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看看美国是否真的对俄亥俄州事件进行了管控

2023-02-17 21:03 作者:库特after  | 我要投稿

转载于知乎贾子明


决定打开评论筛选。


评论区什么奇葩言论都有,什么要明火环境倒罐的,什么要放出来让它自己聚合的,什么要现场用二氧化碳保护的,什么要吸附的,简直就是侮辱我的专业。看了都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


还有人说什么要宁可爆炸的,为了少排点二噁英,干脆直接把小镇炸掉?好嘛,为了不让你得癌症,先炸死你算了。什么人呐这都是。


更有直接开键政的。


真正行内人继续欢迎发言,只要不是明显缺乏常识的,我会定期放行。




另外,注意到有EPA的报道中,对其中四罐VCM写的是没有泄漏,还有一罐写的是通过泄放阀阀泄放并点燃。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泄放(vent)而不是泄漏(leak)。


也就是说罐体并没有泄漏,但是罐内物料已经超压,泄放阀被打开(这货沸点-13℃,稍微受热就会超压的,所以这个是必然的)。结合EPA报告中说罐体因为靠近火源而超温后决定主动燃烧,猜测大概率是因为罐子已经超压并触发泄放装置了,不得不立刻放出来烧掉。


泄放阀起跳,行内人都知道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不立刻行动下一步就是爆炸了。




----------


这个完全要看现场情况。从现场的清单来看,一开始氯乙烯是没有泄漏的,但是靠近火灾中心。这个时候,选择有这么几个:


赶紧把火扑灭;

赶紧把氯乙烯罐子拖走;

自己主动把氯乙烯烧了,避免爆炸。

第一条如果能做到,显然是最优的,傻子都知道。但是显然不是你想灭就能灭了的。着火过了两天,发现罐体温度升高,爆炸风险很大,要知道氯乙烯的沸点只有-13℃,这种压力容器很难承受长期在高温旁边。这就需要断然采取手段了。


第二条是不能轻易去做的。罐子经过那么大的冲击,谁知道它的安全性现在如何了?几百吨的罐体也不是一般工程车辆就能拖走的。还有可能需要吊车,此外还要考虑现场有没有道路这种问题。一般铁路旁边不太可能有道路让大型工程车辆进入。


它的罐体强度、配备的安全阀、进出料口等等结构是不是受到了损伤?拖动的过程中的牵引、震动、二次碰撞会不会导致泄漏?火源旁边是不是有安全操作空间?


这货的闪点-78℃,爆炸极限3.6%。在现场有明火的情况下,几百吨的物料一不小心立刻就是小型核弹级别的爆炸。安全规程也不允许有倒罐的操作。

第三条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也相对安全的做法。可能不是最优,但肯定不是最坏。


产生的光气在空气中降解很快,HCl也只是暂时的污染。至于二恶英,这里有一个非常类似的事故[1]:


这是德国的一次事故。10车氯乙烯脱轨,一车发生爆炸,4车随后燃烧。周边居民的房舍发生火灾。约300人立即就医。


二恶英检测结果显示,在火灾中心土壤中,二恶英的含量由20纳克升至8300纳克。但是周边化验分析显示,含量迅速降至18纳克以下。


英文abstract中说,


Dioxin values measured in soils and plants were in the natural range of 20 ng I-TE/kg DS. These values increased to 8300 ng at the very seat of the fire only.

二恶英含量正常值大约在20ng左右,仅在起火中心处发现含量升至8300.

原文为德文,贴出原文,请懂德文的人帮忙看看:


Der durch Dioxine/Furane belastete Bereich ist mit 24 bis 8300 ng ITE/kg TS auf den Brandherd begrenzt. Außerhalb sinken die Werte mit 0,1 bis 18 ng schnell auf die Hintergrundbelastung normaler Böden.

Google翻译显示:


二恶英/呋喃污染面积为24至8300 ng ITE/kg TS 仅限于火源。在外面该值迅速下降到 0.1 至 18 ng 的正常土壤背景水平。

结论是:氯乙烯燃烧产生二恶英,但是影响范围非常小。


所以说运输公司方面主动点燃是不是合理,完全取决于是不是火势无法控制、罐体损伤有没有办法确定、现场工程条件如何这几个前提。

来看看美国是否真的对俄亥俄州事件进行了管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