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译文那么烂,为啥还存在?

2018-08-01 17:40 作者:KILLERJACK4  | 我要投稿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书生企鹅(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5065013/


文笔混乱,答非所问,纯属胡诌。头图P站找的,图文无关

翻译本身就算是一种二次的创作,最简单就如华文圈子中简繁都时常出现争议,更可况是不同文化与国家之间的呢?文化中文字差异导致的交流问题也分层次:最轻微的就是同一种语言:比如都是英语或者中文,但根据地区不同却会有方言,用词差异等问题出现,这种时候的翻译往往只是语言圈子里脑内的转化,很少会出现巨大的争议。然后就是沿用一个符号体系的,比如英语字母很多国家都用,但他们的语言就不一样,东南亚很多国家文字也很类似,但明显不能混合使用,这个时候翻译就需要登场了。最严重的差异,是文化完全不同的类型,汉语方块字,和英语字母的差异很大吧?这个时候,不是懂多种语言的翻译家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也可以靠自学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事情我们下文再谈。

有人会说,现在不是已经有电子在线翻译了吗?试想一下你用Google翻译翻译的日语,西班牙语这些语言,是不是经常语序不通错字别字?GOOGLE算是最优秀之列了,其他引擎更不必说,除非到了AI能完全掌握语言的科技水平,否则人工翻译依旧是要存在的(而那种未来细想也很可怕)。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人工的翻译,自然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与文风,所以说翻译就是“二次创作”,翻译的水准各种层次,我也读过很多翻译奇怪的书,那些书也被很多圈内读者怒斥说没有“职业道德”,这是能预见的:在战争时期,翻译家大多是那种文艺青年或者爱国青年,他们翻译的书有指向性,而且很多翻译也是为了救国与教育多过盈利,即使那种时候的翻译家都免不了被后人口水战一番,更可况是现代的为了赚钱不得不爆肝翻译各种各样流行作品的翻译专业人士。虽说有某些从业人员确实水平有限,但是很多时候即使水平还行的翻译都被卷入粉丝滤镜下的网络暴力中,有些也免不得被死钻牛角尖的“民间高手”酸一把,有时候也要为一些兢兢业业却依然不受待见的翻译家们感到不平!翻译问题有时候没有太多风波,顶多是小圈子人自己打自己,但有一些牵涉政治和敏感话题的书籍却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的《资本论》哪个版本最能还原马氏的想法?官方版本为中层阶层文艺青年所不齿,然而自己去读却不一定感受出什么,或许也是敢想不敢说...历史上因为翻译问题导致的战争和重要事件也是数不胜数(虽然大多只是以此为借口).....

如此说来我们就应该扔掉所有翻译书籍,开始苦学各种杂七杂八的语言?我觉得这也是太过于极端了。书籍既然是知识的载体,就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那么这知识就不能局限于某一群人或者某一个阶级,很多穷困的人连书都买不起,怎么可能还承受得起学习一门新语言所要花费的金钱和精力。“陈胜吴广”比较少数,大多数这种阶层的人没有书籍这种知识的载体,就很难会有想法再去从事学习教育一类的事情。很多提出这问题的,是中产甚至更加富裕的的阶层人士,在阶层固化的现在,他们恐惧与思想被挟持,想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实用技能与能力,但是他们的这种主张恰恰会加快这个进程,也就是把他们自己挖进坟墓而且翻译催生的图书业很多时候会引进一些国内不常有的书籍,难道真的有那么多人可以为了买一本书反复出国?就算不扯那么多阶级云云,就算有能力,学习一门新语言终究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而人的大脑比较有限,有时候学多了语言还会导致脑子里混乱。一个人学习新语言要明白TA的目的:是为了移民还是单纯为了学术?如果为了移民,也只是从一个文化圈跳到另一个文化圈,很多时候到了那里才发现,另一个文化圈也苦于翻译这个问题,也会焦虑不堪。如果是为了学术,了解到一手史料或者书籍,和上文说的一样,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假如学了西班牙语,看了书籍发现很多注脚中的书籍是法语,德语甚至哪个不知名小国的语言的,还要去一个个学?体系化的翻译虽然催生很多弊病,但也经常促动文化的交流,翻译是文化的桥梁,这话是不假的,在学术上追求个人英雄主义是不理智的,更可况讨论这问题的绝大多数的我们,连那种水平都还没到呢。如果不喜欢某个翻译,可以指出,可以骂。如果有精力与条件,学习一门感兴趣的新语言再好不过,但是想要剔除翻译话题谈文化交流?只有两种情况,市场上不会出现任何烂的译文:一个是官方不允许文化交流,一个是这文化彻底消亡了。


(杂谈)译文那么烂,为啥还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