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规上岸经验丨一名行政管理工作者的注规通关之路,值得借鉴!

20级学员投稿,感谢华倾助力广大考生上岸法规71分, 相关74分,原理60分,实务63分有科目高分通过,有科目低分飘过,历时四年最终的上岸,是这段时光最美的见证!以下是我的复习笔记:




一、备考切勿时间堆积 通关重在高效学习
从2017年试探性报考到2020年逐一击破,我的注规考试之路实际持续了4年,虽然最终侥幸通关了,但也说不上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此文只当是记一篇真情实感流水账,供与那些及时面临莫名其妙的改革也依然砥砺前行的朋友们。
人总是经历失败后才成功的,先说说失败的经历吧。2017年,抱着既省钱又随缘的心态仅报了一门原理,然后买了一本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书,用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记了半本网上下载的重点内容笔记,自认为认认真真精准到位地把原理学了个较为通透。然后1月4日出成绩,56分,当时就呵呵了。
后来反思,发现问题有三:
1、是重视程度不够,在战术和战略上全部藐视了对手。
2、是复习方式不对,连教材都买错了,学的内容很简洁,导致自以为学的很透彻,其实知识根本没有掌握。
3、是学习时间太零碎,且知识点只背过一次,导致之前记住的可能下次复习时已经忘了,没有串联成知识体系。
二、奋发图强自力更生
第一次失败经历也是有好处的,一是确实省了钱,二是当年的唯一一门也没过,没有计入轮回,值得庆幸。2018年,是准备奋发图强的一年,但是由于当年遇上工作变更、领导变更,复习时间还是不够,因此还是抱着省钱的想法,准备认认真真从法规入手,各个击破,最多用3年的时间全部通关,由于去年已经复习过原理,所以共报了原理和法规两门。
这次考试知道了,教材一定要认2011版计划出版社的,同时也从某个群友那里花了几百块买了一些经验。法规复习的很顺利,原理一点也没看,甚至考试那天甚至差点因为不想起床错过考试。结果意外的是,当年法规考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知识点,考完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了了;原理反而考了很多法规的知识点。最后一查成绩,法规70+,原理60,当时开心地笑出猪叫,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原理考试。
2019年,同时报了相关和实务。相关的复习方式跟法规一样,花了一些心思,当年的试题也是越发变态,出了一些空气龄等奇奇怪怪的题目,但好在基础扎实,正常一点的题目应该都答得不错,依然70+过关。实务没有看教材,网上买的盗版培训视频,自己记了一些笔记,还记了一些答题口诀,比如“一等二定……”,复习方法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当年的题目出的无比正常和简单,看起来大家都答得很好,但是情理之中,题目简单但竞争也大,给分点应该是比较细,最后56分收场。
自学经验:
从这次考试,总结到了法规和相关等着重记忆的功课的复习要点,个人觉得相当有用,强烈推荐!就是在后期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选项的知识点,在教材上找到并且标注“**年真题”;当真题全部做完的时候,重新看一遍教材,就会明显的看出哪些知识点;最后在看知识点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手动写到笔记本上,相当于整个内容过了3遍。通过考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自学教训:
因为实务是按照比例给通过分数的,所以这次自学经验实际是妥妥的教训,复习过程中给了自己一种错觉——什么都会,什么都答了。
而事实是——什么都答了,什么都答得不在得分点上。然而点在哪里呢?必然是需要资深老师好好引导的。
三、搭上华倾快车,华丽变身
2020年,还剩一门实务的我,抱着也许难了就能过了的心态,本打算随意考考算了,结果命中注定,大学同学报了个培训班,看到培训老师都是最知名的几个的时候,果断也跟着报了个班。
跟班学习过程:
说是跟班,其实懒懒的我只是很认真的听了每次视频课,学习了每一本教材,还仔仔细细地记了一本笔记。2次现场培训都因为太懒没有去,好在培训班后面整理的视频课真心干货满满,所以从7月份正式定下心来学习(其实也就是晚上2个小时时间),到10月份考试,从交了习题被老师拎出来当错题典型,到知识点基本掌握80%,整个过程感觉自己醍醐灌顶。考试的时候,即使第六大题除了一个国务院审批基本农田的知识点外一概不会,竟然最后也以63的合格分飘过了。
跟班学习经验:
直接上条目式的经验,不再流水账了。
1.纸质教材给的已经足够精炼,每个字都要记在脑子里记在心里,形成条件反射。
2.视频课程必须一定不得不的要去听、记、理解至少两遍,王老师没有废话。
3.下面这句不是广告,贵在理解和体验:实务一定要报班!报班就要报华倾!
四、上岸总结
虽然经历了一场持久战,但是结果跟当时制定的三年行动目标基本一致,从复习到通过,走了一点点冤枉路,花了一点点冤枉钱,但起码,获得了一辈子可以吹嘘的很可能真要绝版了的证书,感恩。以上是个人的絮叨,以下是对实务考试整个过程经验的简单总结:
备考战略:跟好华倾的进度,每天学习时间不在多,但重在精、透。
复习方法:学透华倾教材,视频要学、笔记要记、习题要做、讲解更要听。
听课方法:一定要边听边记,手一定要动,才能铭记在心。一个小时的课程,可能听下来需要两个小时。
资料选择:华倾提供的资料已经相当完备,低分飘过的我也没有多复习其他教材。专注即可。不受过多未筛选资料的干扰。
学习笔记:记了半本笔记本,都是视频课或教材讲的内容,以及自己领悟到的窍门。可惜不能惠及桃李,只能自己珍藏了。
实务练习:华倾发的各种习题,一定要按照时间要求认真作答,更要把老师讲的知识点重新记在答题卡上,不断记忆。
思考方式:完全不需要质疑老师的教学方式,甚至是答题思路,我们需要的只是不持怀疑态度的理解和记忆;不可以钻牛角尖,不可以执着于弄明白小的问题,执着相当于是浪费时间。
考试答题的时候,务必要按照老师讲授的分类、逻辑,以及一定要条目式!
心态调整:战术上,通关是势在必得的目标,但在战略上,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切不可将其作为压力。
时间管理:尽量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高效学习,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复习时间切不能三心二意,导致时间花费多但成效不大。
考后感受:虽然考试内容越来越偏越来越难,但考后切不可怨天尤人,也不可胆战心惊,哪怕集中精力于工作、于恋爱、于生活,彻底把这事儿抛之脑后。
写在最后的最后,哪怕别人认为是广告也好,认为是帮忙宣传也好,对我本人,是想实实在在地感谢华倾,感谢大学时候的一场相遇,感谢那段时间努力过的自己,这些都默默地铺垫了我的人生成长之路。也真心地祝愿华倾的事业能越做越好,一如既往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万千规划学子、学者,共同让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