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丹诺夫哲学史的科学性
日丹诺夫说:“唯物主义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无情斗争中发生、发展和获得胜利的”。按照他的观点,唯心主义是非真理的、不科学的,而唯物主义是真理性的、科学的,并且最终要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这种说法经常遭到反对——列宁似乎在《哲学笔记》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聪明的唯物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唯物辩证法”。调和主义者引用道。
实际上,这一类说法不过是在用调和主义的辩证法来偷换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罢了。引用列的话攻击日丹诺夫,只能说明引用者的辩证法水平堪忧。辩证法认为,对立面在斗争中取胜的过程,就是辩证综合了其对立面的全部有益内容的过程;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的无情斗争中发生、发展和获得胜利的过程,就是进步的唯物主义批判吸收了唯心主义辩证法中全部科学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过程。可以看出,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日丹诺夫和列的观点是一致的。
斗争是发展的原则。在《哲学全书》中,黑格尔用自然科学的例子来说明辩证法:“事物的有限性即在于它们的直接的特定存在不符合它们的本身或本性。譬如在无机的自然界,酸本身同时即是盐基,这就是说,酸的存在仅完全在于和它的对方相联系。因此酸也并不是静止地停留在对立里,而是在不断地努力去实现它潜伏的本性。”这就是说,酸和盐基的斗争是盐基转化为酸的基础。
伟人对这一合理内核进行了总结:“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
但是在矛盾如何解决的问题上,黑格尔就错误频出了。在黑格尔体系中,矛盾经过“同一”“差别”“对立”“矛盾”四个阶段后,就“通过自身扬弃自身”。在黑格尔看来,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对立的两方面的争执平息下来,使双方都“降低”成了“根据”的两个单纯的规定性。从这一方面看,似乎辩证的综合是高于对立面的斗争、并且最终要平息斗争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经典作家们的正确批评。
“怎么综合法?难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并存?并存是有的,只是小部分。作为总体,是要消灭原始社会。”对立面的斗争是辩证综合的源泉,没有斗争的综合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在他的《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对立面是彼此平衡、 互相抵消和互相麻痹的”。“(黑格尔的矛盾)往往躲避伤痕”。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没有“相互间的坚决的斗争”(marx语)的。伟人也指出:“一个吃掉一个,大鱼吃小鱼,就是综合。”
唯物主义战胜了“聪明的唯心主义”,就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转化为聪明的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辩证的、科学的哲学史。在日丹诺夫的思想中处处体现着对列宁主义哲学的坚持。
这种观念中同样流露着辩证法思想的缺失。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黑格尔之前的旧哲学有时被称之为“形而上学”,它们的发展采取了孤立的思想与孤立的思想之间的对立的形式,每一种哲学体系在被制定出来后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哲学是完全没有真理性的。而黑格尔却认为,哲学是“各个时代的理性表现”。每一种哲学,在它所处的时代就是真理。而黑格尔自己的哲学则是最后一个哲学、是真正的绝对真理。他还把自己借鉴了的各个哲学都编入自己的体系:巴蒙尼德的“纯有”是黑格尔的第一个范畴,留基伯的原子学说对应了黑格尔的范畴“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个命题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把它同自己的整个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的。
就像斯在批判唯心主义语言学时说的:“听了尼·雅·马尔的说法、特别是他的“学生们”的说法,会使人以为在尼·雅·马尔以前不曾有过任何语言学,语言学是从尼·雅·马尔的“新学说”出现以后才开始的。马和恩要谦虚得多,他们认为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前时期包括哲学在内的各种科学发展的产物。”
这又给了许多人另一种错觉:按照日丹诺夫的观点,哲学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之后,似乎就不再发展了,而历史上新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看似新颖的哲学论点并没有得到采纳。于是这些人得出结论:“日丹诺夫体系是僵死的,他把马主义哲学的发展给窒息了”。这些同志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了。首先,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一个“圆圈式”(或螺旋式)的过程,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无产阶级实践得到重大进步之前就能快速发展,这是形而上学的线性历史观;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自己看作各种哲学发展的产物,但这绝不是说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了全部哲学的观点,这种观点是目的论的历史观。恩早就说过:“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的历史”,哲学史(这里说的是按照时间排序的那个)是没有内在逻辑的,它无非是各个时代的jjdz、科学实验、生产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说,哲学史就是jjdz的历史。
列在《哲学笔记》中写道:“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然后又在下一行写下“不!”表示反对。并且列下了一张图表:
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文艺复兴时代: 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这代表了列对线性历史观的否定。可见,列对辩证法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
日丹诺夫说:“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论世界观及其法则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哲学史'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以他本身必须包含该方法的形成的历史,必须阐明它产生的条件”。日丹诺夫同志说的哲学史中,显然是既不包括经院哲学、也不包括叔本华主义、尼采主义等zcjj哲学的——它仅包括和科学的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形成有帮助的哲学思想。这就是日丹诺夫对列宁主义的坚持所在。
辨证唯物主义已经比较彻底地贯彻了辩证法,因而他的发展已经不再采用孤立的思想的对立的形式了。从马恩,到后来的列、斯,辩证唯物主义虽然还是叫辩证唯物主义,但它的内容已经在实践-理论的辩证运动中充实了。列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
为什么唯物辩证法彻底结束了旧哲学的发展形式,而黑格尔本人的尝试却失败了呢?因为黑格尔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保守体系,并且采用了具有调和主义色彩的辩证法。
日丹诺夫正确地指出,科学的哲学史应该分成两部:在哲学史的旧时代,哲学是孤立的个人的事业、是脱离人民的哲学家及其信徒的财产。马主义不是这样的哲学学派,相反,马主义是旧哲学的被克服和哲学史上全新时代的开始——在旧时代,哲学是僧侣等精神贵族的财产;在新时代,哲学是wcjj的科学武器。
(待补充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