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印军在中印边境又蠢蠢欲动,第12轮会谈面临激烈较量!
后撤以来,中印边境地区暂时恢复了平静,不再是新闻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偶尔也能看见印度加强边境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采购投放新型武器、试图加强边境地区印度一侧的军事部署等等消息。实际上,在拉达克地区,仍然有三个对峙区域没有撤军,它们是:温泉地区、果戈拉地区和德普桑山谷。现在,随着天气的转暖,印度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据印度媒体《政治大师》6月6日的报道,中印双方将要举行第12轮军事会谈,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但是,这家媒体依然将边境对峙的责任推给中国,声称中国是侵略的一方,而印度则是希望和平安宁的无辜受害者。这家媒体报道说,中国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加强了这三个对峙地区的军力部署,而第12次会谈双方都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方案,谈判前景不妙。
实际上,这三个对峙地区的历史背景与班公湖不同。目前我军部署的三个地区都是历史上我方从未放弃过的主权领土,我军后退的余地不大。而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时间在我们一边,我方并不急于进行谈判。因此,我们估计关于这三个地区的谈判可能会重复很多次,第12轮谈判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为什么说当前形势对中方有利、对印度不利呢?
一是印度疫情严重,民怨沸腾。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年初刚刚宣布取得了抗疫胜利,话音刚落就被第二轮变异的新冠病毒打脸。目前印度北方的疫情已经开始减弱,但印度南方一些地区的疫情则刚刚开始。印度政府在过去几个月中糟糕的表现已经曝光在全世界人民眼前,印度国内更是民怨沸腾。直到现在,印度政府仍然对无法得到更多疫苗一筹莫展。
二是印度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产业链转移受挫。在美国政府的总体运作下,前几年全球有一些低端工业生产确实转移到了印度。但是这次疫情使得印度经济遭受沉重打击,2020年印度GDP下降了7%还多,而2021年印度经济大概率仍然是下降的。印度各大企业停工停产严重,转移到印度的产业链运转不灵,全球订单纷纷转移到中国。对印度寄予厚望的美国也是愁绪满怀,不得不腆着脸来与中国谈判。
三是印度无力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但仍要打肿脸充胖子。随着印度经济的下降,印度2021年度军费开支刨除通货膨胀率之后,实际上也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军方仍然花巨资购买欧美的军事装备,比如,花费26亿美元购买24架“海鹰”反潜直升机。在一个地方花钱大手大脚,在其他地方就捉襟见肘,因为没钱,印度陆军只好租用以色列和美国的无人机在边境地区使用。而中方所有的主战装备几乎全部都是国产,性能优异。且不说价格高低的问题,关键是战时装备保障稳定可靠,不会受制于人。中国军费的绝对数是印度的三倍以上,印度同中国搞军备竞赛,必然会被拖垮、会累死。
四是印度在政治上紧抱美国大腿,但并未得到实惠。受疫情拖累产业链转移受阻,印度的经济一蹶不振,还坏了美国的大事儿,美国的恼火可想而知。于是在疫苗原料上对印度进行限制,即使印度外交部长亲自出马与美国谈判也没什么用。另外,美国对印度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很是不满,声称要像制裁土耳其一样制裁印度。去年下半年,美国驱逐舰在没有通知印度政府的情况下闯入印度专属经济区进行“自由航行”,使得印度大批政治人物开始反思与美国的关系,反思抱美国的大腿、参与反华包围圈是否是个明智的选择。
印度现在的处境完全是自找的。一个国家,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和领导层,老百姓必定深受其害。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希望中印坐下来谈判,有调停的意思。中国自然乐观其成,可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不必着急与印度进行边境对话,着急的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