长辈和他们的关系也愈发变得亲近。
感谢时间与岁月的沉淀
家园的康养、情感与精神生活不断丰盛
让“以美好的方式生活”成为可能
也能凝聚成独特的恭和“家”文化
期待与更多家人一起,共筑家园美好
创造更美人生
©本篇(图文)版权归“恭和家园”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