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许北约来中国周边,拜登对华制定新打法后,俄罗斯轰炸机升空
面对北约妄图将触手伸至亚太地区,中方强势给出拒客令,不欢迎其到来。而在拜登政府对华制定新的打法之后,俄罗斯轰炸机果断升空展开联合巡航,力挺中国。
作为美苏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北约现如今已经成为了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工具。为了可以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北约在近期打算与日本等亚太国家建立联络处,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预计在2024年将会建成首个联络处。对于这次北约试图将势力扩张至印太一事,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是北约迈向全球化的关键一步,现在是日本,下一阶段极有可能是韩国或者澳大利亚,借助美国的关系,北约可以迅速在亚太地区站稳脚步,甚至可能会出现吸纳亚太国家的情况。针对“北约东扩”,中国也是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近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明确指出,不欢迎北约把触角伸向亚洲,不接受把阵营对抗复制到亚洲,不允许任何冷战、热战在亚洲重演。那么您认为北约这次东扩计划最终是否会成功呢?

在前面也提到北约属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既然苏联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北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番话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初美国联合欧洲国家成立北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苏联,但如今苏联已经解体,北约该针对谁呢?一个还没有从苏联解体阵痛走出来的俄罗斯?还是东方正在不断崛起的世界性大国?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北约似乎打算同时实现这两大目标,即完成对中俄两国的全面打压。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曾被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已经“脑死亡”的北约彻底被激活,除了成员国之间加强合作联系以外,还计划将整体的军费开支提升至本国GDP的2%。换句话说,北约这个军事集团将会在美国的主导下采取两线对抗中俄的路线。

本次乌克兰危机就可以认为是北约对俄罗斯的一次出手,而且从现阶段俄乌两军对垒的情况来看,完全就是北约扶持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即北约提供武器装备和其他形式的军事援助,乌克兰提供作战部队,双方共同联合对付俄罗斯。而在美国印太战略不断推行的情况下,北约的亚太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了。只是让北约有些尴尬的是,并非是所有的亚太国家都欢迎和认可北约,在本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东南亚多国防长明确表态称,不希望看到亚太爆发新的“冷战”,也不愿意卷入中美博弈,担心成为棋子和牺牲品。而现在中国已经明确表态,不欢迎北约的触角伸向亚洲,因此也可以认为如果北约真的强行向亚太地区扩张,那么中国必然会采取强有力的反制行动。

当然,我们也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美国在北约“东扩”一事上如此尽心尽力,最终目的其实不是打算让北约来与中国爆发冲突和对抗,而是打算借助北约这一庞大的军事集团来与中国展开一场消耗战。不难发现,拜登政府现如今对华战略表现的非常纠结和矛盾,一方面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在内的一系列政府高层都希望可以前往中国进行访问,让中美沟通和对话机制恢复正常状态,也就是想让中美继续保持稳定且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美国也不愿意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试图阻挠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从而确保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动摇。因此拜登政府所制定的对华新打法就是展开一场“中美消耗战”,用咱们这边的话就是“持久战”。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也正是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等军备竞赛的方式活生生拖垮苏联,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因此美国也是打算将这套上个世纪的伎俩用在中国身上,希望可以赢得中美博弈的最终胜利。

从客观角度上来看,拜登政府的这套对华新打法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果是面对其他国家,说不定就真的成功了,但可惜中国不是其他国家,如果真的打“持久战”,美国不见得会计谋得逞。首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体经济发展势头不输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未来有望实现对美国的反超。其次,中国高新技术一直在对美国进行追赶,部分领域已经完成了反超,美国的封锁计划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最后,中国军事力量虽然不及美国,但也不需要在全球与美国进行对抗,只需要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即可。因此,这场消耗战或者说持久战,即使有北约的帮忙,美国也不见得可以笑到最后。而且美国可能还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已经和俄罗斯达成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助伙伴关系,既然美国可以找帮手,那么中国同样也可以找人合作。近期,中俄两军按照年度合作计划,一共出动8架军机在日本海、东海相关空域组织实施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这一情况也说明,俄罗斯也是通过实际行动对中国进行力挺,美国想要打垮中国完全是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