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系列《五百年来王阳明》2.1叛逆少年
# 叛逆少年
王阳明在京城读书伊始,问了塾先生一个问题“何为第一等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先生回答“为读书登第耳”。王阳明觉得是“读书学圣贤耳”
回到家,父亲王华问儿子什么是圣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你只是把北宋张载的四为说背了下来”
王阳明思考怎么做圣人。按照四为说,要么空洞,要么遥远,要么年龄不合适,只有为万世开太平看得见摸得着。王阳明一下子对兵法感兴趣了
父亲王华考中了状元,希望王阳明也可以想自己一样。王阳明说“状元也就只能是自己一代,不能传给子孙。而建功立业为万世开太平却可以光耀千秋。”
王阳明七岁时候痴迷下象棋,其父母把他的象棋扔到河里去,王阳明很伤心: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车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奇卧龙愁
***
或许是先看到张载的文章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又不确定,不妨和先生交流一下。发现先生的答案不如张载的有道理。
象棋比之斗蛐蛐诱人之处在于你的思维优越部分可以转换成虐人的爽感。
展开来讲,小时候确实会时常思考一些意义相关的问题,像是上学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下象棋有意思?直到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之前写了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05824> 基本表述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写上文的时候我还没有读王明阳的心学。更多时候我去搜索意义相关的答案并不是正常的从题目到答案,而是鸟枪随便打,拿到一个可能的答案然后看看他是不是普世的有没有明显的漏洞。在经过多次的尝试拼凑出意义的答案后会发现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忽视时间因素会产生很多迷惑性答案,但是加上时间的考量,就如同拨云见日,能够去掉很多“错误”答案。想必王阳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状元只一代,立业耀千秋”。
象棋的乐趣还有就是指挥的乐趣,叠加指挥后获取胜利的乐趣。虽然讲一场战斗指挥官的功不可没,但是每一位战士和平时训练后勤等一系列参与人员的尽职尽责都有功才对。不过在王阳明那个年纪,在象棋这个情景中,指挥官拿到胜利后荣誉的百分之一百也没有问题。可能在其象棋被父母扔掉后会反思到,其实获得的快乐也应该分给象棋子本身一些。没有象棋子就没有指挥官的获胜也就没有了快乐。
通过七岁做的诗来看,王阳明是真的认为自己在指挥一场战斗而不是棋子的摆弄,不然哪里来的炮声一想天地震。我还能臆想到说不定王阳明在调动炮兵进攻时候所自娱自乐给配的音效呢“轰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