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官渡之战的相持与决胜

2023-09-24 21:13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本想趁官渡之战出兵许都的孙策去世,曹操想趁机伐吴,但在侍御史张纮的劝说下改变了计划,上表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并封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辅佐孙权依附朝廷。自此,江东孙氏集团对官渡之战持中立态度,两不相帮。

七月,袁绍准备南下进兵许昌,沮授劝阻说:“我们的军队人多却不如曹军能征惯战,曹军的粮食军需不如我军多;曹军希望速战速决,而我军利在缓师。我们应该用持久战拖垮敌人。”但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

八月,袁绍军从阳武向前推进,沿沙丘安营扎寨,东西绵延数十里。曹操扎营抵挡袁绍。自此,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

由于曹操兵力不足一万,人数上占绝对劣势,因此正面交锋并非袁绍对手。两军交锋,曹军损伤十分之二三,只好坚壁防守,扼住官渡这一咽喉要塞,阻止袁绍兵进许都。然而袁绍也不是等闲之辈,借助人多好办事的优势,启动了“土山”、“地道”两项工程。土山的作用是让己方士兵轮流登高射箭,在曹军阵营中引起极大恐慌,曹军行走坐卧都离不开盾牌,精力透支,战斗力自然受损。同时,袁绍还启动了“地道”工程,就像当初消灭公孙瓒一样,挖掘地道突袭敌营,既能袭扰敌人,又创造了一举歼灭敌人的可能性。但曹操团队没那么容易屈服,投入较少的成本和人力,制造出杠杆原理的发石车,摧毁了袁绍的箭楼,袁绍军的“土山”战术破产,将发石车称为“霹雳车”。同时,曹操派人绕着自己的营寨挖了一条长战壕,袁绍军的地道挖到战壕处就会暴露行踪。自此,袁绍的“地道”战术同样宣告破产,还白白搭上了人力物力。

然而,曹操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不像袁绍一样能持续收到后方粮草,这也就决定了曹操利在速战,而实际情况却是曹军正面打不过人数众多的袁绍军,已被围困,不得已采取了守势,相持日久,人心惶惶。因此曹操有了退回许都得打算,就给远在许都得荀彧写信征求意见。荀彧在回信中劝曹操继续驻守前线,战役打到这一步,有进无退,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荀彧传》的记载来看,荀彧还预言袁绍阵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变故,曹操就可以乘机奇兵突出,一举破敌。于是曹操选择了继续坚守。

除了正面战场,曹操的后方也受到了骚扰。被曹操收编的汝南黄巾军刘辟等人背叛曹操,响应了袁绍的号召,准备进攻许都。袁绍派刘备带兵协助刘辟,此时离开曹操的关羽也回到了刘备阵营。曹操派曹仁出兵,打破了刘辟的营盘。刘备逃回袁绍大本营,看出袁绍难成大器,暗中策划离开,就对袁绍说自己要向南游说荆州牧刘表协助。但袁绍似乎并没有许可刘备去荆州,而是派他带着本部兵马去汝南跟另一位黄巾军首领龚都会合,集结了几千人。曹操派蔡阳进攻,结果蔡阳被刘备军杀死。《三国演义》中关羽斩蔡阳的故事就是由此改编而来。

曹操一直都明白,刘备是个强敌。当初刘备杀了车胄,以下邳、徐州、小沛为根据地叫板曹操时,附近郡县有很多都归附了刘备,聚集了好几万人,企图联合袁绍打败曹操。曹操派王忠、刘岱讨伐刘备,结果打不下来。曹操在万不得已之下才选择了先打刘备、后打袁绍的战略。这个战略其实很冒险,如果袁绍听从田丰建议出兵配合刘备,曹操将会非常被动。

顺便提一句,《三国演义》在讲述王忠、刘岱讨伐刘备这段故事的时候,把刘岱说成了当初的兖州刺史,其实这二位完全是两个人。兖州刺史刘岱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就被青州黄巾军杀了,正因为如此,济北相鲍信才跟州吏万潜等人到东郡请曹操来接任兖州牧。曹操才能以兖州为根据地起家。曹操派刘岱和王忠进攻刘备时,兖州刺史刘岱已经去世七年之久,没机会出征了。出征的是另一个刘岱。此外,王忠、刘岱打着曹操旗号虚张声势的情节也是有史书依据的,《魏书》就有类似的记载,但结果是刘备看见旗号就扔下军队逃跑了,显然是魏国人自吹自擂。《三国演义》则是充分维护刘备的主角光环,让他先后派关羽、张飞生擒了王忠、刘岱。

总之,刘备是曹操的劲敌,虽然兵力不足且没有根据地,但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集结兵众的凝聚力足以令曹操恐惧。倘若不能在短期内战胜袁绍,后方的袭扰也会对他造成重创。

因此,曹操要想保证自身安全,必须在短时间内击中袁军的要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袁军兵力众多,要害就是粮草补给。当袁军的几千车粮草即将抵达前线时,荀攸知道负责押运的韩猛是个狂躁轻敌的人,于是向曹操推荐徐晃,让他前去劫粮。徐晃和史涣带兵大败韩猛,将其打跑,烧毁了韩猛运来的所有粮草。

然而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自己的军粮也不足了,再加上阵营里人少,百姓和士卒有很多都背叛曹操,暗通袁绍,曹操不得已,只好站出来稳定军心,向运粮军士许下了十五天内打败袁绍的承诺。

当年十月,袁绍派淳于琼等五人带几万人押送粮草,驻扎在袁绍营北四十里处的乌巢,沮授劝袁绍派蒋奇协助淳于琼守卫粮仓,防止曹军劫粮。袁绍不听。给曹操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泄露袁军机密、令曹操取胜的人,是袁绍阵营的许攸。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记载,许攸建议袁绍留一部分军队看住曹操,然后抄小路前往许县劫持天子,但这一建议没有被袁绍采纳。《武帝纪》记载,许攸是个贪财的人,袁绍给的工资太少,引起了许攸的不满。《荀彧传》记载,许攸家人做了不法之事,许攸妻小被审配扣留。在重重矛盾下。许攸背叛袁绍,加入了曹操阵营。

据《曹瞒传》记载,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出营迎接,拍手笑着说:“子远呀,你这一来,我就大功告成了。”许攸追问曹操还有多少军粮,曹操不完全信任许攸,一再欺骗。许攸为曹操献上轻骑兵突袭乌巢的方案,但曹操阵营里很多人并不信任许攸。但荀攸和贾诩都劝曹操听从许攸建议,其实此时的曹操已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摧毁敌方的粮草供应基地,再拖延下去就必然因为弹尽粮绝而被消灭。即使许攸可能有诈,也不得不赌这一把,这是唯一的胜算。

于是,曹操守营,自己带着五千兵马连夜突袭乌巢,路上诈称是前来护粮的袁军,所以畅通无阻。曹操到达乌巢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淳于琼看出曹操带的人少,列队迎战。但曹操军队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却让仓促应战的淳于琼部队难以抵挡。淳于琼只好退保营寨。曹军顺利完成烧粮任务。

另一边,袁绍阵营中,宁国中郎将张郃已经听说了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的消息,劝袁绍立即派兵救援,但郭图却主张用“围魏救赵”之计进攻曹操大本营。结果袁绍更倾向于采纳郭图建议,派轻兵营救乌巢,却令张郃、高览率重兵袭击曹操大本营。后果就是曹营没攻破,还把乌巢丢了。由于袁绍派往乌巢的援军太少,曹操等敌军到了背后才下令殊死迎战,大破乌巢,淳于琼等人全部被杀。据《曹瞒传》记载,他们被杀前还被割掉了鼻子。曹军将鼻子送到袁军阵营,在敌营中形成了极大的震慑力。郭图羞愧难当,却向袁绍进谗言污蔑张郃出言不逊。张郃怕遭迫害,就投入了曹军阵营。当时曹操还没有从乌巢赶回,曹洪怀疑对方是诈降,荀攸却已经知道了袁绍不用张郃计谋的情报,让曹洪不要怀疑。曹操回来后,将张郃比作商朝的微子、秦汉时期的韩信,封张郃为都亭侯。

自此,袁绍大军不战自乱,袁绍带着长子袁谭抛弃军队逃回黄河北岸。被俘的袁绍军队假装投降,被曹操活埋,据张璠的《汉纪》记载,曹操杀了袁绍阵营八万士卒。沮授也没来得及逃回,当了曹操的俘虏。《献帝传》记载,沮授明确立场,决不投降,只求速死。曹操跟沮授早就相识,劝沮授为己所用。但沮授的家人全都控制在袁绍手中,曹操只有杀了沮授,才是对他最好的成全。《三国志》则记载,曹操起初并没有杀沮授,对他的待遇很优厚,但后来沮授策划回归袁绍阵营,这才被杀。

曹操打败袁绍,缴获了袁绍存档的书信,包括许都和自己军中企图叛变者与袁绍互通的证据,曹操命人烧毁了这些罪证。《魏氏春秋》给出的解释是: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曹操都不能自保,其他人企图倒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不予追究。

在邺城狱中的田丰也听到了袁绍兵败的消息,有人认为田丰预料到了战争的结果,必然受到重用。田丰却说,只有在袁绍获胜的情况下自己才有可能活,袁绍兵败,自己就死定了。果然,袁绍回来后,认为田丰一定会嘲笑自己,就把田丰杀了。据《先贤行状》记载,是逢纪进的谗言。袁绍表面上温文尔雅、宽宏大量,实际上嫉妒心很强。

《孙子兵法》说:从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先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可能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被敌人战胜是自己能做到的,战胜敌人的机会则掌握在敌人手中。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但是不能保证敌人一定被自己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却不能强行取得。当我方无法战胜敌人时,应采取防守方式;能战胜敌人时,应采取攻势。防守是由于取胜条件不足,进攻则是因为我方有充裕的力量。善于防守,像深藏于地底一样;善于进攻,像神兵天降一样,所以能保全自身且大获全胜。

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靠的就是“可胜在敌”这一理论。讲理论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没有坚定不移的方针和团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就不会有从理论到现实的质的飞跃。


官渡之战的相持与决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