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荆有云梦 豚跃鹿鸣

2020-07-17 15:53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自古以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每年雨季来临,长江充沛的水量就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冲出三峡,在江汉平原上狂泻千里,出现“九曲回肠”的湿地景观。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河流的自然裁弯取直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故道湿地群,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活着长江江豚、中华鲟、麋鹿等珍稀动物,湿地水鸟种类多样,是为“天鹅洲”。

麋鹿,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湿地
©️新京报我们视频

天鹅洲,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北部,江汉平原南缘,与石首城区隔江相望。距荆州市约60公里,距长沙、武汉约230公里。

天鹅洲,湖北石首 ©️陈勇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不仅威胁着故道周边居民的安全,也对麋鹿的栖息造成威胁,为保障居民安全和麋鹿家园,天鹅洲大堤修筑完成,故道也自此失去了与长江的自然联系。

江湖阻隔使得故道生态功能明显削弱,水质下降、渔业资源衰退、洲滩植被破坏、生境类型趋于单一,严重影响了江豚和麋鹿的生存。

天鹅洲的江豚 ©️新京报我们视频

天鹅洲故道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自2002年起,WWF助力天鹅洲改善长江故道生态环境完整性:重建江湖联系、推广环境友好农业转型示范、帮助渔民寻找替代生计,借助宣传提升社区居民意识。

天鹅洲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被救助的麋鹿“团圆”
©️新京报我们视频

经过一系列努力,长江故道水质安全风险得到一定缓解,鱼类资源有所恢复。

天鹅洲的黄昏 ©️新京报我们视频

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理想的栖息地。每年新生8—10头小江豚,种群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 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两个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之一。199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天鹅洲故道首先开始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尝试,考虑到天鹅洲长江故道拥有与江豚栖息地类似的生境且不受航运干扰,迁入5头江豚,经过30年来的不断努力,目前除长江干流10—20头江豚之外,已经在故道形成一个约 80 头江豚的迁地保护群体,这是我国建立的首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示范,也是世界上对小型濒危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 

正在接受体检的江豚 ©️新京报我们视频

WWF(2019-2030)全球淡水豚保护计划和长江江豚保护战略规划提出,至2030年长江江豚在其全部分布范围的重点区域实现数量翻倍。天鹅洲江豚保护项目是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WWF现已开展鱼类栖息地修复、智慧巡护、社区公众参与等工作。WWF现阶段正与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开发淡水豚保护地有效管理国际评估标准(CA|RDS),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应用,将天鹅洲等国内长江江豚保护区打造为运行良好的保护地示范,并向国际输出淡水豚保护的中国经验。

天鹅洲湿地上的麋鹿群 ©️新京报我们视频

石首麋鹿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3、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运送64头麋鹿放归天鹅洲,2003年又再次放归30头,共计94头。

麋鹿放归后,在天鹅洲湿地内自由生活,并且完全依靠野生植物为食。经过多次洪水泛滥的考验,表现出对湿地环境的高度适应。多年来种群稳定发展,已近2000头,是国内四大麋鹿保护区之一。

公麋鹿的鹿角特别雄壮 ©️新京报我们视频

自6月下旬以来,南方洪水形势不容大意。由于每年5——9月份汛期与长江相连,天鹅洲的汛情严峻,目前,当地降雨量达500毫米,超往年历史同期水平数倍多。故道水位已涨至36米。

7月8日,天鹅洲江豚救护处的江水已经齐腰。 ©️丁泽良

洪水使水域面积变大,扩充了江豚的活动领域,但水面下未知的洲滩、树林也容易让江豚被困在枝杈间。需要加大巡护工作进行排查。

逐水而居的麋鹿的生活受到更大影响,向地势较高区域转移时,它们很容易被水围困。保护区工作人员一直在抽排核心区内积水,清理淤堵涵洞和路障,保障麋鹿避灾畅通,并开放10多处应急饲料基地保证麋鹿们的食物供应。

愿我们安全度过此次洪水的危机,愿更多的物种像长江江豚、麋鹿一样自然繁衍,安全、健康地生活在自由流淌的长江中。


感谢荣耀手机为本文提供的精彩物种图片。

荆有云梦 豚跃鹿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