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扶枝《淮南子》
鹊巢扶枝 鹊巢知风 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 大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 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今译】 喜鹊首先预感到那一年风很多(鹊先识岁之多风),因而它离开了高枝,高树枝(去高木),而到低矮的旁枝上筑巢做窝(而巢扶枝)。 这样一来,它的窝不怕风吹了,但是,大人路过时(大人过之),则伸手捉拿小鹊鸟,摸窝里待哺的小雏鸟(探鷇)。 小孩路过时(婴儿过之),则掏窝里的鹊蛋(挑其卵),取出它的卵。 这便是只知道防备将来的灾难(知备远难),而忘记躲避眼前的祸患(而忘近患)。 【赏析】 “鹊巢扶枝”喜鹊预先知道今年多风,为防鸟窝被风吹袭,不把鸟窝筑在大树顶上,而是把鸟窝移到树的低矮旁枝。 “鹊巢知风”据说鹊鸟能预感到天气的变化。如果有大风经常刮时,它们就把窝巢筑得低一些,而不筑在高的树木上。 这样做虽然躲开了大风的吹袭,避免了大风带来的疾苦,但却因为筑巢太低而受到了其它灾害,躲不开人的侵扰。 大人经过这里则探视抓取小雏鸟;小孩路过这儿则爬上去掏鸟窝,拨动鸟卵。 这是知防备远难,而忘记了近患呀(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后来人们用“鹊巢扶枝”,比喻遇事能察于远,但不防备近,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全面。 “鹊巢知风”鹊鸟在巢里知道将要刮风。比喻人有预见性。也比喻能预见远患而看不到近忧。 本则寓意启示我们,看问题要防止片面性,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考虑问题应周到全面,应该考虑利和不利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