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影创考研 | 论视听语言对影视美学特征的表现


上期回顾
编导影创考研 | 热门行业事件与热点电视剧——下篇
论视听语言对影视美学特性的表现
欣赏影视作品不能仅停留在影片的故事情节层面,对于影片的深层文化内涵也要重视,而影片文化内涵的理解需要观众对视听语言的美感有一定认知。视觉和听觉共同营造了电影的声画艺术世界,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妙不可言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快感。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基本元素构成,画面造型塑造电影风格美感,最后视觉元素营造电影声音美感,探析视听语言审美特性在影视中的具体表现。

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以画面和声音为质料所创造的视听形象,并由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知的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表述系统。影视艺术正是凭借着这一生动复杂的符号系统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从而充分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性及其本质规律性。因而,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借以发挥其功能和特长的媒介,也是最能集中地体现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的对象。它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这就是我们所探讨的视听语言的审美特性。



影视语言中视觉元素是作用于观众的视觉而存在,它对人形成了第一感官刺激,影视中影像除了演员们的表演、画面造型以外,还包括构图、景别、运动、角度等多种表现形式。
第一,景别。景别是指拍摄镜头时,被拍摄体占所呈现画面的范围比例,可以说明影像中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景别主要分为五大类,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影片通过不同的景别表达不同的寓意,从而调动受众的心理跟随影片而有所变化。
第二,构图。构图是从画面整体出发,以使镜头画面的构成方式成为一种视觉语言表达。构图分为两种,即规则构图和不规则构图。规则构图是追求影片画面的平衡与和谐;不规则构图则指通过镜头的拉伸、推移等导致画面出现不正常、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色彩。影片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进行视觉语言表达,不同的颜色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变化。
第四,剪辑,采用非线性编辑对镜头的逻辑重新组合,即利用蒙太奇的思维观念对镜头进行分切的剪辑。


在影视作品中,虽然以视觉影像画面为主,但声音元素也是必不可少,并且与影像的合理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声音元素包括人声、音乐、音响。在一部电影作品里声音非常重要,正如美国学者波布克强调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意义时所说的那样:“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影片的速度也好像减慢了,结果常常是看到一系列照片。”
第一,人声包括三种形式,对话、独白、旁白。其中对话是使用最多最重要的形式,是指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语言。独白指影片中人物自我抒发与表达,这种形式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刻理解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旁白指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人物语言表达。
第二,影片中的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对整部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音乐则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
第三,音响是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它包括自然音响、机械音响、动作音响、特殊音响。


画面造型涉及到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要素:景别、镜头、角度、视点、构图、用光、色调,任何一个技术要素既要有充分的合理性,又要有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整体性。每部影视作品都需要画面造型语言的支持。画面造型语言在表现电影风格美感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运动摄影镜头使“看”的行为更加自由打破时空界限,观众可以透过运动的摄影镜头变换看的位置、距离,关注不断出现的新的视觉信息。运动镜头在影视中的使用深刻的体现了布洛心理距离说,“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之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运动镜头这一手法让观众的视点直接进入了影像空间,真正达到了“身临其境”的在场感觉。
侯孝贤导演的电影风格他对于镜头的应用可谓达到极致,他擅长使用长镜头追求银幕影像意境美的创造展现出凝定、恬淡、空寂、宁静致远的中国古典诗歌审美境界。(案例)


宗白华说,美的形式之积极的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一言以蔽之,是构图。从美学角度来看,电影构图大体可分为写意的绘画派和写实的纪实派两种,构图的使用也成为了不同导演的符号表达。
王家卫作为一代形式主义风格大师,他擅用多种不规则的几何构图作为视听手段,来提升电影的画面感以及传达主体的心理意识。多种构图方式的集合使用,集中体现了王家卫电影的构图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契合之处。《一代宗师》中经典大光圈+三分法构图的创新方法,创造出一种“王氏唯美特写”。叶问大显身手的那个雨夜场景,宫二向马三儿复仇的火车站段落,宫二为父送殡时漫天飞雪的苍茫情境,叶问和宫二切磋时含情脉脉的眼神……唯美诗化的镜头让时间驻足,一个个诗意段落让整部电影呈现出深远洒落的影像风格。人物被限制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对眼神细节进行极致精细地刻画,给画面留有足够空间,引起观看者的无限想象。空白使银幕形象超越了“电影之框”的界限,唤起观众的精神漂流。(案例)


色彩也是电影视听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在电影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多种作用,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表达手段,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电影的叙事和表意功能。
张艺谋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情感波动的因素,他将色彩称作“精神色彩”,人的背景、境遇、认知和心智不同,就会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反应,正是这种精神性的心理现象使色彩具有了审美深蕴情感。在张艺谋的《红高粱》中使用滤镜效果把一望无际的绿色高粱地处理成红色,大片红色代表着生命的勃发和人物的情感宣泄也表现了人的生命力。(案例分析)
在谢赫六法《画品》中也曾说“随类,赋彩是也”(大佬背书),是说着色,不论是在人物造型、场景造型、或者道具等方面,需要色彩把性格、情绪、状态、环境表现的淋淋尽致,电影创作中的色彩是创作过程凝结的产物,是被典型化和规律化的色彩提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审美表意性。


“听觉”作为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被艺术家运用从而完成对一个故事的叙述、对一种意境的营造。声音是电影的灵魂,是讲述故事、表情达意的重要表现部分之一,在电影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声音不仅可以再现现实,同时通过灵活的运用,可获得特定的表现意义,在传达人物感情、介绍故事情节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巧妙的音画关系能使观众从看故事转化为对审美意象的品读。增加对抽象逻辑思维的传达和特定情绪、调节观影气氛感受等多方面功能。庄子曾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将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耳目”感官的初级体验;二是“心意”情感的中级体验,最后是直觉精神人格时“气”的高级体验,是全身心、全灵魂、全人格的震动。
在影视艺术中,声、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它们有各自的记录、处理和还原体系,对于观众的情感调动也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声画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两个相反同时又相辅相成的问题。一是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的视听经验,给我们塑造逼真的视听形象;二是创造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视听感受,创造全新的艺术形象。


音响往往可以增进场面的真实感、气氛或戏剧信息。通常以其丰富性,营造一种别样的美的体验。它能让观众有一种逼真的听觉空间,但同时也能通过其艺术化处理,表现相反的人物情感,衬托人物的孤独、无力。
在电影《小武》中,小武回到家乡,他的朋友用自行车搭载他的那一段画面中,我们听到了街道上的巨大噪音,有车流声、喇叭声,有商店里传来的流行音乐声,也有公安部门贯穿整个段落的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广播声,贾樟柯导演在他的电影中,坚持运用大量的各种尘世噪音来代替语言或者画面,渲染复杂真实的环境,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表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难有平静和安宁的时候。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本质特性是抽象性和不确定性,音乐的特长是延展艺术家基于物质现实所产生的意念和情感,对电影所再现或者表现的画面加以深化,发挥跳脱于画面之外的、可引发观众想象的特殊功能。音乐的音符和旋律拓展了电影画面无法表达的“象外之象”,有助于实现电影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把观众引向深层次的感知时空,这正是电影的美学意义所在。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有浓厚的拉丁味,他擅长以音乐来建构一个已经过去的空间和时代,激发人们的回忆和情绪。在他电影中的音乐大多是怀旧的、脱离时代的,“我认为用跟影像不同时代的音乐会产生一种暧昧感,令事物显得复杂起来。”在他电影里音乐已经成为电影叙事、表意过程中的核心元素。刘德华在《旺角卡门》中的《痴心错付》、《重庆森林》中王菲演唱的《梦中人》、《堕落天使》中的主题曲《忘记他》等都可以构建一个过去的时代,引发观众想象的特殊功能。(案例)

影视作品是一种视听艺术,不能仅仅只是把影视作品当成听故事看故事的载体,要了解视听语言的美感表达,探究影视作品的内在表达。对于广大观众群体来说,只有在了解了视听语言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视听语言的魅力,从而可以更好地赏析视听语言这一载体所创造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获得更全面的美感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影视作品的多元价值。这也是影视鉴赏从仅仅只是关注剧情故事到进一步深入了解影视作品所蕴含文化内涵的必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