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田丸》第三十三集——动乱

2018-05-18 00:00 作者:历史独角兽  | 我要投稿

作者:戯鬼君

尽管这一回的三成夜讨家康的情节是一种创作,但其原型事件在以往大河剧中大多一带而过。这一回,三谷再一次展现其对于剧情铺排的把控能力,戏剧张力十足,情节上也可谓丝丝入扣。文中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批评指正!

旧语:

这一期的旧语比较特别。之前,鬼君听闻过在以往的某些大河剧中历史考证只是挂名,以及剧组工作人员基本不怎么接受考证意见之类的说法,但是就今年的《真田丸》而言,由于有丸岛和洋先生逐回在推上的剧情讲解,也使考证的存在感较之以往的大河剧更加强烈。

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尤其是广大的历史爱好者们,肯定也会好奇今年的三位考证(黑田基树先生、平山优先生以及丸岛和洋先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因此,鬼君来分享一下丸岛和洋先生的报道,大家可以粗略了解一下在《真田丸》中时代考证的工作,特别感谢好友盆栽君的帮忙!特此声明一下,因为报道篇幅过长,所以鬼君基本选取和《真田丸》相关的部分为主,“()”和“【】”符号内是我与盆栽君所加的文字及补充说明。

-------------------------------------------------------------------

大河剧《真田丸》年轻的时代考证者

根据三谷幸喜的脚本拍摄的NHK大河剧《真田丸》。(虽然)收视率也成为了很强话题,但作为影子在支持着这部剧的是“时代考证者”。从担任这个重任的历史学者丸岛和洋先生那里,首先听到了电视剧的时代考证的内幕和辛苦事。

最初收到NHK电话的时候,并没有被告知是什么节目,我也没想到是大河剧的时代考证委托,见到NHK的负责人之后,我在那里初次听到是关于即将开始的新大河剧(真田丸)的事情。

虽然由于我是大河剧的粉丝而开心地接受了,但是最初的时候只有绝密的内容,对家人也要保密,一个人默默地工作呢(笑)。当听到周围的研究者说“谁会是(真田丸)时代考证呢?”的时候,我也只能用纯真的表情回答“谁知道呢。”

本剧的时代考证由黑田基树、平山优,以及我这三个人来担当。我们三个人大约每个月见一次面,然后是频繁地用邮件和电话来交流,只是我每周都要去NHK,因为不光是剧本,还需要帮助做出以书信为主的、要用毛笔来写的各种小道具。

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节目组收到过“遣词用句是不是有点现代化”的利弊讨论。

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些话想说。(毕竟)我等时代考证者当然也有对“遣词用句”相关的观点。因为当时这种用词是否出现了是很重要的。从结论上来说,实际上真田丸里出现的单词很多都是已经完成时代考证的词句。

虽然也有一些听到“现代风”的理由,其中一个是句尾的问题。举例来说,当初长泽雅美饰演的女主角“Kiri”的“我来帮忙了(助けに来てくれたのね)”这句台词成为了话题,如果只说到这里使用的单词的话,当然是当时也会使用的东西。我们读三谷先生写出的剧本,尽可能改到使用与当时近似的单词。另一方面,句尾的话是决定角色特点的重要点,留给编剧处理比较好也说不定,所以句尾是要尊重编剧的意图。

原先,编剧三谷幸喜先生说过,“正式的场所用武士用语,家人之间的对话用接近现代语,希望(两种用语之间切换的)开关(ON和OFF)可以明确”。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Kiri”并不会在正式的场合登场,年龄也是孩子,所以会使用非正式的说话方式也是必然的。现在,在北政所的面前的话,我想她在使用相对冷静的说话方式,在面对信繁的时候用语乱掉是“OFF”的体现。

产生出这种违和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大部分人所认为的“时代剧所相应的用语”是来自于江户时代的歌舞伎和狂言、净琉璃的用语,而且,后来所写的时代小说和电视上的时代剧也确定为了这种说话方式。所以,“时代剧用语”实际上也是江户和明治时代的用语,大多都包含了这种东西。虽然像时代剧一样多使用“汉字熟语”就好了,但这些漂亮东西(指熟语)是明治时代产生的词句。

举例来说,“担心(心配)”这个词。这个词即使在时代剧中登场也并不会感到违和。“心配めさるな”之类的句子一直在时代剧中使用。但是如果看一下《日本国语大辞典》的话,“心配”在江户初期是读“こころくばり”,意为“考虑”。读作“しんぱい”是江户后期。可“不安”这样的语义是在江户末期才开始使用的,也就是说“心配”这个词并不能使用在描绘战国时代的电视剧里。然而,替代这个词很不容易,“御心を安(やす)んじられませ”“ご案じあるな”等等后补都是存在的,但这样的话台词会变得很长,所以并没有改换。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是观众不会感到违和的词句的话,就无需勉强改正,特别是,换成战国的语言的话,即使听了也会听不懂的用语也很多。例如,城和房子的图纸被称为“指図(さしず)”,听在耳里只会被理解为“命令”的意思。【命令、指示的日语就是指図(さしず)】“絵図”的话是战国也用的词语,但会产生描绘的是远景的印象。因此,即使会认为是近代语,但是用“絵図面”的话听起来不会有违和感(那便使用了)。

以及,确实是听不习惯时代剧用语的世代(人群)在增多。现在黄金时段也几乎不播时代剧,在孩提时代,一家人一起看时代剧的经历,也很少了,不是吗?(如果观众会)考虑“刚才(剧中)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话,意识就会从剧里移开,这就本末倒置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在细微地修复遣词用句。

【鬼君这里补充举两个例子,比如在第24回“灭亡”的结尾部分,丰臣秀吉所说的台词是天下一统,而非以往所用的天下统一,这也是由于统一一词是在江户时代才出现的词语,而一统此词在当时已经存在,比如之前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便曾用到「天下一統」的字样;又比如对德川家康的称呼,想必看过《葵德川三代》或有关关原之战的时代剧的小伙伴,一定会记着內府的发音是“naifu”,这次根据几位考证老师的意见,《真田丸》中內府的发音是“daifu”。】

从时代考证者方面看,《真田丸》的另一个特长是,反映了最新的历史研究。武田灭亡和本能寺之变后争夺武田旧领的天正壬午之乱,也是第一次在影视剧中描绘,不是吗?

主人公信繁是秀吉的马廻众这件事也是新的看法。被怀疑谋反而被秀吉命令切腹的“秀次事件”也是活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筑在大坂城的“真田丸”也是,一直都被传为武田流的“丸马出”(半月形)的定说也有了被推翻的(考古)发现。诸如此类,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该如何纳入物语(故事)之中呢,这也是今后的剧的一个看点。但是因为这个,我们也听到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剧)“和史实不同”的声音,作为一个“历史学徒”,也是感受到研究成果的宣传不足呢。

同时说到三谷先生的话就是群像剧。《真田丸》创作的主题之一是“父与子”。昌幸、信幸、信繁的父子关系是当然的,秀吉和子辈们,还有家康和儿子们也值得注意。这是编剧三谷先生所描绘的“主题”,并不是考证者需要多嘴的领域。

我是在玩电视游戏《三国志》的时候,变得喜欢历史的。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了。买了一本写给小学生的《三国志》之后,又读了家里有的柴田炼三郎的《英雄三国志》,我终于彻底了解了历史小说·时代小说的魅力。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毫不犹豫选择了历史学,不过那时候很苦恼该研究哪个时代。由于《三国志》是后汉末期的时候,时代较早,史料较少。如果继续研究的话,史料丰富的时代更好,由于这样的考虑,选择了日本的战国时代。

其中,我的研究以战国时代的甲斐武田氏为中心而进行,表面的理由是先行研究和史料很多。事实上,战国大名之中研究最先进的,是相模的小田原北条氏。与北条氏同盟的是今川氏与武田氏。由于这三家学习整合彼此的政策,例如行政机构很相似。由于与北条氏的研究成果可以比较研究的缘故,选择了武田氏。从那之后,从属武田氏的真田氏也进入了视野之中。

更多是将研究作为工作的缘故,不能只是“因为喜欢”(就去做),也是由于不能不客观地看待研究对象。用偏爱的眼光去看的话是不能说出来的。这个心理转换虽然很难,我认为“因为喜欢”作为开始,这之后用时间,做出自己的风格就好。

选择武田氏的理由的话,是因为电视游戏《信长的野望》的影响呢(笑)。这游戏里把武将的能力数值化,其中武田家臣的参数是很高的。武田氏的话完全是竞速破关游戏了。我在电视游戏里变得喜欢历史,或许可以说是在电视游戏里选择了前进的道路也说不定(苦笑),居然与那位暗荣(Koei)桑在大河剧中再会这件事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

接受《真田丸》的时代考证也是,和“因为喜欢大河剧”这件事有很大关系。中井贵一先生主演的《武田信玄》(1988年)和描绘了镰仓幕府的灭亡和南北朝动乱的《太平记》(1991年),我在小时候都看了。虽然这是我擅自猜测的,但是选择时代考证者的时候,“他会如何把握大河剧这种东西”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关键吧。

大河剧是以史实为基础所描绘的,大多数观众都认为它是比一般的时代剧更忠实于史实的作品,事实上确实如此。另一方面,它是个小说也是一个事实。(即使)根据史实,也不能不去追求它作为故事的完成度和趣味性。这不只是做出年表,也不是教科书。因此时代考证如果坚持说“因为史实是这样的,所以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做出改变”的话,原本该是一体的东西也不能一体化了。

在《真田丸》中,运用至今为止自身的研究领域,也参与了小道具的制作,特别是书状的作成,帮了不少的忙。因此这次的文书是很狂热的,根据各大名的个性,到纸张的大小和折叠方法都有指定。比如说,真田、北条以及秀吉使用纸张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最困难的是书状里的日期。由于是电视剧,为了让观众容易看懂,可以用事件代替时间序列。比如北条氏的沼田进攻,打了四次也是,五次也是,统统归纳为一次。因为在复数的时间轴里行进的缘故,这里登场一个书状的话,该标上符合哪个时间轴的日期,实在是很苦恼的。

时代考证并不是简单的任务,但即使如此,能够看到三谷幸喜先生的第一稿,作为大河粉也是很高兴的,每次都会感叹剧本“有趣!”的。

关于(古代)日本的常识是《日本国语大辞典》(以下称为《日国》)和《日本历史地名大系》,《国史大辞典》、《古事类苑》,还有偶尔会利用《东洋文库》,特别是《日国》的例句,对《真田丸》的时代考据非常有用。例如,在《日国》中有词语初期的使用例子,所以可以确认在《真田丸》里的那个时代里这个词是否被使用。

另外,这些也可以利用iphone查找,需时少,并且在哪里都能调查,非常方便,特别是在《真田丸》时代考据会议正在进行的时候,使用的次数特别多(笑)。在《真田丸》播放后,我每次都会使用推特进行解说,就算观众那里飞来问题也可以立刻回答,也是很开心的。

-------------------------------------------------------------------

以上便是报道中相关《真田丸》的部分,其中还有一些关于丸岛和洋先生自身的经历,觉得也挺有意义的,因此鬼君也就贴出来了。通过这篇,大家应该能了解此次《真田丸》中历史考证者的基本流程以及状况。

侃剧:

无论是上一回末尾所留“伏见最长的一天”还是这一回放送前纸媒上所宣传的“关原之誓”,都可以算是对这一回内容非常到位的概括。上一周,鬼君曾经提到过在结构上,“动乱”这一回对于《真田丸》“秋之章”的人物关系塑造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情节上铺排不好,阐述不清,那么很有可能会使一些角色在“关原之战前后”这一时间点上的塑造失力。而这一回情节上最为值得称道的便是将影响剧中众多人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且条理大都清晰。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夜讨家康”的原型事件——“家康派与反家康派的对立事件”在以往大河剧中的描绘,以《葵德川三代》与《功名十字路》为例。

在《葵三代》中,反家康派是由利家牵头,但是石田三成同样十分焦虑,并鼓动诸大老下令讨伐家康,然而被前田利家等人制止。这一段中,上杉景胜劝谏三成的台词“正义不能决定胜负,胜负却能决定正义”。双方长时间的剑拔弩张,最终由前田利家说服了三成而告结束。

在《功名十字路》中,尽管这起事件只是一个过场事件,但是塑造的核心点则在于凸显家康的权谋,剧中三成并未有计划要讨伐家康,而是家康本人则编造了三成要杀害家康的传言,并用种种策略来试探丰臣家的诸大名们露出真面目。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回“动乱”。看过《新选组!》的小伙伴估计还记得《新选组!》基本上选取了近藤勇一生中最重要的49天来做描述的,每一回在开始没多久都会打出时间、日期以及地点。三谷在这回《真田丸》便是重拾了这一方法,也通过一天之内的动态来勾勒众人的面貌。

家康如山

在这一回海报中,我们看到的标语是“三成如火,家康如山。”而在家康背后运筹的则是似水的本多正信。从第31回开始,本多正信和阿茶局便一直鼓动家康谋取天下,家康则是保持缓缓而行的态势,迟迟不下决心。深知家康所虑的正信在这回不动声色,将计就计,终于使家康下定了夺取天下的决心。

好友“历史上的脑顶洞人”兄看罢此回后言道:秀吉去世之后的德川家康,像极了辛亥革命之时的袁世凯,是当时社会的稳定器,或者说唯一能收拾局面的人,就算没有篡逆之心,奈何有一群想黄袍加身的下属,半推半就也就上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三成的焦虑最后造就家康的决心。

这里再梳理一下剧中几个主要角色支持或者前往德川屋敷。在福岛和加藤困惑的时候,宁宁建议他们去保护德川。剧中,宁宁的出发点在于守护秀吉所建立的太平之世,从当时的政局来看,德川是守护太平之世的不二之选。保住亡夫的基业也很符合剧中宁宁平凡妻子的定位。但是,在前往德川屋敷后,福岛和加藤则受到了正信言语的挑拨,福岛彻底入套,加藤则在一时激愤之后,还会去找三成,稍显理性。

大谷的出发点与宁宁大体一致,都是看准德川是稳定政局的首选,这一点在上一回“应酬”中,大谷的台词也表明了这一点。相较于宁宁作为秀吉遗孀的立场,大谷则是出于一个从政者的立场来考虑。当大谷进入德川屋敷的时候,本多正信亦用言语挑唆。大谷义正辞严,无愧丰臣忠臣,这里镜头画面给到了边上的诸位大名。从每个人的表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各自对于丰臣政权的态度。

另外,关于本剧中的大谷,鬼君再补充两点。第一点是本剧中大谷并不是麻风病患者,大谷的病体表现基本上是以史料记载内容为主,比如病情反复、眼疾、恶疮。第二点是这一回中表现大谷立场的意义。丸岛和洋先生在这回播放之后,在推特如此写道:有关关原之战前后的政治史是极为复杂的,用此次的电视剧不能描绘全部内容,不过所谓的武断派与文治派,尾张派和近江派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大谷的行动是具有象征性的。

信繁抉择

谈完了岳父大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回中的信繁以及真田一族。

首先是大哥信幸,大哥作为德川家重臣的女婿,信幸的出发点是显而易见的。信幸和信繁之间希望不要兄弟兵戎相见的对话,很明显地给之后的犬伏之别埋伏笔了。另外,有一点细节是福岛找信幸喝酒,对应了之前在第28回“受难”的情节,至于之后福岛和信幸是否还会有互动的情节就不得而知了。

其次是老爹昌幸,昌幸则是一直处于一个观望的态势,最后昌幸在信繁的建议下进入德川屋敷。在之后的军议上,有一处“隐笔”,在演讲作战方略的时候,昌幸指出正面才是关键;然而,信繁给三成所设计的方案则是正面疑兵,进攻侧面。从这两处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信繁将给三成所设计的方案告知了昌幸,父子二人也不能笃定三成是否会放弃计划。假若三成仍然一意孤行,便可暗中助他一力。

最后是信繁,从结构上来看,信繁和三成是这一回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线索式人物。在小说、戏剧创作的美学基础中,结构与图式是极其重要的。福斯特先生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到两种叙事架构上的图式——“钟漏型”与“长链型”。在这一回中,信繁和三成的塑造即是一种“长链型”表现,由二者产生的两条叙事线不断交汇、分离,有两条叙事线交织出的时空环境将伏见最长一日的众生相尽数勾勒。

情节上来看,信繁的出发点和三成的出发点都是在遵循秀吉给他们的遗言。在帮助三成的同时,信繁也在思考三成的计划是否真的恰当,是否真的可以帮助丰臣家。信繁在困惑中帮助着三成。大谷在病中对信繁所说的话、阿桐对于三成的理解都成了信繁最后想出解决对策的来源。在最后,信繁劝阻的台词也算是难得让雅人叔一展所长。这一段台词将信繁所见的三成高度概括起来。

在“大坂篇”中,初入大坂的信繁,也是在三成的教诲下,一步一步地成长,并且逐渐了解了这个时代,并且逐步地深入到丰臣家中。在由信繁这段台词回想之前的情节,我们可以发现剧中对于三成的塑造几乎笔笔都落到实处,且能自成一体,互为因果。其实,三成并不希望发生战事,比如在攻打北条前,三成也试图通过种种办法来避免与北条的战事。然而,这一次三成却下定决心要夜讨德川,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三成的急躁。

三成如火

继续着信繁抉择的板块,我们再来讲一讲三成。其实,剧中对于三成遇事处理的情节上看,有一点固化,比如当事情一旦不符合原有计划的时候,三成便会焦虑以及胃痛。其实,从主要几个角色的出发点来看,每一位都是在守护各自认定的秀吉遗言,信繁是如此,加藤是如此,至于三成则更是如此。

但是不可否认,尽管《真田丸》在秀吉死前就为三成与家康的关系做铺垫,但是秀吉死后所塑造三成与家康的对立关系发展简直可以说是“狂飙突进”。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剧组希望整体情节能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也避免过度的复杂化。然而,这种狂飙突进的叙事发展也让三成的性格显得尤为极端。虽然并没有在剧中导致角色崩坏或者逻辑不合理的状况,但是却影响了一部分观众对于剧中三成的感觉,毕竟三谷原有的塑造目的是希望当剧情演绎到三成死的时候,可以让观众发出“请不要杀他”的想法。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影视或者戏剧工作者与观众互动上的常见问题,有时候观众所理解,所设想的东西总会与创作者有分歧。其实,三谷在这一回中也希望通过几个剧中人物的口吻来表达出自己对于三成的想法,亦如当初信繁给胜赖的评价“温柔且悲哀”。阿桐是言及了三成作为男人自尊的一面,上杉主从则以旁观者的角度道出对于三成的看法“不为眼前利益所动摇”、“为了义不惜舍弃生命。”与塑造三成所引起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这一回的上杉景胜。

其实,我个人总觉得《真田丸》中对于上杉景胜的塑造有一点微妙。上周剧评写到《葵德川三代》时,鬼君曾经说到一个词“历史纵深感”。其实,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小说、戏剧及影视创作,历史题材的创作有一个优势,同时也有一个劣势。优势在于历史题材的时空观是固定的,不必像JR托尔金及其他作者一样去开创一个世界。但是,劣势也在于此,由于时空观的固定,对于人物的塑造则不能显得太过自由。

《真田丸》的景胜之前一直处于一个温懦的状况,这一性格上的塑造,也实在让人无法想象他是如何从御馆之乱中脱颖而出的,缺乏了历史纵深感。也由于之前这一性格的塑造,当这一回上杉景胜被三成的行为所感动,真正觉悟的时候,某些观众一如既往地感觉他是在空许诺。尽管剧本中用信繁与直江的交流来侧面体现景胜的决心与信念,但是整体效果上还是差强人意,诚为遗憾。

再来谈谈本集关于三成的两个情节,先来说一下三成与细川忠兴的部分。如果熟悉三谷作品的朋友,大家可以知道这一场景中有三谷两个老梗新用。第一是送柿饼的情节,像极了《清须会议》中柴田逢人送食物的情节。第二是细川忠兴的回忆梗,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古畑任三郎》里那个不知谜底的“红帽子”。三谷这一回将两个老梗重新结合也将三成的焦虑与缺失一并展现了出来。另外提一点,在鬼君个人所看到的资料中,加藤清正与细川忠兴都应该是反家康派的成员,但是在剧中都进入了德川屋敷。

三成前往大坂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藏卿局在秀吉死后的丰臣政权中已经开始占有了一定的决策权,这也是为之后的一些情节在铺排伏笔了。

天下板荡,关原在即。真田家的“犬伏之别”也即将到来。


《真田丸》第三十三集——动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