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花姑娘”一词当今含义溯源的一个推测兼杂记

2023-06-14 02:03 作者:9册楼阁  | 我要投稿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没法下定论的。这不仅是因为语言学的社会科学特性,更多还是因为这已经属于一种“死语”了,还是被官方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回避甚至排斥的“死语”。故而,在这方面,不仅资料极其稀缺,有了解的人也基本没多少。

这么说有点抽象了,还是先说一下这个标题的“花姑娘”指的是什么吧。相信国内很多人都看过或听说过一些抗日剧,里面的日本人(多是军官)和中国人或汉奸(多是翻译官)沟通时,会出现一些不太像中文的“中文”。最有名的就是“太君”,类似的还有“你的什么的干活”,上面提到的“花姑娘”也是其中的一种。这里想讨论的是在这种语境下的“花姑娘”是如何产生,以及在产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过程。

由于诸多原因,这里并不想进行比较专业的分析。就当图个乐。想看专业严谨内容的读者,看到这里时,已经可以退出去了。

先说一下这种语言的源头。这几天简单搜了一下,其实还是有部分人认为这是谣传的,其理由主要是日语里面没有对应说法。再加上某段时期里,抗日剧的可信度下降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这种语言是抗日剧在恶意摸黑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这些理由其实多少有些臆想了,因为这种语言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

这类语言目前可以被统称为“协和语”,当然这种语言的定义和分类本身也存在着诸多说法。对协和语的研究可以说非常之少,宫雪的博士论文《“协和语”研究》已经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在这方面仅有的全面综述了。

这算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一般叫做皮钦语(pidgin),或者用我们更常见的说法,叫洋泾浜。严格的定义可以自行查一下资料,概括一点说的话,主要是指不同语言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混合语或接触语。简单来说,就像有些人学英语不会读,于是用发音相近的汉语标注一样。

而这其中,每个词汇、语法形成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太君”是对应日语的中文音译,“你的什么的干活”是用日语句法结构表示中文意思。这些还是比较能看得出来痕迹的。而像“花姑娘”这种,就不是很能看出中间变化过程的。

在当代,在现在,在国内,“花姑娘”这个词的含义指向还是比较明确的。在本专栏讨论的语境下,一般指“侵华日军称供他们侮弄的女子”。这个算是终点。现在我们试着看一下中日双方的起点,再来看一下这两个起点是怎么接触形成现在这个终点的。

在说所谓“起点”之前,再说一下上面“花姑娘”的一些相关情况。根据《“协和语”研究》的内容,上面说的这个含义,有更直接很粗暴的说法(漂亮X,当然原论文没和谐),当然对于年轻女性本身也有特定的说法(キー ドモン,当然这个的溯源难度显然更大)。而在引用的例子中,除了用“花姑娘”外,其实还有将“姑娘”用作指代“女性”的用法。甚至于“花姑娘”这个说法,也有日本人使用“协和语”用来指代年轻女性的例子(不过这个来源可靠程度存疑)。因此,“花姑娘”现在这种含义,明显应该是经过了一定的变化过程的。

先看日语这边。日语里的“娘”是有中文“姑娘”意思的。但熟知中文的大家自然知道,这个直接变成“协和语”用的话,估计要成为一个笑柄。因此补一个“姑”字形成“姑娘”来表示女性,减少在汉语这边的歧义,日本那边也至少不吃亏了,“姑”字日语里面也有在用,也主要指女性(但一般指婆婆或岳母),日本这边也能接受。这样,用“姑娘”指代“女性”就能理解了。而“花”字呢?一方面,日语里面“花”有时确实可以指代女性,习惯用语如“両手に花”(当然也是特定场合),文学隐喻如《源氏物语》。另一方面,“姑娘”这个词对日本那边来说可能也不够明确,“花姑娘”的说法可能能够更加明确表达年轻、漂亮女性的含义。这样的话,到这里为止,“花姑娘”指代年轻女性的例子也可以解释。

那“花姑娘”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意思呢?这个就得从中文这边的起点来看了。“姑娘”这个词是比较白话化的词,含义也不只是上面理解的“年轻女性”。某些时候它也可以指代妓女。而花姑娘指代漂亮女性和青楼女子的例子就更多。14年,贴吧就有人引用,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一五八回、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三七等多处例子证明,“花姑娘”在我国,特别是在北方,在抗战前就有指代美女的用法。知乎上甚至有说法称,“孙中山在台湾的时候,住在一家日本人开的旅馆里,同老板娘语言不通只好写纸条,写的是「有花姑娘否」”,搞不好日本那边其实也早有流传过类似的说法。

当然,语言的使用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抗日时期,日军暴行这种环境因素,使得“花姑娘”的侮辱性含义得到不断强化。“花姑娘”之前的“年轻女性”、“漂亮女性”这些相对不那么负面的含义,最终在转化成现在这个含义后,逐渐消失在日常用语中。

当然,上述说法的假设颇多,臆测颇多,证据较少。因此,这顶多只能算是可备一说。错漏难免,万望海涵。

最后简单说两句无关的东西,因标题来看的读者此时也已经大可以退出去了。

之前相互都有喜欢过的人,今天才知道,早已物是人非,被亲友捷足先登了。

这篇专栏也算是因此而起,因此而废。很多地方本来应该再多查一些资料,应该更专业更严谨一点的。

最早接触物语系列,就是从她那里的,可惜接触是刷牙梗,可惜我当时还没听懂。

如同花一般的姑娘,如同花一般的青春。

但就像网易云的vip音乐那样,没钱的我获得的,只是试听的资格。

就像“花姑娘”这个词一样,原来的含义早已过了期限,如今已再也不能像一百多年前那样说出口了。现在对姑娘们这样称呼,怕是要被人打的。

词若是,而人已非。

不知道是不是到了毕业季高考季的原因,这段时间格外容易伤感一些。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下这些,不知道是为了更好的掩饰还是为了更好的宣泄,不知道是为了更好的记住还是为了更好的遗忘。

想不到,在今天这个垃圾和荡漾第一次约会的日子。某个班长的伤心事会在自己身上再演。

那最后就让我再模仿一下物语系列某知名诈欺师的口吻结尾吧。

物语系列的读者观众们,你们应该在这次的专栏得到一个教训: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关于“花姑娘”一词当今含义溯源的一个推测兼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